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武威 正文
投稿

武威市委经济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

2016-02-02 16:04:47 来源:中国甘肃网-武威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见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市委经济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

  中国甘肃网2月2日讯 据武威日报报道 (记者 何飞) 1月30日至31日,市委经济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主要传达学习了省委经济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分析经济形势,安排部署今年全市经济工作和扶贫开发、“三农”工作任务。会议强调,要正确认识形势,坚定发展信心;适应新常态,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一号工程,夺取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为全面完成今年任务、顺利实现“十三五”开局不懈努力。

  市委书记火荣贵,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志勋,市委副书记李明生讲话。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政协主席,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市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武威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秘书长,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各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市委各部门,市级国家机关及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中央、省属在武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形势,坚定发展信心。近年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和完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以党建统揽全局、用发展凝聚人心,无中生有抓项目、有中生优增效益,严格标准选干部、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理念,竭力实施工业强市、城乡融合、生态立市战略,全力以赴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2015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我市“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取得的成就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发展步入新的阶段;招商引资和投资总量超常规增长,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构建新型工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扶贫攻坚扎实推进,贫困面大幅下降;扩大开放势头强劲,改革全面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率提高;交通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提前完成,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群众收入水平提高,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项目工程实物实体和法定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是武威历史上项目建设最多、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综合效益最好的时期,也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改善最明显、城乡面貌变化最显著、社会治理成效最突出、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这些成果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条件,也坚定了我们加快转型升级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实践证明,市委确定的发展思路和举措,符合中央、省委精神,切合武威实际,给全市人民带来了较多实惠,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坚持实施。

  会议指出, “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和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可的,但要从根本上改变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的基本市情,我们的发展任务仍然艰巨繁重。经过“十二五”发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呈现出八个新常态特征。一是经济发展实现了低基数上的高增长,总量持续增加、实力增强,但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高速增长,奠定了较强的产业发展基础,但竞争力强的市场主体仍然较少。三是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新型工业体系初步构建,但好项目、大项目仍然偏少。四是交通、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得到重大改善,但总体条件仍然薄弱。五是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恶化趋势有效遏制,但建设保护任重道远。六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服务保障领域不断扩大,但公共服务水平仍然较低。七是贫困人口减少,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差,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八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生活质量仍然不高。我们必须从这“八个新常态特征”出发,主动适应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变化,紧盯与全国全省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推动经济质量效益上水平、总量上台阶,奋力开创幸福美好新武威发展的新局面。

  

 [1] [2] [3] 下一页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武威日报 责任编辑:张玉芳(见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