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陇南 正文
投稿

陇南西和稳打产业富民“组合拳”

2016-04-21 09:31:43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雷轶涵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西和稳打产业富民“组合拳”

  今年以来,西和县有效破解特色产业小而散、链条短,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持续增收困难大的难题,把大桥、洛峪和晒经三大特困片区作为主战场,依托原有主导产业,大力培育新兴特色产业,按照连片开发、整体推进的思路,稳打产业富民“组合拳”。

  百花丛中找财源

  四月的西和,到处是一片片花的海洋。丰富的百花资源,孕育了蜜蜂养殖。

  蜜蜂养殖是西和一项潜力巨大的传统产业,凡是能遮风避雨的石阶或田埂,偶尔都能看到一个个圆柱形的蜂箱。虽然这种传统养蜂模式出产蜂蜜产量不高,但蜂蜜品质很好,因此颇受人们的喜爱,货源也一度在市场上紧俏。

  近年来,西和县采取多种扶持措施,积极鼓励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进行土蜂养殖,使许多贫困群众由此走上了脱贫道路。

  晒经乡南湾村一社的吕社会就是其中之一。从2011年开始,多年外出务工的吕社会开始尝试养殖土蜂。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养蜂当年,他的收益比打工高出了许多。于是他逐年扩展养殖规模,目前蜂箱已经增加到70盒。

  今年,在西和县挂职的王县长多方联系,为他又免费增添20盒标准蜂箱,加上他原有规模,他打算将自己的养蜂产业扩大到100箱,这样,按照最低市场蜂蜜价格估算,他一年的纯收入可达到10多万元。

  靠山就得吃山

  “高山种青岗,半山种连翘”,这是西和县经过深入调查研究,针对晒经特困片区因地制宜提出的一项重要脱贫举措。晒经是西和最为贫困的乡镇之一,绝大多数耕地都在半坡上,当地百姓忙乎一年,种植的农作物勉强维持温饱。

  然而,晒经也是一块难得的宝地,那里土生土长着许多地道的名贵中药材。春暖四月,家家户户地埂上栽植的连翘,开满动人的黄花。晒经河两岸层恋叠嶂的山坡上,密密麻麻生长着成百上千种林木,尤其有种叫做青岗的灌木,是种植猪苓、木耳的最佳原料。当地山林中,野生猪苓也十分多见。因此,县里决定在绵延几十公里的山峦间,培育栽植青岗木,再用这种原料大面积发展猪苓人工种植。目前,这一决策的经济效益已经初步显现。

  王建会是西和县晒经乡猪苓种植产业最早的“试水人”。三年前,他偶然发现对消肿、脑积水有独特疗效的猪苓市场需求很大,而猪苓在晒经周边的山坡上时有发现。于是,他上山挖了一些野生猪苓菌回来,在自己家的田地里试种。去年,他种植的4分地猪苓竞然卖了16万元。今年,他将猪苓种植的面积扩大到2.5亩,按照他的估算,三年后每亩猪苓收入至少在30万元以上。

  据晒经乡张庚乡长介绍,去年该乡就发展猪苓种植300多亩。今年,政府给每个贫困户贷款5万元,许多村民都想利用这笔贷款发展猪苓种植。“如果市场价格稳定,这些贫困户三年后依靠猪苓种植就能实现脱贫。”

  高接换优提质增效

  西和县又一项富民产业,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几十万亩经济林。

  今年,西和县充分利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在晒经等特困片区栽植连翘、辽东栎0.2万亩;为大力发展当地麻纸产业,在西高山栽植枸树700余亩;发动群众在林改后的权属范围内大量栽植油松、落叶松等速生林。

  同时,以特困片区为重点,加快经济林建设。核桃产业上,以嫁接苗栽植为主,在大桥、蒿林、太石河、西高山、石峡、洛峪等乡镇核桃最佳适生区,新发展核桃1.15万亩,完成综合管理29万亩,高接换优7万株,低产园改造6万亩。花椒产业上,以稳定现有规模、提质增效为主,新发展0.05万亩,完成综合管理23万亩,改造老椒园2万亩。打造出洛峪镇老小村、何坝镇麦川村、西峪镇上寨村、兴隆乡麻池村、石堡乡包集村、西高山乡方集村和石峡镇杨湾村等7处陇南市特色经济林产业提质增效示范点。

  据西高山乡党委书记陈桢介绍,该乡3万多亩耕地,有2.8万亩发展了经济林。目前,许多新栽植的果树正在成长。就已经挂果的经济林而言,林果收入最少的农户都在5千元以上,收入在一至三万元的农户占到30%,收入三至五万元的农户占到10%。

  多元化延伸产业链条

  今年,西和县立足资源条件,把培育多元增收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外抓劳务输转、内抓特色产业,依托中国乞巧女儿节文化名片,打造了“巧嫂”、“巧妹”、“巧汉子”劳务品牌。积极引进县外帮扶力量,与上海穆驰设计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为西和“乞巧坊”妇女手工艺品的设计、研发提供技术指导,支持全县妇女创业并募集物资救助贫困母亲、留守儿童;与上海巾帼园家政公司达成“巧嫂”、“巧妹”、“巧汉子”劳务人员定向培训输转协议,帮助剩余劳动力在上海实现稳定就业。

  对40万亩马铃薯、2.4万亩半夏及58万亩经济林果提质增效的同时,与陕西海升集团合作建成了500亩的苹果矮砧密植示范园,与省农科院合作,启动了中国半夏中药材研究所建设,以此做大做强马铃薯、半夏、经济林果三大拳头产业。力争到2017年,贫困户户均特色产业面积达到3亩以上、有1人取得劳务技能资质证书,从而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

  与此同时,西和县还抢抓陇南被列为全国电商扶贫试点市的机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带动就业创业和产业开发,全县网店总数达到932家,去年以来实现销售额1.88亿元。积极推进金融扶贫,为全县67%的贫困户贷款9.4亿元,有效破解了贫困对象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依托“西和乞巧”文化品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刺绣、麻纸等产业,拓宽贫困群众多元化增收渠道,为群众致富注入了新活力。(记者 白杨 通讯员 刘煜)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雷轶涵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