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人物 正文
投稿

【五一】能人王琪 手工艺中展示民族精神(图)

2016-04-21 09:20:46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能人王琪,手工艺中展示民族精神

  王琪展示木雕作品《多梦时节》

  曾几何时,在我们的周围,“叮叮当当”的声音不绝于耳,各种声音交汇而成美妙的生活乐章,那些拥有民间传统手艺的能人巧匠,钉碗匠、木匠、修锁匠、箍桶匠、铁匠、修伞匠……他们与我们的生活几乎密不可分。然而,在科技与机械替代了大部分传统手艺的今日,一些传统手艺已经渐行渐远,那些拥有这些手艺的能人巧匠也几乎不见踪影,差不多快埋进了我们的记忆里。家住城关区贡元巷的王琪,在手工艺人的圈子里可谓是个地地道道的能人。他为了木雕雕刻艺术,自己制作工艺刀具。20多年来,他不但手工制作了20多把各种样式的工艺刀具,还设计创作雕刻了近百幅木雕作品,木雕作品《多梦时节》荣获甘肃省优秀奖。日前,他还被省上有关部门授予“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的光荣称号。

  1957年出生在我省临夏广河县的王琪,自幼受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的熏陶,对美术创作颇为热爱。特别是在近20年来,他更是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木雕制作和工艺刀具制作上,利用业余时间搜集木料和制作刀具的材料,然后构思造型、精心制作出近百件木雕作品和工艺刀具,受到亲朋好友和业内人士的广泛好评。

  4月15日记者相约走进即将退休的王琪家中,室内充满了古香古色的气息,桌子上、墙上、柜子上摆设的木雕作品全是出自他的一双巧手,有昂首挺胸的美女,有形态各异的山羊,也有在水间相互嬉戏的仙鹤,还有憨态可掬的老佛爷和带有民族特色的刀具,作品各式各样,种类繁多,让人目不暇接。

  在满室的木雕作品中,王琪最得意的作品是他花了30多天完成的《多梦时节》。要想把一个普通的树根雕刻成艺术品最重要的是“看”。根据原材料的造型展开想象,反复思考,最终确定一个最好的题材。“在空闲的时候,我经常拿着还未经雕刻的树根反复看,有的要看一两天,有的要看一周,有的甚至更长,认真琢磨思考,先在心里打腹稿,心里有谱之后,我才下刀,一蹴而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凭借对艺术的喜爱和认真学习的态度,他的木雕技术日渐提高,像《山羊》、《虾米》、《佛爷》、《多梦时节》等近百件精美作品都成为他的“镇宅之宝”。

  说起他的工艺刀具制作,王琪说:“那是1995年夏天的一个上午,我正在雕刻一件小木雕作品,由于木材很硬,不小心把朋友给我送来的一个钢锯条子折断了,当时我也没在意。当朋友走了之后,我发现这个钢锯条的钢质很好,要是用这样的钢材制作一把小刀子该有多好。随后,我就用半截钢锯条制成了一把小刀,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谈笑间,王琪顺手拿起他早已制作好的一把刀介绍说,别小看这把刀,但制作起来很麻烦。首先要选好材料,如刀刃、木柄等。一把刀的好坏,就看你选的钢材好坏决定的。但一把好刀,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刀柄,就显得苍白无力了。钢材选好后,先设计好刀型,再切割钢板。刀柄的材料当然要选择木质最硬的杂木,然后再按照刀刃的尺寸切锯木料。整个过程中,组装是最麻烦的,首先要把切锯好的刀柄木料掏空,再把刀刃镶进去,使刀柄和刀刃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形成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随后是打磨和抛光。这道工序不难,就是比较浪费时间,因为刚做出来的刀刃和刀柄都很粗糙,要慢慢用不同型号的砂纸研磨,直到刀刃光滑无比,光亮照人,刀柄手感圆润才算上心。刀具制成了,但没有一个像样的刀鞘是不成的,不但不好携带而且还不安全,接下来就是制鞘的工作了。选择制鞘的材料都是上乘的纯牛皮,把牛皮按照刀的长短大小裁好,再用尼龙绳将边缝好套上。这样,一把像样的刀具就大致做出来了。但为了美观,还得最后一道工序,这就是在刀柄上镶嵌出精美的图案,这个过程比较慢,它讲究配料和图案的艺术融合,可以是花鸟,也可以是狼虫虎豹,还可以是山水花草。总之,你想要什么图案就做什么图案,这就是手艺人如何发现“美”的“美学”问题了。“一把刀从选材到制作完成最少得半个月时间,难度肯定有,但我把制作过程当成一次享受,那种幸福的感觉别人没法体会。”王琪说。

  据了解,由于他的木雕和工艺刀具制作艺术越传越广,于是,来王琪家里参观、做客的亲朋好友也越来越多,大家对他的作品赞誉有加。同时,上门求木雕作品和刀具的人也越来越多,他都会把自己珍藏起来的部分好作品送给他们。“这么多年来,想要花钱买我木雕作品和工艺刀具的人很多,我都婉言拒绝了。我做木雕和制作工艺刀具不是为了挣钱,就图个老有所乐,为了自己喜爱的艺术,我要一直坚持下去,哪怕已经年近古稀,但精神头绝对不输给年轻人,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记者 马进帅 文/图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