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1月28日电(记者张文静)传统戏曲的生命力如何才能更持久、更鲜活?甘肃结合自身实际找到了一条新路径——将传统戏曲“混搭”时尚元素,既传承了古老艺术,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
近日,由甘肃清水县创排的一出《轩辕大帝》将传统戏曲秦腔与歌舞结合起来,在兰州上演后反响热烈。“这出秦腔歌舞剧太震撼了,令人荡气回肠,是视觉和听觉的美妙享受,应该多排这种剧。”兰州戏迷薛明福在观看后激动地说。
据清水县委宣传部部长张秀丽介绍,该剧目此前已在清水成功上演80多场,吸引7000多名观众观看。
“现在很少有年轻人喜欢听秦腔了,免费演出都不愿看,但这种艺术形式不能消亡,需要有人去继承。”张秀丽谈及《轩辕大帝》创排的初衷时说,自2014年起,通过挖掘清水作为轩辕大帝故里的文化元素,考虑到观众对歌舞艺术的喜爱,当地将古老的秦腔艺术与现代歌舞结合起来,期望为传统戏曲的发展打开一扇门。
清水县文广局局长王满仓介绍说,为了让秦腔在舞台上复苏,满足老百姓对艺术的渴求,清水还建立了轩辕剧场,吸引更多群众走入剧场观看。
记者从甘肃省文化厅获悉,除了清水,如今甘肃的定西、张掖、嘉峪关、金昌等多个地方也都在探索将时尚元素创新性地融入传统戏曲,创排出一系列不同风格的优秀剧目。在传承戏曲“灵魂”的同时,也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受众。
甘肃省歌剧院副院长李天圣表示,中国戏曲博大精深,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但近年来,传统戏曲出现了不同程度地衰退。地方戏的生命力要持久,就需要不断的创新,通过“混搭”让受众愿意“买单”。
2010年,甘肃提出推进戏剧大省建设,保护并扶持地方剧种,鼓励对传统剧目的改编和对其他剧种优秀剧目的移植,同时鼓励在艺术形式上、风格样式上探索创新。
经过5年时间,2015年底,一大批体现时代特色和现代审美品味的优秀剧目被搬上舞台,焕发出新的魅力。除了《轩辕大帝》,还有20余个剧目将于近期与观众见面。
甘肃省委宣传部、文化厅和文联等部门每年表彰奖励全省优秀剧目和优秀戏剧工作者,仅2014年就拿出200万元进行奖励,以调动戏剧工作者创作创新的积极性。
甘肃省文化厅艺术处工作人员表示,甘肃的文化部门、文化企业正联手赋予传统戏曲新生命,将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拉进剧场,让传统艺术的“灵魂”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