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泾河湿地保洁为何这么难?
悠悠泾河,绵延不绝。近年来,随着我市泾河湿地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不断加快,平凉这条母亲河,又呈现出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百鸟翱翔的景象。
然而,这条西起聚仙桥东至平镇桥,纵贯平凉城区35.7公里的湿地,在吸引了众多候鸟的同时,也引来了不少“不速之客”——垃圾。扔在河道的一些饮料瓶、塑料袋等,被河水冲到溢流坝中央,使游人在观鸟时不得不遭遇垃圾“抢镜”的尴尬一幕。
据市水务局下属部门、负责泾河湿地保护工作的市城区河道管理站工作人员介绍:为了保持河道的干净整洁,他们长年进行着不间断、拉网式的清理,“但令人遗憾的是,河道干净不了多长时间,垃圾就会“卷土重来”。
数字:1500多人次和1900多吨垃圾
说起泾河河道的垃圾治理,绕不开两个数字:1500多人(次)和1900多吨垃圾。这是2015年,市城区河道管理站为了保持河道的干净整洁所做出的努力。然而,在这场人力与垃圾的“拉锯战”中,这两个数字显得既有力又苍白。
市城区河道管理站站长潘新民告诉记者,为了确保河道的干净整洁,站里长期雇佣保洁员,并组织职工,定期定点对泾河湿地段河道垃圾进行日常巡回清理。对清理量大、任务重、时间紧的河段,管理站还会组织全站职工定点清除,并给河道执法巡查车配备铁锨、火钳子、塑料袋等工具,以便他们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垃圾,做到随发现、随清理。有数据显示,2015年,市城区河道管理站共完成全河(沟)道段巡回清理25次,分组分段定点清理52次,总计投入机械6台(次)、人力1500多人(次),清理垃圾1900多吨。
2016年1月8日至10日,寒风裹挟着飞雪在泾河两岸狂舞,穿着及膝雨靴,手持铁锹、火钳的河道管理站工作人员及保洁人员,在河道城区段彩虹桥、火车站桥、备战桥、八里桥等处河道内,拉开了新一年的“河道保卫战。”
“河水冷得刺骨,我们工作人员必须先做出表率,带头下河清理,雇佣来的保洁人员才会跟着做。”负责泾河湿地部分工程的市水利水电工程局副局长张国彦说。
在这次的垃圾清理工作中,市河道管理站又一次发动了全站的18名职工,同时,雇佣了10名保洁人员,先后投入人力100多人(次),集中对泾河垃圾较多的11公里河道进行了有效清除。
1月15日,当记者随管理站工作人员沿河道自东向西进行巡回查看时,发现河道内的垃圾已被清理一空。但见,早晨的阳光洒在河面,波光粼粼,蓝天下,几只苍鹭翱翔,如画般美丽。在泾河河道备战桥处,上百只赤麻鸭,或成群结队嬉戏,或三五只相依而立,沐浴着晨光,宛如栖落人间的精灵,让整个冬日的泾河变得灵动而富有生气。
然而,就在这和谐美好的一刻,那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又一次出现在了人们的脑海中:这样干净整洁的泾河湿地,能够维持多久呢?
现状:曾在河道挖出过被子衣物
作为全省五座重点防洪城市之一的平凉,泾河沿城北自西向东纵贯整个城区。由于多年的采砂,城区河床凹凸不平,再加上多年来老百姓普遍认为泾河河道就是城外的一条“垃圾沟”,致使乱扔乱倒现象屡禁不绝,河道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2012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以河堤治理、河道生态湿地建设、河道整治工程、河道生态绿化工程、绿化灌水配套设施建设为内容的“泾河平凉城区段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工程自2013年开始实施以来,已建成50公里防洪堤防,新增了1240亩绿地草木,其中芦苇占比94%,建成9处河道拦水堰,形成21公里、总面积330万平方米的河道湿地,有效地改善了平凉城区的生态环境。
但是,受经费所限,加之少数群众文明素质的欠缺,致使泾河河道的垃圾污染,一直是令水务部门最为头疼的一个问题。
“为了保持河道内的环境卫生,进入元月份以来,我们几乎每天都雇佣保洁员在河道内进行巡回清理。”张国彦说,“希望这次能保持时间久一点儿。”
作为主管部门,河道管理站每年用市水务局下拨的3万多元管理经费,担负着平凉城区整个“八沟两河”的治理工作。人力物力财力的紧缺,是存在的客观问题,但是,尽管条件如此艰难,他们依然在与垃圾,更确切地说是与人们的陋习做着艰难“搏斗”。
“以前我们在巡查时经常发现,附近菜市场的很多菜贩会把烂掉的蔬菜直接倒入河道,清理起来异常艰难。后来我们在河道两岸做了许多宣传标语宣传水法知识,制成宣传录音巡回播放,并联合环卫部门增放了垃圾收集箱,这种现象才算是有了遏制。”潘新民说。
然而相较于蔬菜叶子,一个更难对付的“敌人”又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那就是河道里出现的被子和衣物。
一些市民认为,亲人去世后,将其生前用过的部分衣物扔到河里随水漂走,他们的亡灵才能得到安息。于是,便将衣物、被子扔进河里,寄托哀思,寻找慰藉。但这一行为不仅破坏了河道的环境卫生,也为保洁人员的清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被河水泡涨裹挟着淤泥的被子太重了,我们得好几个人一起使劲才能拽出来。天气暖和的时候也还好说,一到冬天河水冻成冰,被子、衣服压根儿就拿不出来,太困难了。”曾经清理过被子、衣物的河道管理站工作人员李力回想起当时的清理过程,仍然面露忧虑的神色。
在河道里,除过蔬菜与衣物,最多的垃圾是塑料袋、饮料瓶等,如果它们处于水域较宽处,或随河水漂到溢流坝正中央,要清除就更困难了。原因是河水深度不够,船浮不起来,用竹竿也够不着,只好“望河兴叹”。
问题:泾河湿地保洁工作的出路在哪里?
如果说,过去的泾河在老百姓心目中,就是一条城外的“垃圾沟”,那么如今,随着平凉中心城市的进一步扩张,市委、市政府对泾河湿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这条母亲河已经和柳湖公园、绿地广场、南山公园一样,逐渐和这座城市融为一体,成为平凉不可或缺的“心肺”,为市民向往的绿色健康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几年来的宣传引导,一些市民也逐渐认识到了泾河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并经常为泾河的未来出谋划策。可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市民却没能改掉陋习,在游玩时随意往河道丢烟头、扔饮料瓶、瓜子皮等垃圾。
“如果大家能在行动上给予配合,不乱扔垃圾,这将会为我们减轻很多工作量。而现在我们期待的就是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目标。”潘新民说。
值得庆幸的是,在刚刚结束的平凉市两会上,一些代表和委员就建议,将泾河平凉城区段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纳入“十三五”规划和2016年全市重点工作,作为大的水利、城建项目进行统筹规划。这无疑为泾河治理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也为平凉市民的亲水休闲生活带来了希望。 “一个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泾河谁不爱?一个人类与百鸟和谐相处的‘天堂’谁又不爱呢?”潘新明笑着问记者。期待美丽的泾河湿地在不远的将来,能真正成为一块生态绿洲,为我们平凉人带来更加美好的、充满诗意的生活。
记者 李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