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要闻 正文
投稿

【展望十三五】建言甘肃“十三五”开局之年

2016-01-22 10:58:05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贾雯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2016甘肃两会|甘肃省十二届人大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原标题:【智库建言】建言甘肃“十三五”开局之年

  “十三五”已向我们走来,2016年的步伐正在迈开,我们将打造一个什么样的新开局?我们应如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贯彻好“五大理念”?智库专家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但关键词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到“创新”“改革”“开放”“共享”等方面,这充分表明甘肃只有有力而毫不松懈地推进“四个全面”,全面而不打折扣地实践“五大发展理念”,才能使洼地崛起、百姓受益。这一组建言既站得高想得深,又落地实切口小,想必会为各级决策起步年、决战“十三五”有所启迪。在这里既有关于该干的事儿的建议,也有干事的人的铸造,有人谋事、有人干事,谋干什么事、让什么人干事,思如何干事、想怎么能干好事,大家齐心协力定能干成些事。下期我们将建言全国“两会”,关注民生问题,敬请赐稿,提醒关注。

  联系人:甘肃省委党校科研处康继尧邮箱:kjiyao@163.com联系电话:0931-7765229

  锻造“五强”铁军做好“四则”运算

  范鹏

  做好2016年的扶贫攻坚为重心的各项工作,首先要教育培养、选好用准干部,要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的培养造就一大批“政治强、懂业务、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五强”干部队伍。政治强就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懂业务就是成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行家里手,干出一手漂亮好活;善治理就是不仅有业务知识和专业水平,而且能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律保障”的治理体系中彰显自身的治理能力;敢担当就是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之际豁得出;作风正就是行得端正、做得扎实、心中有民、心中有戒。

  用“五强”干部做好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的意思是:

  做好“加法”的重点,一是千方百计普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二是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量与增速,三是实施网络战略让“互联网﹢”成为所有行业与部门前行的加速器,四是使补短板成为各项工作共同的责任,五是把比全国增速高一点作为“一点甘肃”的新内涵加力确保、力争突破。

  做好“减法”的重点,一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二是减轻企业压力、减少行政部门对经济实体不必要的干预、减去本来就与企业无关的额外负担,三是减掉形式主义的繁文缛节、实打实地开展工作,四是减除思想上体制上观念上沉重的枷锁、以大道至简的精神大刀阔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做好“乘法”的重点,一是推进观念、决策、制度、组织、技术、行为、操作流程创新,二是激活各种创造冲动、营造大胆创新浓厚氛围,三是敢于“放养”一批“学术休耕”的“闲云野鹤”,四是宽容创新创造,形成创新失败的“兜底”机制。

  做好“除法”的重点,一是深化拓展效能风暴行动内涵、提高国家公务人员工作效能,二是着力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三是想方设法提高全要素产出率,四是重点提高投资回报率,五是各行各业都要注重增加分子减少分母、善于以较少投入(时间、精力、人力、物力、财力)获得较多回报、提高单位效果水平。

  (作者为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

  以创新开放双驱动促发展动力大转换

  高新才

  顺利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必须在发展动力上实现新转换,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从内源驱动向开放驱动转换,以动力转换促经济转型。

  创新驱动,激发前行动力

  面对国内外经济下行,经济增长动力减弱,甘肃别无选择,只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但创新活动具有非常高的不确定性,投资于创新活动的回报率难以准确预期,这很容易导致创新投入不足,具体表现为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偏低,大众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多年来,甘肃的研发支出占比远远低于全国2.05%的平均水平。

  要改变这种现象,首先就要从制度设计上降低创新的不确定性,减少创新者的可能损失。各级政府应通过提供部分研发经费、协调不同主体参与项目研发、培育更多的创新孵化器、建立创新扶持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提高全社会创新的积极性。

  其次要培育创新文化,形成创新集聚。这需要政府理念的更新、教育体系的改革和社会对于失败的容忍。应以兰州为重点,充分挖掘兰州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对集中的优势,不断发挥知识的外溢效应,努力形成创新集群。

  第三要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创新,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创客空间等。一方面应积极引进国内外风险投资基金,引入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另一方面可由政府引导,鼓励省内主体设立支持创新创业的风险基金,培育本土风险投资人。

