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评论 正文
投稿

评论:尊重农民,还要引导农民

2016-04-25 08:53:36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雷轶涵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甘肃省网上三农节

【第一届】陇原网上三农节

  尊重农民,还要引导农民

  孔维一

  全面小康,不仅是指十三亿人的共同小康,也是指十三亿人在各个方面的小康。对于农民群体来说,经济收入达到一定水平还远远不够,健康状况、教育状况,生产方式、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等,都要达到一定的水平。

  农民生活在“乡下”,他们的想法可能更符合农村的实际,但也有一些想法却可能受到农村的局限。所以,一方面,应该尊重农民;另一方面,还需要引导农民。而且,要把引导农民当成尊重农民的一种方式。

  比如住宅建设,农村通电、通自来水多年以后,农民尤其是山区农民盖新房子的时候,仍然想不到电路设计,仍然想不到要把自来水引到锅台跟前。

  比如环保问题,许多农户都盖了新房子,有了干净整洁的新院落,但庄院四周,甚至围墙之外,仍然是垃圾遍地,与农村自然环境格格不入。

  比如生产问题,很多农户靠养猪、养羊脱了贫致了富,但很多农户的猪圈、羊圈仍然在庄院的围墙之外,“生产区”与“生活区”混为一谈,影响环境卫生,影响空气质量,也严重影响生活品质。

  为什么会这样呢?除了农民“想不到”以外,还有农民“不敢想”的因素。农民很容易满足,但地方政府不能因此而满足,要想到他们“想不到”的,还要想到他们“不敢想”的。

  要引导农民,必须想到农民前面。只有如此,农民才肯接受引导,才能使农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的进程中发挥“后发优势”,少走老路,不走冤枉路;少走弯路,不走回头路。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为什么最艰巨、最繁重,就是因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的过程中,困难更大,问题更多。只有看穿困难,看透问题,才能找到克服困难的武器,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广大农村地区的一个个困难克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一个个问题解决了,全面小康就会一步步走来。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雷轶涵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