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补齐全面小康短板 坚持输血造血并重——永昌县创新机制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记者 刘兴元
“今天拿到了4800元的红利,日子有了奔头,今年也可以过个好年了。”猴年春节前夕,永昌县新城子镇毛家庄村成仓农民专业合作社举行了红利发放仪式,当贫困户毛瑞平接过沉甸甸的红包时兴奋地说。
2013年10月,毛家庄村以本村村民为主体,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模式,成立了成仓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达到110户,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24户,其中18户通过永昌县扶贫开发担保公司,户均贷款5万元入股。临近春节,合作社按照“保底租金+盈余分红”的分配方式,除土地租金外,以入股总额的6%为入社建档立卡户进行分红,贫困户通过加入合作社得到了实惠。
永昌县是省列国家片区外“插花型”贫困县之一,全县辖6镇4乡,贫困人口5200人,“插花型”分布在沿祁连山浅山区7个乡镇32个村,其中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15个。近年来,永昌县把创新机制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突出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土地流转、资金整合,发挥专业合作社作用、启动蔬菜保险试点、建设互助养老院、创新管理考核机制等多项举措,推动扶贫开发由粗放向精细、扶贫力量由分散向集中、扶贫绩效由注重当前向着眼长远转变,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协同的扶贫开发工作新常态。截至2015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626元,同比增加2392元,增长73.96%。
以土地流转为贫困户增加脱贫活力。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永昌县不断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完善管理服务体系,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和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健全流转审查机制和监督检查制度,培训和聘任111名村级农村土地流转辅导员、68名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员,成立了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建立规范村一级流转台账,实行乡、村两级登记备案制。2015年全县共流转土地38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68%。土地流转从过去单一的村内邻里间流转向多元化转变,实现土地流转和经营的长期化、规模化和效益的最大化。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土地逐步向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种养能手集中,吸引金昌天赐、甘肃厚生草业、甘肃瓮福等60家企业入驻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天富、万源等14个家庭农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通过土地流转使贫困户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既可以放心外出务工,也可被返聘到公司工作,既解决了一家一户“小农经营”的耕作难题,又增加了在自家门前打工赚钱的机会,为贫困户脱贫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以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增收致富。按照“加快培育一批、积极改造一批、努力规范一批、着力提升一批”的思路,采取“宣传引导、培育改造、规范提升、优惠扶持”等措施,引导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向专业合作组织和优势产业、规模经营倾斜,促进了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许多贫困户通过加入当地合作社实现了增收致富。目前,全县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17个、家庭农场124个、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设施31处,15个贫困村组建产业化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00%。通过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培育发展露地蔬菜、优质牧草、马铃薯、中药材、肉羊等特色农业,推进了农业增长方式由“产量型”向“效益型”的转变,成为现代农业的领跑者。贫困村、贫困户最多的新城子镇,积极引导各村成立了29个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绝大部分农民都将家中的土地托付给合作社打理,自己从事副业或离开“故土”外出打工。毛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陈志安牵头组建的以股权为利益纽带的成仓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土地经营权和资金入股,年底发放保底收入和盈利分红,并积极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入社,去年实现净利润99.1万元,除提取5%作为合作社和村级组织公益事业发展基金外,入股农户户均分红6.2万元。为提高合作社抵御市场风险能力,避免“菜贱伤农”,去年以来,永昌县积极与人保财险公司联系在全省率先开展了蔬菜价格保险试点工作,首批为贫困村种植的娃娃菜、青笋两个蔬菜品种1557亩提供了300多万元的风险保障。去年9月以来,由于连续受降雨、霜冻和价格低迷影响,保险公司启动理赔程序,共计支出赔偿金52万元,有效保障了蔬菜种植户和合作社的利益。
以金融扶贫模式解决资金瓶颈。注资3500万元成立永昌县扶贫开发担保有限公司,采取“企业担保、政府贴息、先偿后补”的方式,由县扶贫开发担保公司为发展种植、养殖项目的贫困农户提供为期2年的无息贷款担保,为3408户贫困农户担保发放贷款2.22亿元,切实解决了贫困农户贷款无担保、无抵押的难题;全力实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探索推广“农户贷款+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获取收益”的模式,争取省级精准扶贫专项贷款3300万元,市县筹资2050.7万元,将贷款额度从省上的5万元扩大到8万元,超额部分由市县贴息,为718户贫困户发放专项贷款5350.7万元,其中发展型贷款396户2814万元,带动型贷款322户2536.7万元;用足用活牛羊蔬菜贴息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累计发放贷款18.99亿元;全面实施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探索出“机构+代管运行”的互助资金管理运行模式,省市县为15个贫困村配套互助资金750万元,其中市县配套资金450万元全部到位,实现了贫困村互助协会和互助资金全覆盖。
以自建互助幸福院解决养老难题。永昌县积极实施“幸福工程”,解决农村“老有所养”难题,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按照“公建民用、产权归公、循环利用、互助服务”的原则,采取农村自建互助幸福院,政府补贴保证运转的模式,充分利用闲置校舍和其他房屋,建成12个贫困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并对每个老人幸福院资助设施配套资金30万元,配套齐全基本生活设施设备和文化娱乐设施,目前入住老人已达到130多人。互助幸福院由村民委员会主办,入住老人互助供养,自我管理,实现了村内贫困老人、留守老人、独居老人“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养老在乡村,享乐家门口”的养老愿望,有效缓解了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难题,营造出团结融洽、温馨和谐的庭院氛围,解决了在外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在外打工。
以考核管理落实责任突出实效。县上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大力推进精准扶贫体制机制创新,采取“二对一”或“三对一”联系模式,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帮扶范围;在帮扶队伍上,整合双联干部、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干部、挂职村干部以及市县优秀年轻后备干部,组建15个驻村帮扶工作队,明确提出“不脱贫不脱钩”的要求,认真落实精准扶贫各项措施;在帮扶财力上,为每个驻村帮扶工作队落实工作经费1.5万元,为每个贫困村安排专项经费5000元设立挂图作战室,保障了驻村帮扶工作正常开展;在考评机制上,坚持把精准扶贫作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主要内容,按照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和保障“六个精准”的要求,及时修订调整了重点贫困村所在7个乡镇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大幅度增加了精准扶贫所占分值,并把各乡镇扶贫开发工作业绩考核结果作为乡镇领导班子调整配备、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基础条件差、扶贫任务重但工作努力、成效显著、考核名次进步明显的乡镇党政正职,择优重用。对连续两年考核结果为好且排名靠前的乡镇,党政正职符合干部任用条例的,优先重用提拔,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注重在精准扶贫主战场培养干部、选拔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