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十二五”辉煌——
成果喜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扬帆蓄势
“十二五”时期,安宁区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35313”总体发展思路,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取得了喜人的建设成就和发展成果。
五年来,深入实施“项目立区”工程,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到2015年末,地区生产总值预计比“十一五”末提高2.06倍;地区性财政收入比“十一五”末提高2.63倍;公共预算财政收入比“十一五”末提高2.55倍;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47.58亿元。实施了中铁二十一局等总部经济项目,兰州立达国际家居建材博览城、新纪元汽车城、金牛商业步行街等商贸服务项目,五矿兰州钢铁物流园、安宁国际汽配物流园、仁和药业物流配送中心等现代物流项目,甘肃飞天文化产业园、仁寿山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等文化旅游项目。累计开工建设重大项目275项,引进到位资金732.1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4.8倍。
五年来,深入实施“产业强区”工程,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坚持“退二进三”,全区产业结构日趋优化,预计三次产业比例由“十一五”末的0.3:56.9:42.8调整为0.23:52.49:47.28。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76.6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89倍。累计完成非公经济增加值283.6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7.1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79.4%提高到82.7%。文化产业占全区GDP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2.1%增加到3.4%。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十一五”末的32.9%提高到60%。
五年来,深入实施“高位建区”工程,城市面貌深刻变化。认真落实东区改造、中区提升、西区开发建设思路,城市框架不断拉开,功能配套逐步完善,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城中村改造全面提速,城镇化率达到100%。城区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建成总里程达61.8公里的规划道路46条,基本构筑了“六横八纵”城市主干路网,水、电、气、暖、通讯等设施同步配套。严格管控主干道沿线建筑物立面造型和色彩规划。BRT快速公交全面运营,全区公共交通网络基本建成。“五城联创”深入开展,持续实施城市管理攻坚战,网格化管理实现全域覆盖,城市形象和品位显著提升。
五年来,深入实施“生态宜区”工程,宜居城区初步建成。建成西出口生态公园等6个小游园和安宁生态文化园、仁寿山景区生态水系等一批城市绿化景观工程,北山工程化造林新增1000亩。绿化覆盖率达到38.8%;城区绿地面积达到824.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12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3.6%,比“十一五”末增加3.9个百分点;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3.4%,2013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绿化模范区”。坚持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整体战攻坚战,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五年来,深入实施“民生安区”工程,人民福祉不断增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城区”和“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考核。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实施改薄工程,整合学校5所,新建6所,改造6所,彻底消除D级危房,全面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医疗服务体系更趋完善,启动安宁新城医院项目,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89.3%。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4624套。着力解决被征地群众安置保障问题,建成安置房8900套,为25915名被征地群众办理了养老保险,参保率达76.9%。完成38个“三不管”楼院和全区所有小街巷改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019元,比“十一五”末提高12105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新成绩,2013年再次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区”称号。第七次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对账2015——
承前启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146亿元
2015年,安宁区按照省、市、区委“工作落实年”总体部署,以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为政府工作主要着力点,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宏观调控和稳增长的政策措施,自觉以新常态理念谋划和推动经济发展。综合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46亿元,同比增长8%。地区性财政收入预计达到33.27亿元,同比增长16.8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达到11.56亿元,同比增长12.1%。重大项目建设稳中有新。实施新建、续建项目114个,到位资金261.61亿元。仁寿山文化商业生态居住区、西部机场集团兰州航空总部基地、中车集团兰州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等10个项目征拆工作基本完成。新签约引进居然之家、等96个项目,到位资金208.99亿元,为兰州新区引进到位资金7.48亿元。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8.8亿元,同比增长16%。第三产业发展稳中有优。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4家,北京物美连锁超市等商业综合体建成运营。全省首个电商“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孵化点落户安宁。甘肃电商谷引进电商企业10家、孵化微电商21家,入驻中国玫瑰交易网、中国当归交易网等20个单品网,上线运营19家。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4.97亿元,增速达到26%。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344万人次,实现收入25.8亿元,同比增长34.9%,荣获第21届亚洲旅游业金旅奖“首批十大休闲旅游目的地”称号。不断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为80家小微企业申请贷款1.31亿元。推进甘肃人为峰药业有限公司新三板挂牌上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84.5亿元,同比增长25.5%。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69.01亿元,同比增长11%。
