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武威 正文
投稿

武威市委经济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

2016-02-02 16:04:47 来源:中国甘肃网-武威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见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会议决定,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委会议、省委经济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决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以党建统揽全局、用发展凝聚人心,无中生有抓项目、有中生优增效益,严格标准选干部、不拘一格用人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持续实施工业强市、城乡融合、生态立市战略,推动经济总量上台阶。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动力转换、结构优化、经济转型,着力保持中高速增长,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力以赴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工业增加值增长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其中规模以上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化率提高2.8个百分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

  火荣贵在讲话中强调,要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质量、增效益、扩总量,推动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一要加强管理,有中生优增效益。重点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要突出工业企业达产达标和扭亏增盈。支持达利、青啤、鑫淼、荣华、凯帝斯、华一、中大铝材等骨干企业达标生产、开拓市场,提高盈利水平。实施企业技术改造提升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小企业“百户企业达标入规”行动,坚持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双调度”制度,扎实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增强竞争力。实施循环经济发展引领计划,着力培育循环化骨干企业和示范园区。要持续推进主体生产模式提质增效。基本解决日光温室空棚、养殖暖棚适时进畜不足、配套设施不健全等问题,深入实施省部级蔬菜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集成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强设施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升主体生产模式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实现棚均收入2万元、经济林亩均收入5000元的目标。要推进财税管理制度改革,加强依法征管力度。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激发市场和各类投资主体活力。健全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的定向培育和扶持力度。二要招商引资,无中生有抓项目。坚持把招商引资抓项目、增加投资扩总量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保持定力,主动作为,持之以恒抓项目。要加快在建和新开工项目进度,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甜高粱全产业链培育、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抓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商贸、文化旅游、新兴服务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走出去请进来,突出承接劳动密集型、贸易加工型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生产配套项目和企业,努力招大商。继续营造“能赚钱、不受气、条件好”的投资环境,强化跟踪落实,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开工投产率。要强化项目建设服务保障。充分发挥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坚持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强化协调服务,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三要开放发展,全力建设甘肃国际陆港。制定实施专项规划,加快建设以保税物流中心为核心的陆港中心区,积极构建黄羊综合、土门综合、泗水高铁、陆港现代农业四大组团。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产业、国际金融和电子信息产业,建设现代化、外向型、多功能、生态型的综合性产业区。要加快完善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功能,积极开展国际物流、保税物流业务,加强合作,不断扩大“天马号”的影响力。要努力扩大产品出口,吸引进出口产品和加工贸易企业在武威集结,打造向西开放的出口产品加工基地。四要融合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加快核心区建设。突出凉古和民勤、天祝县域三大核心区发展,提升发展能力。配套完善凉州新城区功能,改造提升老城区,促进古浪经济重心北移,加快县城和重点小城镇建设,形成县域发展核心和小城镇集群,提升核心区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力。要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要改善城乡居住条件,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要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创汇农业龙头企业和外向型农业中介服务组织,打造农产品和企业品牌。加快甜高粱种植基地建设。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力度。五要绿色发展,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国家级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统筹抓好“节水、治沙、造林、防污”四个重点,健全完善“国家有投入、企业给赞助、科技作支撑、农民有收益”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和“五位一体”沙产业发展模式,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水权水价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补偿的水价体系。要巩固扩大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成果。要加强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科学划定并坚守林地、森林、草原、湿地、沙区植被、物种等领域林业生态红线。组织实施千里沙漠大林带工程、亿利资源沙漠生态产业扶贫项目、濒危野生动物民勤青土湖试验性放养基地等重点建设项目。严格落实“五禁”决定,依法保护森林资源安全。要建立完善沙产业发展模式,促进沙区生态脱贫和产业致富。要坚决治理环境污染,严格执行环保法,严格落实排污许可证和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六要保障民生,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全力促进就业创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推进“全面改薄”项目建设,实施武威一中迁建工程。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创建工作,增强健康保障能力。加快城市社区和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数字图书馆、博物馆等项目。加快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要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推进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发展,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七要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顶层设计,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要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强化“先照后证”事中事后监管。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消化房地产库存。落实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政策,合理引导住房消费预期,保持各项政策落实的持续性和有效性。用足用好国家棚户区改造政策,推动存量商品房转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要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坚持管好用活土地。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提高政府效能。八要依法治市,防风险、保安全。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提高依法治市水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要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区域和突出问题整治,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要强化公共安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组织开展“防风险、保安全”行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预防应急体系。

  火荣贵强调,要实施一号工程,夺取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按照分类脱贫部署,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精准落实“五个一批”脱贫攻坚工程,实行“853”挂图作业,真正把军令状细化为作战图,把作战图转化为战果图,全力推动工作落实。各级各部门要咬定目标不放松,增强决战决胜意识,确保完成。一要紧扣重点难点增强脱贫实效。要扎实做到对象精准,真正解决“扶持谁”的问题。要着力整合扶贫力量,形成扶贫合力,切实解决“谁来扶”的问题。要实施“五个一批”脱贫措施,解决“怎么扶”的问题。要健全完善退出机制,解决“如何退”的问题。二要持续推进产业扶贫促增收。坚持依托科技创新和推广,全力推动主体生产模式提质增效,实现富民产业全覆盖。三要加快易地扶贫搬迁拔穷根。“十三五”期间,全市计划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11124户、44762人,对居住在海拔2500米以上生态脆弱、生产生活条件严酷区域的农牧民应搬尽搬。今年要力争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7180户、28675人。四要着力改善基础条件换穷貌。实施交通、水利、住房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力改善贫困乡村落后面貌。五要强化金融扶贫促改革。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资金的撬动作用和政策性金融的导向作用,改革农业投入补贴制度,建立信贷贴息机制,增强担保和风险防范能力,确保贷得出、用得好、还得上。六要健全脱贫攻坚机制强保障。整合涉农资金,创新投入方式,强化金融支撑,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扶贫开发。积极搭建扶贫平台,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武威日报 责任编辑:张玉芳(见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