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要闻 正文
投稿

精准扶贫 卫生强村富民 定西医改这几年

2016-01-16 10:52:09 来源:中国甘肃网_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兰琴(见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定西是一个人口大市、农业大市、财政穷市。为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重大民生问题,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指导下,定西市卫计委紧扣市情、完善政策,认清形势、把握关键,整合资源、统筹谋划,改革机制、创新管理,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要求,深入推进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精准医疗”与精准扶贫有效结合,以减少疾病、降低医药费用负担为根本,摸着石头过河,以“在全省率先推行健康促进模式改革、率先推动新农合支付奖惩方式和分级诊疗改革、率先尝试市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改革、率先实行中医药新农合‘三个百分之百’报销政策”的成功实践,创造了简捷、高效、惠民的甘肃医改“定西模板”。

  2009年,新一轮医改大幕开启。同年,定西市卫计委一班人面对定西“医改怎么改、路怎么走”难题,他们不拘泥于现状,一方面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省内外先进经验,从理念上充电更新;另一方面,花了3个月时间对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公立医院进行拉网式专题调研,从个体到面上“解剖麻雀”,进行问题梳理、寻找症结,逐渐明晰并勾勒出全市卫生计生工作的基本市情,即基础条件差、人口基数大、历史欠账多、卫生人才缺乏、管理模式落后、服务对象贫困。

  面对如此现实,定西市卫计委针对症结,果断施治,提出“夯实基础、凸显特色、攻坚破难、全面提升”的新阶段工作思路。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此时,恰逢省卫计委提出“走中医特色的医改之路,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老百姓最基本的问题”。定西市卫计部门以踏实留印、抓铁有痕的硬朗作风率先实施,从此踏上了一条转型升级发展的康庄大道。

  探索“两条腿走路”

  针对市情,定西市卫计委提出了用“两条腿走路”的办法解决医改难题。所谓“两条腿走路”,即一条走中医特色的医改之路,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老百姓最基本的问题;另一条是走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减少疾病,节约费用的健康促进模式改革之路。这是定西市卫计委针对财政“穷”和百姓“贫”的实际“被迫”做出的选择,同时更是定西市卫计委的创新做法,有望较好遏制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可谓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首先,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促进中医药深度参与医改,努力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老百姓最基本的问题。

  定西素有“千年药乡”“千年药仓”的美称,围绕打造“中国药都”战略,定西市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在公共政策中体现健康导向进一步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为中医药发展提供政策扶持。同时,一方面从抓管理、建体系方面入手,积极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推行单病种付费、门诊住院费用总额预付和打包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实行新农合部分住院病种分级诊疗,并实行中西医治疗同病同价,提高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另一方面,从健全服务体系入手,在各级卫生计生管理部门和医院设立中医管理机构,市县医疗机构设立中医科和标准化中药房,在综合医院临床科室设置中医综合治疗室77个,乡级医疗机构建立中医药综合治疗区127个,使中医药广泛参与患者的救治康复。目前,定西市各医疗卫生机构都能开展包括针灸、蜡疗、药浴、熏蒸、针刀、舒针、正骨等15项以上适宜技术,90%的村卫生室都能开展中医药服务。

  当前定西7个县区中,岷县、陇西县、临洮县、通渭县、安定区已创建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陇西县、通渭县创建成为全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县,通渭县人民医院、临洮县人民医院创建成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目前,全市创建省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个,建成针灸、骨伤、中风病、心脑病、脾胃病等国家级、省级、市级特色专科18个,在全省市级卫计委中率先成立定西市中医药管理局。此外,从2012年起,全市实行中医药服务“三个百分之百”新农合报销政策,即在市内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中医药费用(包括中成药、中药饮片、中医诊疗项目)新农合100%报销;在乡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利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地产中药材及验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发生的门诊费用,在新农合门诊统筹基金中100%报销;参合农民使用全省统一调剂的院内中药制剂治疗疾病所产生的费用,新农合100%报销,让实实在在的政府保障措施温暖广大患者。当地村民是这样说的:中医看病真灵验,草药丸药少花钱,扎针理疗更方便。

  一技在手,病痛不愁。定西市卫计委还通过多种形式,如发放健康工具包、组织健康沙龙、建设健康文化墙头等,大力推广适宜技术,教居民运用刮痧、艾灸、拔罐、药浴等简便的保健方法,对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白血病、肾病等大病进行预防干预;还筛选出10种地方常见病、多发病,确定10种相关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城乡居民中进行推广培训;同时还计划用三到五年的努力,实现全市“乡医全科化·村医中医化”,以组合拳形式,促使单一的疾病治疗模式快速向融治疗、预防、养生为一体的综合防治模式转变。群众形象地说:“健康沙龙里取强身经,公共卫生中体检病;有了健康工具包,艾灸拔罐刮痧加食疗;健康文化墙,就像大夫在身旁。”

  其次,把关口前移,以预防为主,减少疾病,防患于未然。

  “救护车一响,一年猪白养;住上一次院,一年活白干。”这句顺口溜曾是医改前很多农村患者医疗保障境况的写照。为了减少群众因病返贫问题,节约有限的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看病就医负担,定西市卫计委从源头抓起,积极贯彻“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理念,提请市政府出台《关于健康促进模式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13885”健康管理模式,即围绕预防为主、减少疾病的目的,推动基层卫生工作重心向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转移;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村级三件事普及和爱国卫生运动三个平台,通过整合医院、疾控、卫生监督、妇幼、中医、计生服务、爱国卫生、健康教育等八支人才队伍,针对全民和部分目标人群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健康教育、环境卫生、中医保健、优生优育、体检排摸、健康管理、签约服务;建好健康社区(村庄)、健康家庭、健康医院、健康学校、健康机关等5个健康阵地,不断促进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包村干部+计生专干+乡医+村医”健康促进团队作用,有序推进“4+1”签约服务,通过上门服务、电话、短信等方式向签约方提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和脱贫致富服务;对城乡居民中男性年龄在55岁以上、女性在45岁以上人群进行体检,建档评估等。

  通过这种基本医疗的个性化签约式服务和健康干预管理,防微杜渐,产生了“尽量不生病、生小病不生大病、生大病不生恶病”的良好效应。在大力提升服务能力的同时,定西市卫计委积极实施医保支持倾斜,使老百姓在疗效和价格上都真切享受到实惠,有效保障了居民的健康。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_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张兰琴(见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