——城市建管水平提高。一手抓建设不动摇,一手抓管理不松劲。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新建行知路等4条道路。提升改造3条道路。实施大青沟、李黄沟洪道整治工程。完成10条小街巷综合整治工程。新建公共停车泊位388个。完成安宁大学城空中连廊工程前期工作。提升园林绿化水平。完成九州台至长寿山北环路沿线绿化提升改造工程。北滨河路绿色健身步道全线贯通。完成银滩湿地公园景观提升一期、长新北路小游园绿化景观、沙井驿安置小区及二十九佳园周边环境绿化提升改造和北山提灌改造等工程。深入推进“五城联创”。集中力量开展城市管理攻坚行动,建立“互联网+城市管理”微信发布即时处理公众平台,重点解决了城市建设、管理、交通及安全等4个方面26个突出问题。实施西出口和中川铁路沿线综合整治工程。严格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形成了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加大违法建设打击力度,集中拆除众邦金水湾小区楼顶违章建筑,全年拆除各类违章建筑4万平方米。不断提高环卫作业精细化水平,环卫机械化作业率达64%。巩固扩大治污成效。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管理,严格执行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和“一票停工制”管控措施,降尘量明显减少。完成181台经营性茶浴炉取缔任务和2500户居民环保节能炉具改造工作。与兰州交通大学联建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城区空气质量新标达标252天,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对23处黄河排污口实施综合整治,有效提升黄河安宁段生态环境。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着力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统筹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增强科技创新活力。引进科技型小微企业40家。甘肃安盛科技企业创业园等3家单位被认定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华中师范大学安宁附属实验学校、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兰州分校建成招生。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荣获“首届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典范区域优秀实践奖”。强化医疗保障基础。安宁新城医院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建设审批流程顺利推进。建成5家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形成了“十五分钟”就医圈。建成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加快发展文体事业。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圆满完成2015年兰州国际马拉松安宁段赛事组织工作,成功举办第32届兰州桃花旅游节、兰州首届风暴音乐节、丝路·长城音乐文化节等活动。区文化馆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完成望远墩烽火台明长城遗址保护,建成区文物陈列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和兰州鼓子传习所。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落实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全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加速推进棚户区改造。落实“棚改”资金9.37亿元,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新开工建设安置房10.2万平方米,分配1500套。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935套,建成1250套,入住777套。完成10个“三不管”楼院改造。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实施“500企计划”,整合各类扶持资金1.1亿元,发放各类贷款5466万元。建成斯漫众创等5家创客空间,累计服务创业者1317人。城镇新增就业12979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坚持为民排忧解困。全面落实低保等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加大困难群众急难救助力度,发放城市低保及各类救助金2259万元。深入推进“双联”工作,帮办实事1270件。承担的省上17件、市上13件、区委区政府为民兴办10件实事全面完成。深化“平安安宁”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及专项整治行动,完善基层基础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建成安宁区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成功创建省内唯一食品药品双省级安全示范区。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五张网”建设。着力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化解率达99%以上。
——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制定《安宁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严格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编制行政权力职权目录,全面完成“五张清单一张网”工作。对全区38个行政部门和单位执法主体资格、执法依据和权限进行梳理,公布区级权责清单2095项。进一步优化窗口服务工作,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和“一窗受理、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统一发证”的工作模式,各项审批流程不减、流速加快。全面完成“六五”普法各项任务,荣获“全国法治县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办复省、市、区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12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