  最后,要进一步放松管制,为创新提供更大空间。创新会对现有的经济秩序带来一定的冲击,但如果拘泥于现状,创新永远也不可能出现。政府应该加快简政放权的步伐,放松金融投资管制,给予国有企业更大的经营自主权,响应国家的“供给侧改革”,为更大范围的创新努力创造宽松的环境。

  开放驱动,释放发展活力

  甘肃应扩大开放步伐,加快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释放全省经济发展活力。

  加快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倒逼全省加快改革。要在投融资管制、通关程序、贸易规则等方面通过深化改革加以优化,要在对外招商引资方面采取新的举措,并鼓励省内资金、企业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寻找机会,勇敢走出去。

  加快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推动全省设施完善。甘肃要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物流中转基地以及重要的客运中心,必须有顺畅的铁路、公路、航空运输通道;要加大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电子商务合作,形成强大的信息传输能力。这也意味着,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是甘肃更好地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要条件。

  加快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将赢得更大发展空间。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成为内陆开放的排头兵,甘肃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要素来源。甘肃部分产业与国外地区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如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文化产业等;与此同时,甘肃省也可以从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口需要的铁矿石等矿产资源。

  (作者为兰州大学副校长、教授)

  实施“五水战略”破除最大制约

  李含琳

  水资源短缺是影响甘肃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甘肃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29位,人均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世界平均水平的1/8,亩均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4。“十三五”时期,要保证完成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必须想方设法解决好水的难题,策划和实施“五水战略”。

  一、保水战略。甘肃水情非常复杂,不能在水战略上搞“一刀切”,而要坚持划区分类的原则。具体来说,甘南、临夏、陇南、定西市南部县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区的民族县等流域区,要以“保水”战略为主,根据实际条件发展节水型农业和工业,只要能够做到对水资源少污染和不污染,就是最好的结果。

  二、调水战略。甘肃缺水属于资源型缺水,必须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多年以来,为了解决甘肃的水矛盾,国家连续给甘肃上了“引大入秦”“引洮工程”等大型跨越区域调水项目,效果极其显著。因此,今后在策划战略性水项目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继续申报和争取国家跨区域调水项目,如策划庆阳“引黄济庆”,白银刘川、平川和会宁“引黄工程”,临夏积石山“引黄工程”,酒泉“引哈济党”项目等;另一方面,要以“景电工程”为模式争取在国家层面再多上若干个“景电工程”。

  三、蓄水战略。必须想方设法把“天水”蓄存下来。但由于各种原因,甘肃省内筑坝蓄水型水利工程建设明显延缓,应该新建的水利工程上马很少,应该维护的病险工程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致使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所以,今后在省内合适的区域增加筑坝蓄水型水利项目,并要创新蓄水模式。建议推广庆阳市将城市和城区作为大型雨水“集雨场”的做法,规划建设“海绵城市”“水源城市”“水源县城”,形成良好的雨水循环系统。

  四、节水战略。建设节水型社会、特别是发展节水农业是解决水资源紧张的关键措施。甘肃省的农村工程性灌区主要集中在河西绿洲农业区、中部干旱农业区、洮河灌区等。其中,张掖市还是国家首批节水农业试验区。但是,从近20年的实验方式和效果来看,还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国家现行的政策是补贴农业用水,而不补贴节水技术和措施。建议将农业用水补贴的政策转移到节水农业技术措施的补贴上来,节水效果越好,补贴越多。与此同时,农业用水实行成本价。

  五、造水战略。所谓“造水”实际上就是指“循环水”问题,在城市工业当中又叫做“中水循环”。发展“循环水”实际上就相当于“造水”,增加了水资源的供给量。实施造水战略:一是必须明确造水战略的重点是城市和工业企业;二是按照城市功能分开原理,将城市的生活区与工业布局区分开安置;三是建立企业集中污水处理的技术系统、企业系统和政策系统;四是将“中水循环率”作为评估工业业绩的主要指标;五是将规划和建设中水循环系统作为美丽甘肃的主要任务之一。

  (作者为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

  推进甘肃结构性改革的思考与对策

  王福生

  2016年甘肃的经济工作及结构性改革,需要围绕在需求侧与供给侧两侧发力。所谓需求侧发力,主要还是抓投资,尤其是争取国家投资。所谓供给侧发力,核心是围绕两大目标推进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供给,主要是消除过剩产能;增加有效供给,就是帮助企业家更好地创新,创造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具体来说:

