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融融春意暖民心
我州“十二五”发展成就之民生保障篇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回顾过去5年,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实施一系列惠民利民措施,千方百计扩大民生福祉。教育公平、医疗保障、养老救助……这些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业,提挡加速,为百姓幸福加码。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十二五”期间,是我州教育协调发展最快的五年,是教育基础设施改善最好的五年,是师生受惠最多的五年,也是我州教育发展史上成效最明显的五年。
马丽霞是广河县七中的学生,父母务农,家里靠几亩薄亩维持生活,她和妹妹、弟弟都在读书,学费成为一笔很大的开销。当得知自2013年开始,全州将免除高中学生的学杂费和课本费后,她们一家人开心不已。当时,马丽霞逢人便说:“我的父母再也用不着为我上不起高中发愁了,我也不用担心辍学了。”
我州8县市均为集中连片贫困县(市),州穷县穷民穷,部分农民群众无力承担学前教育的保教费、普通高中的学费和课本费,致使广大的农村适龄幼儿上不了幼儿园,绝大多数的初中学生毕业后过早的步入社会,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学费(保教费)和课本费成了贫困农民家庭孩子进入幼儿园和普通高中难以逾越的“门槛”。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州委、州政府把促进全州教育事业跨越发展,作为“挖穷根”的根本举措来抓,从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努力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行高中和学前教育免费、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促进全州教育事业跨越发展的决定》,提出了22条有“含金量”的具体措施。全社会重视教育的氛围逐渐形成。各级干部、广大群众,包括宗教界人士,对教育事业都非常重视。“抓教育是‘挖穷根’的治本之策”、“一个不重视教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等观念和认识正深入人心。
我州在全省率先推行学前至高中阶段15年的免费教育,每年受益学生达10万多人,每年投入免费教育资金达1.3亿元。从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到中职教育、高职教育、特殊教育,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特别是临夏现代职业学院成功招生,圆了全州各族人民多年期盼在家门口办大学的梦,填补了我州高等教育的历史空白。
实行学前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这一惠及全州各族群众的重大举措,有效促进了我州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而且使我州学前与高中阶段的教育快速发展。来自州教育局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全州普通高中从2010年的10所增加到14所,在校学生从2010年的3万人增加到4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33.3%提高到60%,高考录取率从56.5%提高到72.3%。全州幼儿园数从69所增加到329所,增加了260所;在园幼儿从1.5万名增加到6.8万名,增加5.3万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12.8%提高到74.4%,提高了61.6个百分点。
卫计事业持续发展
记者来到广河县水泉乡中心卫生院采访。一座崭新的三层办公楼在冬日的暖阳下显得格外温暖。接受完医生的检查后,水泉乡村民马哈三躺在卫生院病床上治疗。马哈三笑着说,没想到现在乡上卫生院的医疗设备这么先进,整个房间暖融融的,环境也很洁净,护士照顾得很周到,能在这样的病房治病,我很满意。
在卫生院的缴费窗口,见到了该乡前来就诊的患者马尤努斯,据他介绍,他家共有7口人,都是务工人员。自己患病后一直在该医院就诊,住院已经8天了,费用已达到1700余元,由于自己是新农合参保户,县上给报销了1040元,大大减轻了自己的负担。马尤努斯露出了憨厚的笑容。3年前,这个卫生院房屋破旧、缺医少药;如今,卫生院基础设施基本到位,设备升级了,病房干净了,群众对此十分满意。
水泉乡中心卫生院的变化,是我州不断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一个缩影。
“十二五”时期,州上把争取和实施好项目作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助推器。累计投入资金11.82亿元,实施了1024项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完成了县(市)卫生监督体系和能力建设项目、急救体系建设项目、89所乡镇卫生院加强项目、795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2015年173所)、3所县级中医医院建设项目;除临夏市外,7个县医院全部进行了整体迁建;占地100亩、总投资1.4亿元的州中医院整体迁建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总投资5亿元的州医院迁建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今年6月底前投入使用。通过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全州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面貌得到显著改变,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和零差率销售政策全面实施。从2011年开始推行,到2012年6月,基本药物制度和零差率销售在全州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实现了全覆盖,走在了全省前列。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初见成效。康乐县作为全国第二批试点县,从2014年8月,完善财政投入机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各项改革举措以来,在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增强医院运行活力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大病保险工作顺利启动。去年,全州共补偿2014、2015年患者1.44万人次,补偿金额5840万元。
