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省情 正文
投稿

甘肃:残疾人康复 亟待加长短板

2016-01-22 08:59:34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雷轶涵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残疾人康复,亟待加长短板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甘肃省残疾人总数为187.1万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120万以上,占全省残疾人总数的64.1%。由于多种原因,我省专业康复和托养机构数量少,服务能力严重不足,成为当前制约我省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的主要因素。

  需求大机构少

  民盟甘肃省委员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共有各类康复机构41家,其中承担国家项目的各类康复机构31家,开展成人和社区康复服务有10家。直接为8.56%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与服务需求,与38.97%残疾人有康复需求相比有较大差距,有60%至80%康复需求有待解决,其中12.76万残疾儿童亟须得到专业康复服务。全省残疾人中,智力、精神、重度残疾人共有54.8万人,其中需要提供托养服务的残疾人约37.8万人。

  民革甘肃省委员会调查,我省康复专业人才匮乏情况更为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根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至少需要35万康复技术人才。而据2010年的统计显示,各类康复技术人员不到2万人,其中康复治疗师只有5000多人,每年新培养的康复治疗师仅为700名。

  重保障轻服务

  民革甘肃省委员会分析认为,政府对残疾人康复事业的认识不足。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政府主要致力于残疾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康复服务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保障轻服务的思想认识。社会大众特别是残疾人及其家属对康复工作及康复医学知识缺乏充分认识,康复观念落后,使得残疾人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服务,从而错过最佳康复时机,减小其回归社会的可能性。同时,康复服务工作起步晚、水平低。目前,我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尚停留在康复中心(站)建设、辅助器具发放、康复知识传播的初级阶段,康复服务手段和形式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个性需求。大多偏重于肢体残疾的康复训练,以运动功能的训练为主,未能有效涵盖智力残疾康复、精神残疾康复和辅助器具服务等工作。

  纳入目标考核

  民革甘肃省委员会《关于发展我省残疾人康复事业,保障残疾人康复权益的提案》建议,大力培养康复人才。特别要注重对社区医生的培养,发挥在社区康复中的主导作用,使其具备较全面的康复医学知识,能够根据残疾人不同的康复需求,提供康复医疗、知识普及等多方面的健康和医疗康复帮助,增强基层残疾人康复服务力量。同时建议,将残疾人康复事业纳入全省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给予明确,并体现在社区建设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及各级政府年度工作计划中,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管理。建议卫生计生、民政、财政、城建等相关部门和残联共同成立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建设评估工作组,对残疾人机构进行创建达标和评估验收,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康复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记者 王耀 张丽丽)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雷轶涵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