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天水 正文
投稿

天水张家川“炕头诊所”升级 乡村医生不再打“赤脚”

2016-01-13 08:56:35 来源:中国甘肃网—天水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赵凌艺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行进陇原-三农故事

  原标题:张家川:乡村医生不再打“赤脚”

  (资料图)

  中国甘肃网1月13日讯 据天水日报报道 (通讯员 窦亚龙)一个药箱、一根银针、一把草药,放下药箱下地,背起药箱出诊,是对“赤脚医生”的真实写照。“赤脚医生”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是个熟悉而又遥远的名词。但如今,这些“赤脚医生”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在他们穿上“皮鞋”的同时,那些“炕头诊所”也“由土变洋”,升级成了“标准化诊所”。

  笔者日前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大阳乡大阳村卫生室看到,诊断室、治疗室、中药柜、西药柜架等一应俱全。诊所配有常规的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血糖仪、电冰箱、消毒锅、电脑等常用医疗设备,村医杨国玺正忙着给患者开处方、取药、打点滴……

  张家川县总人口33.42万人,其中回族23.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0%。现有贫困村115个,贫困户16188户,贫困人口7.71万人,贫困面为24.96%。老百姓小病不看、慢性病拖成大病的现象时有发生,因病返贫是导致老百姓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张家川县在精准扶贫行动中把贫困村村卫生室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筹措资金,实现115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村卫生室承担着辖区内群众的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慢病管理、计划生育服务、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等任务,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题,积极破解因病返贫等瓶颈,为实现小康目标提供健康保障。

  据了解,2010年以前,张家川县266个村卫生室中有业务用房的239个,大多数在村医家中,个别长期租用房屋开展业务工作,普遍面积小,且房屋年久失修,危房率达79%。2010年以来,县上先后为每个村卫生室配备了药品柜、出诊箱、检查床、消毒锅、血压计、听诊器、电冰箱等必要的医疗设备,2011年又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使村卫生室医疗设备得到加强,但村卫生室基础设施仍然很滞后,服务能力提高不大,基本没有实现小病不出村的目标。

  县卫计局局长张济安介绍,为切实加强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加大了村卫生室投入力度,2014年底共完成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43个,2015年完成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项目72个,建筑规模4320㎡,每个投资10万元,概算总投资720万元,2015年11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实现了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的目标。以前土木结构、残破不堪的村卫生室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砖混结构、外观漂亮、布局合理的新建村卫生室。

  连五乡李家村距乡政府所在地约10公里,山大沟深,全村154户,714人,贫困人口占43.98%,且自然村之间相距较远。连五乡卫生院院长豆克进说,在实施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前,该村卫生室无业务用房,村卫生室设在村医家中,由于村民全部为汉族,患者就医极不方便。在实施预防接种、妇幼保健、传染病防治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上存在较大困难。去年,在国家投资10万元,建起70平方米的村卫生室后,村卫生室年门诊人(次)增加了约2000人(次),年收入增加约3万元。

  闫家乡车古村村支书杨国珍说,他们这里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群众居住分散,只要村上有人找,村医马明学随叫随到。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吃到过热饭,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时间长了,他被村民称为24小时不休息的“120”。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天水日报 责任编辑:赵凌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