  一、甘肃在结构性改革中需要做的工作是三类情况。一是在以执行为主的改革领域,抓好贯彻。例如在减税、打破央企垄断、消除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等方面,抓好落实。二是在需要主动抓中央政策机遇的改革领域,积极行动和争取。例如在加快淘汰“僵尸企业”、解决银行和融资平台的呆坏账、化解房地产库存等方面,应该主动作为。三是在需要发挥自身能动性的领域,大力主动改革。例如在深化国企改革、简政放权、完善法治等方面,就要靠自己改善环境。过去甘肃的老问题,企业长不大、留不住。今后推动“两创”需要配套解决政府服务、信用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保护。

  二、甘肃在结构性改革中需要抓的关键是动力转换。目前发展动力和经济支柱“青黄不接”,作为老动力的重化工业有点“黄”,传统支柱产业石化、有色、冶金、煤炭都面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的任务。新兴产业还没“青”,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都未成长为新支柱。下一步,老支柱不能倒,新支柱需要尽快培育。一是以建设敦煌国际客运空港为抓手做大旅游业。抓住国家继续搞“铁公机”及丝绸之路文化博览会永久会址放在敦煌的机遇,解决游客可入可出的问题。二是将中川机场打造成为西北的国际货运空港。抓住国家将东川铁路国际物流中心列入规划的机遇,以兰州新区为依托,构造货运空港、新区、东川中欧货运编组站三位一体格局,使兰州真正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中心。这样,它会吸引生产性企业就近落户,带动第二产业集聚。三是做广、做特华创区的文化企业。文化企业做大很难,但做广、做特,多培育一些小巨人企业相对好操作。

  三、甘肃在结构性改革中亟待破解的重大难题,是需要国家层面解决城镇化政策相互矛盾、反向作用的问题。其要害是造成常住人口数与户籍人口数错位的农民工难以市民化。目前甘肃城镇化率有户籍人口28%与常住人口43%的错位,需要消化这15个点。但是,政策与做法却是既一手努力给农民工市民待遇,又一手保留其承包地、享受惠农政策。对于享受双重利益的人们来说,他们没有动力改变户籍。对此,用行政手段剥夺农民工的土地与惠农政策利益,肯定是不行的。亟待探索使承包地像宅基地一样享有用益物权,像宅基地一样可以有偿转让。用利益导向,使在城市就业的广大农民工自愿转换户籍。

  (作者为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开好头起好步的“四个主要抓手”

  樊怀玉

  一、要把帮扶企业作为稳增长的主要抓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帮企业、稳增长、提效益活动。以“行业+辖区”的模式成立帮扶小组,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审批、企业办社会及融资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成立重大项目建设和工业企业互为市场工作协调小组,促进项目和企业互保共建,降低全省经济运行综合成本。

  要加大“三张清单一张网”落实力度,落实好一站式服务和限时办结制,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同时要全面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遏制各种乱收费行为。

  鼓励企业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鼓励企业加快改善装备、改进工艺、降低能耗、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开发新品;建立“兴业云”“微网站”等公共服务平台,用信息化引领改造工业化,改造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

  二、要把扶贫攻坚作为惠民生的主要抓手从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文化素质、增强创业本领着手。加大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增收致富技能。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民参与到非农产业中来。

  积极整合扶贫、发改等部门资金,充分发挥扶贫资金整体使用效能。扶持种养大户参与到园区建设、基地生产之中。通过生态移民,把不宜发展地方的村民向城市、农场和河西移民开发区迁移。

  三、要把创新驱动作为调结构的主要抓手强化技术创新引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发新产品,创造新供给,提高竞争力。建立激励机制,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创新投入机制;加大经费投入,为创新提供保障;完善创新体系,建立市场化成果转化制度。

  整合利用各类创新资源,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调结构促转型提供动力。鼓励发展以信息加工和创新为主的数据挖掘、商业分析等大数据服务,大力发展移动新媒体、互联网+等新兴业态;培育扶持一批品牌化、专业化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推动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四、要把放开搞活作为促改革的主要抓手通过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不断完善产权、自然资源、现代企业制度,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利用市场化手段引导国有企业改革。对产能过剩和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的企业要主动减量,清理退出一批“僵尸企业”;对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要盘活存量,加快兼并重组,形成有效竞争的产业结构。

