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民乐: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嬗变
四月的民乐,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但原野上来往穿梭的拖拉机和辛勤忙碌的身影,却又处处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也充分展现了传统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的铿锵与坚定。
民乐县地处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部,是传统农业大县,也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产粮大县。近年来,该县以特色农业大县建设为目标,坚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两个”主攻方向,扶持发展中药材、马铃薯、草畜、食用菌、设施果蔬和高原夏菜、劳务输出六大产业,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016年,该县又结合中央、省、市精神和本县实际,提出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建设特色农业大县为目标,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为重点,紧扣‘一带四路’空间布局,加快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上实现‘五大新突破’,着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集成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使建设现代农业强县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绿色有机循环促现代农业增速换挡
“去年种植的娃娃菜、笋子等由于使用的是农家有机肥,品质、口感都特别好,刚下地就被客商全部拉到了上海等东部沿海城市。今年刚过年,就有客商来找我洽谈高原夏菜种植事宜,说只要像去年一样继续使用农家有机肥,所有的菜他都高于市场价收购。这不,菜都还没种,就已经被客商订购一空了。”正在指挥工人种植娃娃菜的新天镇李寨村种植大户李兴杰喜滋滋的说。
李兴杰的成功转型,只是民乐县发展绿色有机循环农业促现代农业增速换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连续出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1号文件,持续推进特色农业大县建设,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转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今年,该县又把促进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以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为循环链条的“三元双向”循环模式,走“种—养—菌—肥”一体化的现代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路子。与此同时,该县坚持绿色、有机、生态、安全理念,在全县范围内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高效缓释肥、有机肥、低毒低残高效农药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支持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并连续五年出台1号文件,明确提出将对新建高标准绿色有机果蔬日光温室每座一次性补助资金1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助1.5万元),新建钢架大棚每座一次性补助资金4000元;连片新建200座以上高标准果蔬日光温室或钢架大棚,水务部门配套相应供水设施,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升,有效促进了现代农业的提质增效、增速换挡。
一二三产融合增现代农业发展活力
“去年我沿国道227线种了几十亩花卉,结果仅游客观赏拍照就收入了接近十万。今年,我准备继续在227线两侧种植300多亩的花卉和枸杞,同时还要在合适的地方修建农家乐、垂钓池、采摘园,打造独具特色的绿色生态农业基地和亲近自然、观光采摘为主题的特色旅游基地。我相信,有了各色花、有了美味的农家饭、有了休闲娱乐的垂钓池,再加上可以亲自采摘的黑枸杞,我今年的收入肯定会翻上几番。”说起今年的打算,家住洪水镇单庄村的单波信心满满。
今年,该县按照一产为二产提供原料、一产为三产提供基地的理念,坚持抓二产带一产促三产,积极构建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依托马铃薯、中药材、高原夏菜、食用菌、小杂粮、畜禽等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同时,依托227线纵贯全境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全域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着力构建城郊休闲型、通道景观型、景区辐射型、农业观光型、养生保健型等复合型乡村旅游,有力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了现代农业发展活力。
基础设施建设助现代农业破解瓶颈
“老农田没有正规的渠系,灌溉一亩地至少需要300方水,况且地块小,不能进行大规模机械化耕作,一年仅生产成本就要比整理后的土地多出二三百元,极大地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该县农业开发办主任王兴德如是说。
近年来,该县立足县情实际,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整合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高效农田节水灌溉、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等项目资金,对连片种植1000亩以上中药材、马铃薯或500亩以上的高原夏菜基地,以村为单位优先安排土地整理项目,每亩补助资金400元;对原47个沿山贫困村连片种植400亩以上中药材、马铃薯、高原夏菜基地,实施土地整理每亩补助资金600。对连续3年连片流转土地500亩以上的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发展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每亩支持100元节水材料;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标准新建改建渠道每公里补助劳务费4万元;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100亩以上的,优先给予每亩15元补助。与此同时,不断加大对国家和全省“6363”水利保障行动项目争引力度,大力实施“6363”水利保障行动和“智慧水务”工程,水资源空间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2012至2015年,全县新整理土地面积近20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也由2012年的6392元增加到了2015年的9285元。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彻底改善了项目实施区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也有效破解了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为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 李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