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陇南 正文
投稿

陇南特困片区的脱贫路

2016-03-10 08:12:14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雷轶涵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陇南特困片区的脱贫路

  “去了陇南很多次,每次去都感觉发展变化大。”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政协委员、中国农业银行监事长车迎新说:“陇南的变化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陇南发展速度不断增快,意料之外是谁也没想到,一个曾经出了名的贫困地区,竟然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却变得那么好、那么美。”

  这些令人惊叹不已的变化,来源于几届党委政府对陇南市情的精准把握,来源于陇南真正找到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子,来源于在国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逆境中,陇南市始终坚持扶贫攻坚这根准绳。

  电商发力扬长避短

  “电商扶贫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对于那些有能力的和没有能力的农民进行捆绑,通过电商帮助他们脱贫。”全国政协委员干以胜谈到陇南的电商扶贫试点尤为赞叹。他说:“陇南在这方面的做法,为全国其他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近年来,陇南市依托特色产品众多之长,避交通信息不畅之短,抢抓全国试点市的有利机遇,有针对性地选择了450个建档立卡村先期试点电商扶贫。

  首先,该市立足试点村实际,进一步加快贫困村的特色产业开发和交通、信息、物流等基础建设步伐,为电商扶贫提供有力支撑。在继续鼓励新办网店、稳步提升网店数量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现有网店提质增效,积极探索一店带一户、一店带多户、多店带一村、一店带多村等不同发展形式,形成了网店大军,连结起了生产、加工、包装、物流产业链,更好地发挥网店带贫效益。

  其次,该市还专门召开了电商扶贫现场推进会,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了电子商务“1333”发展思路,即打开思想解放一个总开关,纵深推进电商扶贫工作,推动网商规模、发展质量、扶贫效益三大提升,完善行政推动、网货供应、配套服务三项体系,强化电商团队、微媒助力、典型引领三轮驱动。

  截至目前,陇南全市开办网店7000多家,累计销售农产品19.3亿元,带动就业2.6万人,对农民人均收入的贡献达到306元。

  与此同时,还在北京成功举办了70余家100多名中央、境外媒体记者参加的全国电商扶贫陇南试点新闻发布会,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有效地推介宣传了电商扶贫“陇南模式”。正因如此,陇南市还获得了2015中国消除贫困奖创新奖。

  大数据平台凸显地域特色

  去年年初,当精准扶贫的号角刚刚吹响,陇南市便把为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按照贫困户“五清”和贫困村“六有”要求,全面完成了1365个贫困村和64.37万贫困人口的调查摸底和建档立卡工作,做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建立了贫困人口信息资料库。对确定的贫困村、贫困户,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制定脱贫计划,逐户落实帮扶责任,做到了对象、任务、措施、责任四落实。

  其次,该市按照全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培训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组织推动力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既定的时间内,全面完成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系统信息采集审核和录入工作。

  同时,立足陇南实际,优化数据信息,创新运行模式,自主研发既能兼容省上系统信息又能独立运行、具有陇南特色的市级大数据系统平台,在成县鸡峰片区启动试点工作,试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

  金融创新巧解资金难题

  可以说,陇南农村产权确权抵押贷款交易中心的成立,为全省扶贫攻坚探索了一条可行之路。

  近年来,陇南市设立中小微企业融资资金池,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17家、小额贷款公司24家,累计发放“三权”抵押贷款34.9亿元、双联惠农贷款16.8亿元、发放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贴息贷款7593万元。

  尤其是去年8月份以来,该市把精准扶贫小额贷款作为落实“1+17”方案的首要任务,筹措风险补偿金,摸清贷款需求,建立健全贷款发放机制,确保专项贷款放得准、用得好、收得回。截至11月底,共为4.5万户贫困群众,发放专项贷款21.2亿元。积极总结推广两当县小康互助组七种模式,探索推行“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贫困户以贷款入股,做到扶贫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龙头企业(合作社)走、龙头企业(合作社)跟着市场走,着力整体提升经营主体发展水平,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有效破解无致富能力贫困户的增收致富问题。

  与此同时,陇南市还把扶贫互助资金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行动的一项重要举措,先后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3亿元,发展互助资金项目1698个,互助资金总规模已超过2.4亿元,入社农户3.6万户,累计发放借款超过1亿元。在宕昌县哈达铺镇召藏村、徽县文池村开展金融改革试点,探索利用扶贫互助资金作为抵押的办法,撬动更多的金融资金投入扶贫开发。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资金投向明确、运作方便快捷、产业支撑有力、民管民用民受益、可持续发展”的村级互助资金运作路子。

  乡村旅游助推融合发展

  “陇南的旅游资源很有发展潜力。陇南给我最好的印象就是那块地方没有受到破坏。现在找一个干净的,环境、空气很好的地方真的很不容易。”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戴公兴对陇南发展乡村旅游寄予厚望。

  其实,陇南乡村旅游之所以迅速火热,与近年来该市依托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和双联行动,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息息相关。

  近年来,陇南市以旅游开发助推扶贫攻坚和富民增收,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帮助贫困村完善旅游要素,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投资少、风险低、见效快的乡村旅游项目,鼓励和支持发展农家乐、农家游和农家客栈,发展特色种养业和各类配套服务业,开发各具特色的旅游商品,有力地加快了贫困乡村脱贫步伐。

  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新农村1249个,建设省级“美丽乡村”17个,75个村被国家列入“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3个村被国家列为“中国传统村落”,全市正在建设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40个,开办农家乐994户、农家客栈109家,乡村旅游已成为该市重要的特色富民产业。

  此外,陇南市还按照“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的要求,全力推动双联与扶贫深度融合。在双联帮扶单位先后投入资金50多亿元,兴办实事3.8万件,极大改善了联系村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去年整合省市县双联干部、驻村干部、挂职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等工作力量,为全市136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1365支5750人,实现了“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总目标。为贫困村配备了第一书记,从全市各类企业中选派100名优秀经营管理人才担任贫困乡村产业发展助理,帮助贫困村发展产业,从根子上撬动和激发特困片区的发展活力。(记者 白杨 刘延海)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雷轶涵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