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正文
投稿

两男一女冒充警察招摇撞骗 兰州便衣民警摧毁犯罪团伙呼吁受害人及时报案

2016-01-27 09:05:20 来源:中国甘肃网-鑫报 作者: 责任编辑:王彤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两男一女冒充警察招摇撞骗便衣民警摧毁犯罪团伙呼吁受害人及时报案

  中国甘肃网1月27日讯 据鑫报报道 (记者 金振华 特约记者 魏存武 孙小莉 文/图) 一个由两男一女组成的犯罪团伙,利用假警察证件以及网上购得的手铐警棍等装备,冒充警察抓捕涉黄、涉赌、涉毒违法犯罪人员,并以收取“保释金”、“罚款”为由,骗取受害人大量财物。同时该团伙主要成员施某还以给省市相关领导开车,认识相关领导可以帮忙办事为由,骗取部分受害人大量钱财。兰州市公安局便衣侦查支队三大队根据一起群众报案,循线追击,果断收网,成功摧毁了该犯罪团伙,抓获3名嫌疑人,破获诈骗案件50余起,涉案金额达100余万元。

  办案警察见到钱财就放人

  2015年12月22日,便衣侦查支队三大队接到市民余某报案称,其有吸毒史的妹妹余某某于10月8日被3名公安民警抓获,并被罚款3000元,且无任何收款凭证。由于当时对方没有给他们任何凭据,所以心中生疑的她要报警求助。接到报警之后,便衣侦查三大队民警立即对报案人提供的办案民警施某的身份进行了核实,发现施某并非在编民警,而是一名有吸毒前科的无业人员。由于案情重大,便衣侦查三大队立即向相关领导汇报了情况,领导高度重视,并指示由便衣侦查支队三大队成立了“10.8”专案组,尽快侦破此案。专案组成员采用传统侦查手段和现代侦查手段技术结合的方式,充分运用调查走访和视频截图,经过三昼夜架网布控,蹲点守候,于12月26日将施某和陈某(女)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随后嫌犯王某于1月1日被抓获。

  3名犯罪嫌疑人供述:2012年8月以来,他们通过网络购买了假警察证件、警用装备,多次冒充便衣警察、缉毒警察等多个警种民警,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通过收取“保释金”、“罚款”等诈骗钱财。此外,施某还通过吹嘘自己给政法系统领导开车或者认识某个大领导,可以拿钱帮忙办事骗取受害人大量钱财。团伙除陈某以外,其他两名均为吸毒人员,主犯施某还有赌博的嗜好,犯罪嫌疑人为了获取毒资和赌资疯狂作案。其中,一名受害人被该团伙分几次共骗取28万元。经查,警方共破获该团伙案件50余起,涉案金额达100万元以上。目前,警方已经查证落实16起,涉案金额达60余万元。办案民警呼吁,如果市民有此被骗经历,请尽快与便衣三大队联系。

  郭警官:13399311503 贾警官:13399311541

  从细节着手迷惑受害人

  民警在搜索嫌疑人居住地时,发现了大量用来行骗的警服、警官证、手铐、伸缩警棍、警用军用车牌、警灯和公安机关车辆通行证等物品,而查获的假警官证做工精致,即便是警察不仔细看也难辨真伪。办案民警介绍,这伙人胆量极大,为了迷惑受害人竟然带着受害人频频出现在公安机关的单位门口,甚至进入医院,自称是某单位的民警要给受害人做体检。该团伙特意挑选“黄赌毒”人员实施诈骗,最多一次,一晚上该团伙就用此手段连续作案4起。此外,他们还针对一些需要办理社保、手续等有办事需求的人员为目标,以给政法机关大领导当司机、认识某单位大领导的名义诈骗。

  为了让受害人对自己身份无所怀疑,团伙从细节着手,特意找了些禁毒报纸和公安机关的档案袋放在自己车上,蒙骗受害人。

  如何辨别假警察

  对于如何辨别假警察,便衣侦查支队三大队办案民警总结了下述四招。

  第一招:看警用标志是否齐全。警服必须有警衔、警号、胸徽、臂章4种警用标志。胸徽在警服上衣右口袋横线处,有中文省份字样。省内的警察,均标注“甘肃”二字。警号为6位阿拉伯数字,前2位代表所在市公安机关代码。

  第二招:看《人民警察证》真假。警察证内部,上端镶嵌警徽一枚及“公安”字样,下端放置内卡。内卡正面印制持证人照片、姓名、所在公安机关名称和警号,背面有持证人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职务、警衔、血型、有效期等,且内卡上有多重防伪镭射图案。

  第三招:了解公安机关执法常识。假警察虽有一身行头,但其行事方式和公安机关办案程序有诸多差异。需要注意的是,真警察不会提“私了”,更不会收了钱就放人。协辅警更没有执法权。

  第四招:拨打110报警电话求证。如果对民警的身份有疑虑,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拨打“110”求证。查询警号和姓名是否相符。一般来说,假警察听到你拨打110核实,立马就跑了。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鑫报 责任编辑:王彤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