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平凉 正文
投稿

平凉静宁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回眸

2016-02-18 11:02:46 来源:平凉日报--平凉新闻网 作者: 责任编辑:刘姗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这个冬天不太冷

  ——静宁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回眸

  2015年,国家、省、市先后在静宁县召开了全国“三西”扶贫开发现场会、全省富民产业提升农户收入现场会、全市精准扶贫现场会,代表省上接受了国务院扶贫办进行的精准扶贫考核,总结推广了贫困户“五步精准识别法”,先行试点了全省“853”精准脱贫管理办法,该县精准扶贫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年关临近,天气回暖,记者实地走访了解了该县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情况。

  “有了新瓦房,这个冬天不太冷”

  记者打开该县扶贫办提供的“贫困对象分布图”,随机选择了八里镇靳坪村九社贫困户吕红柱,在乡包片负责人李新兴地带领下,记者顺利来到目的地,正巧碰上吕红柱一家正在进行年底大扫除。吕红柱指着修葺一新的房子说:“这是今年盖的新房,打扫起来容易多了。”他说今年多亏了政府帮忙,家里才盖起了新房。两个孩子今年“扫房”积极性很高,抢着帮父母打扫。

  今年42岁的吕红柱,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艰难期,很难脱身外出打工,一直留守在家和妻子边务农边照顾老人、孩子。全家靠着13亩旱地过活,只有到农闲时,他才偷工夫在附近打几天零工,一直以来就是村上典型的贫困户。

  两口子说得最多的还是他们盖房子的事:“前年6月份下了一场大雨,把一面墙泡塌了,去年收麦时又来了一场大雨,两间存身的房子都卧倒在雨里了。没办法就给在外地带孙子的大哥打了电话,暂时搬到他家去住。”

  说起住危房的辛酸经历,吕妻有些哽咽:“老住在别人家不是个事么,3月份村上主动上门提出让我修新房,说是可以贷5万元的精准扶贫款,还能给1万5千元的危房补贴,就这样,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花了13万元,盖了新房,告别了30年前的破房子。前段时间大降温,天气很冷,幸运的是,今年有了新房子,这个冬天倒不是很冷。”

  聊到家里现在的生产生活,吕红柱告诉记者,今年,家里吃上了自来水,村上电网升级拉上了动力电,晚上灯泡一下子更亮了,硬化路也通到了家门口……还新植了7亩果园,乡上免费提供地膜、树苗、以及幼园里套种的洋芋籽种,这一切让他家致富脱贫有了指望。

  村支书王建强说,靳坪村是八里镇的贫困村之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4户261人,2015年,实施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建设、金融扶持、技术培训等14个项目后,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3624.19元。

  最踏实的一个“年”

  在包村干部路卫兵的帮助下,记者接着走访了威戎镇贾马村贫困户尹八一家。“今年修的新院,装修下来共花了11万元。”了解来意后,尹八一妻子杨会珍一边热情地让坐,一边介绍着家里的情况。

  “咱普通老百姓要求不多,有个暖和住处就很知足,旧房子低矮破旧,下雨天一家人住在里面很担心出意外。”杨会珍说,他们两口子没啥赚钱的技能,一直死守着几亩薄地度日,日子过不前去。眼看俩儿子渐渐大了,家里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今年政府给了危旧房补贴和扶贫款,就赶紧把房修了,还养了几头牛。

  路卫兵告诉记者,贾马村是全镇经济发展最缓慢的贫困村,2014年识别出像尹八一这样的贫困户有27户,全村贫困率高达20.7%。全村贫困的原因就出在“缺技术”上,苹果产业由于管理整体滞后,收效有限。2015年,政府实行产业扶贫,新开16条产业路,在原有基础上,新植幼园850亩,栽植苹果大苗690亩,发展旱作农业2000亩……

  杨会珍说,因为不会管理、没钱施肥,前几年她家的2亩苹果只能卖几千元,今年镇上组织村民到李店、余湾等南部乡镇去学习果园管理技术,并参加了县人社局组织的几场果树管理技术培训。在果园管理方面有了很大进步,果子虽然小,没有其他人卖得多,但还是卖了1.8万元。今年又新植了8亩园。

  “谢谢政府,以后我的日子能过到人前面了,今年这个‘年’过得最踏实。”她说。

  该村支书樊继斌说:“我们村吃亏就吃在技术欠缺上,往后只要果园管理技术跟上了,单靠果品收入这一项脱贫就不成问题。山梁上的2000亩旱作农业,为养牛提供了充足的饲料来源,现已有10户人家开始养牛了,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4万脱贫者心里很温暖

  人们常说贫困村贫困户的存在是实现全面小康的短板所在。为了补齐短板,构建民生大厦,静宁县把大数据平台建设作为精准识别的“头号工程”,精准指数在全省大数据建设中排名第一。2015年,省市下达静宁县减贫计划2.4万人。经国家统计局平凉调查队进行精准监测,预计当年可实现稳定脱贫4万人,他们在这个冬天心里很温暖。

  静宁县扶贫队伍苦苦鏖战一年来,深入推进“六精六准六结合”,从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素质能力提升、金融服务支撑等重点工作入手,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加快路、水、电、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了贫困村发展条件。

  据了解,2015年,静宁县投资1.36亿元,在45个贫困村建成通畅工程269.2公里,全县硬化路通村率达到100%,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目标;投资560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处,解决了9个贫困村1244户6379人的饮水不稳定问题,贫困村自来水通村率达到91.3%;投资1544万元,解决了72个自然村通动力电问题,贫困自然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92.4%;投资5.7亿元,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1.24万户,年度预脱贫户安全稳固住房比例达到100%;投资452万元,完成移民搬迁贫困户60户239人,全面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

  静宁县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向贫困村覆盖,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关键举措,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因户施策,着力发展果品、畜牧、旱作农业、劳务经济等多元增收产业,深入实施“果园建设助推精准扶贫”和“帮扶建棚贷款养牛”工程,大力推广高效旱作技术,全面推进劳务输转,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初步形成了贫困户“户均5亩果、1头牛、10亩旱作农业+1名劳务输转”的产业扶贫格局,贫困群众人均特色产业收入达到2360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以上。

  记者 李征兵 李娟淑

文章来源:平凉日报--平凉新闻网 责任编辑:刘姗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