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陇西奏响中医药产业转型发展曲
记者 杨世智
被誉为“千年药乡”的陇西县,“十二五”时期以打造“中国药都”为总体目标,按照“种植标准化、加工精细化、物流现代化、研发高端化、产业循环化”的发展方向,全力促进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
截至2015年底,全县中医药产业基本实现了“切片”向“药片”升级的突破,成为区域首位富民富县产业,年产值达到206.9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91%,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由9.3%提高到13.5%,对当地财政的贡献率由11.4%提高到24.5%。
陇西县中药材资源丰富,普查到的中药材种植品种就达到310种。为保持和提升中药材品质,近年来陇西县坚持把标准化种植作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示范、提纯复壮和野生品种驯化、种子种苗繁育、标准化种植试验、中药材品种选育、中药材标本制作等工作。目前,已制定出黄芪、黄芩、党参、甘草等11个标准化种子、种苗培育和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并通过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评审,颁布为甘肃省中药材地方标准,为推进全省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科学指导。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1.1%,种植面积居全国县区首位,“陇西白条党参”和“陇西黄芪”被评为甘肃省著名商标。
陇西气候干而不燥,凉而不阴,被业界誉为“天然药仓”。“十二五”时期,陇西坚持把这一优势做大做强,变“天然药仓”为“天下药仓”,努力推动中药材仓储实现“药到陇西最全,储在陇西才优”。按照“盘活存量、提升增量”的思路,陇西县一方面对现有仓储企业进行积极扶持,保障和提升中药材储存环节的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大力鼓励企业投资发展仓储业。目前,全县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达到33家,静态仓储能力53.8万吨,年周转量达100万吨。有各类中药材交易市场23处,年交易量100万吨,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份额达到20%以上,党参、黄芪等部分品种占到全国一半以上。
精深加工是中药材产业链中附加值最高的环节,也是陇西中医药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陇西县按照“大企业引领、小企业组团、高科技投入、高效益产出”的思路,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入驻陇西,并加快现有企业兼并重组,壮大发展规模,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由单一的切片、提取、中成药生产向保健品、化妆品和生物医药多元化方向发展,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加工转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