新农合管理和保障水平逐年提高。把实施新农合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管理,实现了政府得民心、群众得实惠、事业得发展的目的。全州新农合参合人数从2011年的97.26%,提高到98.8%,平均高于全省0.53个百分点。将普通疾病住院年度累计报销封顶线提高到8万元,将50种农村重大疾病纳入报销范围,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6.1万元。“十二五”期间累计筹集资金26.9亿元,共计为1360万人(次)报销医药费用23.39亿元。住院次均费用4273.7元,重特大疾病报销共补偿患者3331人,补偿费用4168.9万元。我州新农合历年参合率、住院实际补偿比、住院次均费用、及时结报率等主要指标在全省位居前列,受到省卫计委的表扬。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开展。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通过实施责任“包保制”、工作督导制、现场会推进、经验交流等综合措施,认真组织开展规划免疫、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卫生监督协管等1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着力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力争从源头上解决群众面临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免疫规划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0%以上,城乡居民电子档案建档177万人,规范建档率为77.4%;全州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16.5万人,体检覆盖率达86.8%;州县(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协调组织医疗单位,为全州1200多名宗教界人士每年免费进行健康体检。妇幼保健工作规范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住院分娩率分别达到83.14%和99%;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深入实施,连续3年组织开展全州健康宣讲“百千万”工程,受益群众达27.8万人次;刷写健康文化墙1.8万平方米,发放健康工具包12.7万个;组织开展健康沙龙3351次;各县(市)电视台均开办了每周1期的健康讲坛栏目,州卫计委与甘肃《健康周刊》杂志社合作开设了临夏卫生及健康宣教专版,州内订阅量达3000余份。无偿献血工作成效显著。5年累计采血量18.23吨。临夏被国家卫计委、中国红十字总会和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授予“2012-201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荣誉称号。
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我今年七十多岁了,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在福利院过上这样好的生活。”住着卫生间、床柜等配套齐全和宾馆毫无二致的标准间、穿着崭新的衣服、吃着香喷喷的饭菜,入住积石山县社会综合福利院的苟发忠老人高兴地说。积石山县民政局负责人说,为了全面提高为老年人服务的水平,福利院在机制创“新”、服务创“优”、管理创“严”上下工夫,依靠真诚的服务,做到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像苟发忠一样,福利院的老人从过去的孤苦伶仃、穷困无助,到如今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享受起了天伦之乐。院里到处都是老人灿烂的笑脸,处处洋溢着幸福的笑声。
据统计,全州共有老年人29.35万人,空巢老人2.27万人,留守老人1.45万人,特困老人2.08万人,失能半失能老人1.23万人,残疾老人9100人,失独老人634人。我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层面的养老政策文件,积极谋划推动养老发展措施,不断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州公办养老机构达35所,民办养老机构3所,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77所,床位总数达8869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30.2张。在对全州老年人基本生活状况调查摸底工作的基础上,完善了老年人电子档案,基本建成了老年人信息数据库。州市加快了居家养老服务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正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为加快建设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探索经验。深入推进规范化养老福利机构创建工作,完善了管理制度、配齐了服务设施、增加了供养人数,强化了安全隐患排查,切实提高了床位的利用率和服务水平。鼓励民办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支持临夏市、和政县、积石山县建设了3所民办养老福利机构。积极组织多部门开展了多种方式的志愿服务和法律援助活动,通过培训、引进人才等方式加大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落实老年人优惠政策。足额落实高龄老人生活补贴,为全州2.35万名80岁以上高龄老人落实生活补贴160多万元,高龄老年人补贴发放覆盖率达100%。建成了1114个城乡社区老年协会,组织开展了《老年法》宣传、走访慰问、志愿者服务、文体娱乐等活动,办理《老年人优待证》2000余本,有效落实了老年人公共服务优待政策,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安居”工程圆住房梦走进位于临夏市城东新区的东方丽景小区马阿依莎家里,尽管房子面积只有53平方米,但布局结构合理舒心。两室一厅的小家收拾得干净整洁,加上崭新的家具,处处透露着温馨的气息。马阿依莎说,我是八坊十三巷的住户,以前住在大杂院里,院子里人多,房子里人多,房子窄,冬天房子里生火时烟熏火燎,上下水也不通,挤得很,我们搬到新楼房以后,暖气也热,这里光线很好,邻里也和睦,搬来后心里感觉很舒坦。
和马阿依莎一样,近年来,我州有越来越多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搬进保障性住房。我州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以加快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为重点,多措并举,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全州建设保障性住房48400多套,其中廉租住房21000多套,棚户区改造22900多套,公共租赁住房3800多套,经济适用房650套,累计完成投资56.64亿元。全州累计分配入住廉租房16270套、公共租赁住房2700多套,累计发放住房租赁补贴94200多户、19900多万元,做到了应保尽保。把落实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的重点由建设为主逐步转向建设、分配和管理并重,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科学制定分配方案,因地制宜实行人性化管理。
积极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改善农村群众居住环境。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动员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各方力量,整合资源,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步伐,改善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研究制定了《临夏州农村危旧房改造实施方案》和八个专项配套制度。
回顾“十二五”,一串串数字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扣人心弦,无不彰显党和政府浓浓的民生情怀。各项民生工程的建设,让越来越多的百姓在生活中积攒出信心,酝酿成幸福。(记者 尹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