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甘南 正文
投稿

精准扶贫拓开牧民致富路——甘南碌曲县推进产业发展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2016-01-13 15:02:11 来源:中国甘肃网_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李秀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扶贫攻坚 致富老区-甘肃在行动_中国甘肃网专题

  原标题:【精准扶贫共奔小康】精准扶贫拓开牧民致富路——碌曲县推进产业发展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记者 赵梅

  碌曲县把精准扶贫作为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结合精准扶贫要求,因地制宜,从对象精准抓起,把“造血”与“输血”相结合,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工夫、在精准落地上见成效,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思维打好扶贫工作的攻坚战,切实提升农牧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走出了一条边远农牧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产业发展之路。

  畜牧产业园开启种养新模式

  走进碌曲县西仓乡新寺村耿萨畜牧产业园,今年新收割的青稞草整齐地码在空地上。在养殖小区里,牧民完玛正在和其他村民安装饲养槽。

  “明天,草场上的牛羊就要赶回来在这里过冬了,再也不用担心牛羊掉膘了。”完玛高兴地说。

  贡保甲是耿萨种植养殖发展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产业园是在耿萨种植养殖发展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的,村里50户农牧民加入了合作社。通过省、州、县领导双联帮扶和扶贫专项资金扶持,合作社承包围栏耕地600亩种植饲草料,草场70亩,集中养殖了800只藏羊,建设了两间储草仓库,购置了5套各类农机用具。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进行生产经营管理,采取自然放养与圈养相结合经营方式运作。合作社试运营以来,社员户均增收1800元以上。

  耿萨畜牧产业园是碌曲县做大特色畜牧产业,拓宽牧民增收渠道的一个缩影。县里实施分类指导,通过金融信贷、技术培训等方式,持续加大牦牛、藏羊产业带建设,大力扶持大河公司、泰霖实业等畜产品龙头企业建设,帮助农牧民群众进一步巩固提高收入,不断向小康迈进。

  2015年,碌曲县共发放各类惠农贷款8964万元,其中精准扶贫专项贷款5700万元,全部用于扶贫开发和农牧业发展。全县24个行政村都成立了互助资金协会,资金规模达到827万元,有效解决了农牧民群众资金短缺问题。

  截至目前,全县共成立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235个,入社会员2217户,占全县农牧户的37.78%,其中贫困户入社423户,占全县贫困人口的32.66%。

  “牧家乐”敲开牧民致富门

  行走在碌曲县西仓乡贡去乎村,硬化过的村道宽敞整洁,一座座藏族特色浓郁的建筑鳞次栉比。走进扎西藏家乐,一楼设置有厨房,二楼是一个个独立的铺位,房间干净整洁,院子里还有卫生间和洗澡间。主人贡保扎西说,因为地理位置好,前来住宿的游客很多,他可以代购蔬菜,提供厨具,游客可以自助做饭。2015年他家靠藏家乐收入1万多元。

  碌曲县大力实施“旅游富县”战略,发展生态旅游业,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扶持农牧民开办藏家乐、牧家乐、牧民旅店等,则岔村、贡去乎村和浪木村建成了旅游专业村。2015年,全县共新增酒店宾馆30家、餐厅35家、农牧家乐62家、旅游服务接待点和游牧文化体验中心22家、旅游纪念品商铺28家,新增旅游从业人员616人。

  电商起步助力藏乡脱贫

  “我希望学到更多制作淀粉的技术。”在碌曲县双岔乡二地村淀粉生产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里,技术员其俊吉这样表达对今后生活的憧憬。

  二地村是半农半牧区,因地理位置偏僻,当地种植的土豆难以外销,为此二地村成立了淀粉生产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收购双岔乡周边的土豆进行淀粉加工。

  “现在有了电商销售网络,销售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合作社技术指导员祁永胜说,合作社2014年9月投产后,收购土豆10万公斤,生产淀粉1.5万公斤。

  双岔乡挂职书记杨班玛次力告诉记者,为加快发展农牧村经济发展,促进农畜产品商业化、信息化、拓宽销售渠道,双岔乡搭建了农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乡镇电商平台由县商务局电子商务中心提供技术服务、项目扶持、信息共享、政策支持和物流建设。

  为加快扶贫网站建设和电商扶贫试点项目推进,碌曲县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新模式,加快电子商务扶贫步伐工作要求,投资5.5万元建设了扶贫网站,在双岔乡设立了3个电商扶贫试点村,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大力发展农牧村特色产业发展,引导和支持贫困村在网上开展农畜产品的销售,为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开启了新的门路。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_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李秀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