  用好“一带一路”战略平台,发展开放型经济。围绕生态农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民族用品加工等领域,与中亚、西亚等地区国家开展对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要尽快建成并完善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金融、物流中心及自贸区的建设,让更多要素在甘肃集聚,让更多的终端产品从甘肃走向国内外市场。(作者为省统计局局长、研究员)

  抓住“四个重点”确保平稳开局

  刘进军

  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发力打好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歼灭战。一是要把处置“僵尸企业”和扭亏无望的亏损企业作为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在积极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主要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法治手段,通过严格环保、能耗、安全、技术标准,推动产业重组和市场出清,倒逼过剩产能退出,促进企业产品升级。同时妥善解决人员安置和债务处理等问题。二是要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和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来化解房地产库存。三是要实施更有力的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

  破解转变发展方式与促进体制转轨两大难题。我省发展方式转变和体制转轨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发展水平与体制僵化、发展方式粗放的互为因果、恶性循环。“两高一资”和体制改革滞后造成的政府投资驱动型发展模式,导致自我发展能力弱、资源消耗大、效率低、环境保护成本高,以及“等靠要”依赖意识强,观念陈旧。建议将此作为我省经济工作的重大难题障碍对待,研究出台切实可行的破解对策。

  着力消除创新发展能力弱、二元结构突出、开放水平低三大瓶颈。一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要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的要求,准确定位,错位发展,不单纯以经济增长论短长,争取在扶贫攻坚、环境保护、文化发展、基础设施升级、延长传统资源链条和新能源新材料开发方面有更大作为;要发挥好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争取在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创新方面有实质性突破。二是要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重点,加快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延伸;制定更有针对性、长短期结合的扶持政策,使老少边穷地区在全面小康中不掉队;扩大农民承包地、宅基地以及房屋等要素的资本化运营改革试点,让农民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增加消费动力。三是借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开放平台与通道建设、拓展对外开放空间,增强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倒逼改革、促进发展。

  补齐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干事创业动力不足的两大短板。一是补齐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城乡居民收入低这一我省发展的最大短板。把增进民生福祉、改善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作为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检验发展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二是补齐干事创业环境趋紧与动力不足短板。针对当前改革发展阻力增大压力和部分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现象,在强力推进反腐的同时,要着力树立信心,增强改革发展动力,在全社会营造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干事创业氛围。要允许试错、宽容失败,为勇于改革创新者担当,为敢于担当者撑腰,努力凝聚改革发展共识,形成鼓励基层改革创新的合力。建议有关方面研究构建我省全面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容错机制与纠错机制,研究制定和出台《甘肃省改革创新条例》。(作者为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坚持创新发展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辛刚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省的科技创新从“第一动力”角度考察,还有不小的差距,需要奋力追赶。

  从差距看:一是领军人才不足,作用发挥不理想。领军人才总量偏少,自主权不够。资源配置“重物轻人”,多投入在硬件方面,不能用于增加智力创新回报。二是科技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政府往往取代市场成了科技资源分配的主导。一些部门不仅忙于立项目、争经费,而且实际上决定着项目投哪里、投给谁,超出了自身的职责和能力。三是科技资源配置体制不顺。不同级别、不同行业部门、机构间科技资源配置分散且信息不通,导致科研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重复购置和封闭运行,跨机构、跨地区的开放共享不足,利用效率低下,闲置现象突出。另外,由于缺乏全省范围内互联互通的科技项目统一申报平台和科技项目管理平台,多部门管理造成重复立项、资源配置分散,也使得科技工作者疲于多头重复申请项目。四是科技宏观导向和激励作用发挥不够。“政产学研”各方评价体系和价值导向差异明显,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多以论文、获奖方式体现,缺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新技术、新产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第一引力”作用,就必须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科技投入效率。为此,建议:

  一是赋予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人是科技创新中最关键和最活跃的因素。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也可以参考发达国家人事费的状况,适当提高科研经费中人才经费的比例。

  二是引导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跨领域、跨行业、跨企业协同创新,推动公共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营造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提高高校、科研院所科研设施开放共享程度,鼓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对外开放共享和提供技术服务。

  三是探索建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长效机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科技成果转化贡献“论功行赏”,有效改变了高校与市场脱节之弊。我们要加大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力度,破解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束之高阁而企业到处寻找新技术的两难困局。

  四是让技术创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和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整合力量,建立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科技项目统一申报平台和项目管理平台;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提升科技计划项目相关信息的公开透明程度,防止科技资源过度集中和权力寻租。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