原标题:气温骤升骤降春天夏天“翻脸太快”
5月11日开始,白银迎来一场降温天气过程,并伴有5—6级西北风。大风呼啸卷起沙尘迷蒙了整个白银市区,会宁、景泰部分地区还出现小雨夹雪天气。当晚白银市区街道旁被大风吹折、吹断的树枝。记者 王万盈/摄
中国甘肃网5月13日讯 据兰州晚报讯(记者 滕效宏)“也就是昨天,气温下降了17℃多。虽然出门又穿上了春装,但我还是冷得哆嗦!”5月12日上午,家住安宁区学府路某小区的陈先生出门上班时,感觉气温比前一天降了不少,天气仿佛一下子退回到初春时节。这一轮降温幅度之大,让不少市民始料不及。昨日,兰州的降温幅度达17℃多,迅速切回“春天模式”。
5月上旬那阵子,我市的高温还一度蹿到了32℃,室外热浪滚滚,大家见面都互相抱怨:“天气热得受不了了!”没料到气温就像是坐了“过山车”——也就一天的时间,最高气温一下子又退到了13.7℃。走在大街小巷,天气阴沉着、冷风飕飕。最明显的变化是,路人一律又重新穿上了春装,短袖短裙的盛夏装束在街头基本“绝迹”。
“小满”时节天气本多变
昨日早上出门的时候,天空阴沉沉的。“虽然昨天刮风并起沙尘了,但气温还是比较高的,外出时感觉闷得慌,所以今早出门时就没再添衣服,可出门后才感觉天气变的那么冷。”当日早晨出门的市民,大多发出这样的感叹。“前段时间,我穿着短裤T恤还热得满头大汗,可昨日还是这套行头,走在马路上,我的嘴唇已经不听指挥地打架。即使到了下午,伴随呼呼刮来的风,树叶也‘哗啦啦’地回应着。虽然没下雨,但感觉天很冷,好似折回到了初春。”昨日下午下班时,骑电动车的张先生如是说。
5月上旬,我市的气温都是高位运行,最高基本都在32℃,创5月上中旬新高,同时也是今年入夏以来的高温天。即使前两天天气阴沉沉的,最高温也在28℃多,受冷空气影响,从前日下午开始,城区出现大风沙尘天气过程,受此影响,我市的气温也上一路直降,同时伴随着呼呼的冷风,让人觉得更冷。
为什么冷热变化这么快呢?相关气象专家解释称,5月20日是“小满”节气,这个节气前后往往处于春夏过渡时期,冷热转换还是挺多的。有的年份因冷空气频频侵袭,降水过程多或连阴雨天气过程不断,多以春季后延,夏季来得晚;而有的年份暖湿空气特别活跃,雷阵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经常发生,也容易产生局部的短时暴雨。另外“小满”前期基本上是在5月下旬,此时也易出现高温天气,所以短时的高温也是“立夏”到“小满”节气之间的气候特征。但是也不排除仍然有冷空气南下影响,导致大风降温。
部分地方出现了冰雹
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受冷空气过境影响,11日下午至12日14时,酒泉、嘉峪关、张掖等市普降小雨天气过程;金昌、武威、临夏、甘南、庆阳等市州局部地方出现了小雨过程。武威、白银、兰州、甘南、定西、平凉等市州出现了大风。临洮本站出现冰雹,康乐、庆城有乡镇出现冰雹;酒泉市出现了霜冻天气。
据称,受强对流天气影响,5月11日20时50分-21时20分,康乐县多个乡镇遭受冰雹袭击,冰雹直径在2至3厘米,农作物受灾严重。针对此次灾害性天气过程,康乐县气象局严密监视,提前发布了大风、雷暴、冰雹预警信号,并及时开展人工消雹作业。据初步统计,此次灾害造成玉米和油菜受灾面积108公顷,苗木受损7.3公顷,详细灾情正在进一步统计中。
省内仍多阵性降水天气
兰州中心气象台的相关气象专家表示,根据最新气象卫星云图显示分析,预计12日夜间到13日白天,甘南、陇南、天水、平凉、庆阳等州市多云转阴有小雨,局部地方有中雨;临夏、定西、兰州、白银等州市多云转阴,部分地方有小雨或阵雨;省内其余地方晴转多云,伴有5到6级西北风,局部地方有沙尘。13日夜间到14日白天,甘南、陇南、天水、平凉、庆阳等州市阴有小到中雨,局部地方有大雨;临夏、定西、兰州、白银等州市阴有小雨转多云;省内其余地方多云,伴有5到6级西北风,祁连山区阴有小雨或阵雨。14日夜间到15日白天,全省各地晴或多云。
另据记者了解到,近日的河西线为晴转多云天气,伴有5到6级西北风,祁连山区阴有小雨或
阵雨;甘临线为多云转阴天气,有小到中雨,局部地方有大雨;陇东线为多云转阴天气,有小到中雨,局部地方有大雨。气象专家提醒称,外出请关注短时天气预报,以免降水天气给你带来不便。
13日,兰州市为小雨天气,气温在7℃至21℃之间;14日,兰州市为多云天气,气温在5℃至19℃之间;15日,兰州市为晴好天气,气温在8℃至22℃之间。气象专家表示,短期内,兰州市气温相对较低,天气偏凉,人们应注意防范。又讯(记者滕效宏)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当日上午,兰州市减灾委、市民政局及市气象局在东方红广场举办大型防灾减灾宣传活动,通过放置展板、分发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材料、现场咨询等方式积极传播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推广科学避灾自救技能,提升城市防灾减灾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和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