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面湖,一座城,一份坚守
武威市节水调查
经多年治理,青土湖重现蓝天碧水。(资料图)
位于甘肃省武威市的民勤县如一叶绿色扁舟,镶嵌在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之间,青土湖就像这艘小舟的船头,是阻挡两大沙漠汇合的要塞。记者近日随“节水中国行”采访团在青土湖现场看到,如今的青土湖水天一色,湖畔芦苇摇曳多姿,水鸟集结,已成为大漠深处的一道胜景。
生死轮回今昔青土湖
青土湖,石羊河的尾闾湖,历史上曾碧波万顷,却因石羊河的水资源过度开采,自上个世纪50年代末开始,干涸了半个多世纪。
对于民勤人来说,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天下有民勤人,民勤没有天下人”的流离失所,是几代民勤人不堪回首的噩梦。
“确保民勤不能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是党和国家拯救青土湖、拯救民勤、拯救河西走廊生态的决心,更是民勤人民的心声。
“如果青土湖失守,民勤绿洲不保,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将再度携手,截断甚至吞没河西走廊,阻断通往新疆的陆路交通。”武威市水务局副局长胡卫东说。
经多年治理,2010年,干涸了半个多世纪的青土湖起死回生。
民勤县人民政府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5年,红崖山水库向青土湖下泄生态用水从1290万立方米增加到3300万立方米,使青土湖水面由3平方公里扩大到22.36平方公里。
全民总动员拯救青土湖
“在严重缺水的民勤,树叶细瘦,连蚂蚁都比别的地方小。”武威市水务局水政水资源科科长周振华说。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救活青土湖,水从何来,谈何容易。
为此,2007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印发《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治理周期至2020年,匡算总投资47.49亿元,规划范围覆盖武威市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等多个县区市。内容包括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水资源配置保障工程、灌区节水改造、生态移民试点等方方面面。
武威市与民勤县也出台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条例。从灌区、乡镇、协会,到31.06万终端用水户,严格执行“先申请、再分配,先购票(卡)、再配水”的用水流程,河水灌区凭票供水,井水灌区刷卡取水,彻底关死了无序用水的“阀门”。
走遍武威市的城市村落,这里的一切经济活动都与节水捆绑并行。省下的水,有很大部分作为生态用水注入青土湖。
据古浪县永丰滩镇建设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国介绍,2013年村里建起了高效节水的滴灌工程,全村4360亩土地施行水肥一体化滴灌,改变了以往“大水漫灌”的粗放用水模式,年节水量达60万立方米。
与此同时,在几十公里外的凉州区清源水管所,地下水远程监控系统,正通过“电子眼”密切监控着灌区内所有地下水用户的用水情况。保证农民按配置水量取水,防止计划外浪费水资源,是这套系统的看家本领。
据民勤县三雷镇三陶村日光温室大棚主人王得多介绍,自从2012年政府资助他们建起大棚之后,现在亩均用水已从原来大田耕种时期的400立方米,降到了不超过280立方米。
为了减少高耗水的种植业,民勤县大滩乡还支持农户建现代化养殖场。“原来牛羊散养,现在集中养殖,尽量节省草场,同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一部分人不种地了,用水也就减少了。”大滩乡党委书记刘爱国说。
民勤县人民政府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5年,全县生态配水比例由8.6%提高到22.8%。
守护青土湖:任重而道远
如今,守护青土湖的使命并未完结。要保证青土湖永续,输水工作不能停歇。这一方面需要上游有充足的水资源保证,另一方面也需要武威市人民和各级水务人员的不懈努力。
“武威的水情依然紧张,农业是当地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这里,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武威市节约用水办公室主任詹有福说。结构性和资源性缺水仍是困扰这个城市的软肋。
“尽管我们想尽了办法,但就城市资源禀赋而言,武威节水潜力有限,保证民勤绿洲常在,青土湖不干,还需外水支援。”詹有福坦言。
作为一个严重的缺水地区,武威基层水务人员这些年也饱尝艰辛。以民勤县中渠水管所为例,全所共有20名工作人员,每年7-11月青土湖的输水期,所有人员编组轮值监测输水情况,轮值期间24小时轮流沿着输水渠道、水坝巡查,每天往返几十公里。
“除了青土湖的输水工作,我们还要负责农业灌溉、水务宣传工作。水管所远离城市,能回家的时间屈指可数。”中渠水管所所长柴绍泽说,“全所人员平均年龄45岁,年轻人考虑这里工作艰苦,收入有限,很少愿意过来工作。”
“既然这样,您为什么还要留在这里工作?”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柴绍泽的回答朴实而坚决:“青土湖太重要了,这工作得有人干。”这也是很多武威基层水务工作者共同的答案。
“武威人对抗风沙、守护青土湖的决心就像扎根大地的胡杨一样。”武威市水务局局长赵青山说。
采访团离开武威那天,挺立在公路两侧茫茫戈壁上的胡杨林迎风招展。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