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基本态势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路径
李有发
准确把握我省现阶段民生问题的基本态势。民生问题包括涉及基本生活底线的基础性民生、涉及发展机会与发展能力的发展性民生和涉及生活质量的福利性民生问题。
基于区域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我省民生问题的区域、群体、层次性差异显著,呈现出基础性、发展性和福利性民生问题交织叠加的基本态势。一是从民生问题的类型和领域看,基础性民生问题仍然是我省民生问题的主要方面和重点领域,主要涉及基础设施条件薄弱、居民收入偏低、生态环境脆弱,以及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领域;二是从地域看,我省基础性民生问题突出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限制开发区域的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这些区域自然条件严酷,贫困人口多,自然灾害频发,因灾返贫率高,基础民生的领域广、程度深;三是从民生问题的层次看,我省民生问题的类型和层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具有高度的依存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基础性民生问题突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民生问题主要表征为发展性和福利性民生问题;四是从民生问题关涉的群体看,我省基础性民生问题主要以贫困村户、残疾人、未就业者、流动人口、因灾因病返贫以及下岗失业等群体为主,同时,发展性、福利性民生需求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的普遍性民生需求。
以基础性民生问题为重点,梯次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对我省这样一个基础性民生问题突出、民生需求多元增长与保障和改善民生财力有限的欠发达省份而言,“十三五”期间,必须以基础性民生为重点,保障优先与改善并举,梯次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首先,在民生保障层面,应继续围绕交通、医疗卫生、教育、就业、住房、收入、养老、殡葬等基础民生领域,以保障贫困群体和基础性民生需求相对突出的群体为重点,通过优先安排民生资金投入、增加基础性民生资源供给的办法,构建兜底性可持续的基础民生保障体系,着力保障基础性民生。其次,在民生改善层面,应围绕发展性和福利性民生需求,通过构筑社会成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办法,推进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从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既要保障教育、收入、医疗、住房、就业等基础性民生需求,又要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民生需求。最后,在关键民生领域层面,应聚焦我省相对突出的城乡居民收入低下、重点群体就业困难、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等民生领域,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为主攻点和突破口,通过争取国家转移支付、拓展城乡居民收入渠道等办法,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切实改变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垫底的局面,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作者系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学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