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重走西北角】“碗碗菜”新风尚:榆中乡村红白事打破老规矩迎来新气象

2025-07-22 11:38 来源:中国甘肃网

  热腾腾的蒸碗、香气扑鼻的烩菜,整齐地码放在长桌上。在榆中县冯湾村的一场婚宴上,前来帮忙的乡亲们不再围坐大桌推杯换盏,而是人手一碗烩菜,吃得热乎又实在。这道名为“碗碗菜”的简餐,正悄然改变着“全国文明村”冯湾村、黄家庄村操办红白喜事的老规矩。

  从2018年起,榆中县各个村领导带头成立红白理事会,在婚丧嫁娶中大力推广“碗碗菜”——一种自助式餐饮模式,取代了传统的大摆宴席,从源头上倡导节俭理念。2020年,黄家庄村更进一步,推出“守规矩得奖励”:明确在宴席上“不喝酒、不赌博”等4条规矩,照办的奖励1000元。两年里,村里已奖励了40多户家庭,潜移默化中,村民们形成了低消费、不赌博、重体验的共识。

  “现在办事就三个词:文明、简约、时尚!”榆中黄家庄村代表谈建军语气里透着自豪。这六个字,道出了冯湾村、黄家庄村在改变老规矩上蹚出的新路。

  在黄家庄村,“节俭办事”成了婚嫁新风:彩礼普遍控制在6万以内,酒席随礼、烟酒档次都降了,传统的“闹洞房”也不再是婚礼的必备环节。“婚礼仪式简化了,成本降了,但庄重感没少。”谈建军笑着说,“现在不少年轻人还选择旅行结婚,又时髦又省心。”

  在办理白事(葬礼)上,冯湾村的改变更显著。“碗碗菜”已然成为葬礼上的标配。村委会主任李延泰介绍,冯湾村是“碗碗菜”的先行者,能够被广泛接受,关键在于大家达成了共识:“传统葬礼中的饮酒、娱乐并不是缅怀逝者,反而是对逝者的不尊重,划拳、赌博等陋习必须改变。”白事开销减了,品质反而上去了。冯湾村文书冯富鹏补充道,“保留了‘七七’祭奠的礼数,但去掉了请法师念经这些迷信环节,‘厚养薄葬’大家更认同了。”

  冯湾村的改革举措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带动了榆中县其他村庄竞相效仿。李延泰自豪地说:“我们村的改革走得早,周边的村庄都来取经。”

冯湾村历年所获荣誉 汉珏妙/摄

  政策的引导带动了村民的积极响应,村民的主动参与更为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榆中县小康营乡的翟家湾村,当地居民刘伟、刘团等人组成了文艺宣讲队,利用“三句半”这一传统表演形式,以通俗易懂、富有趣味的方式讲解移风易俗的内容。刘伟笑着说:“我们用锣鼓声敲响新风,老百姓听得懂,也喜欢听,大家也都认同。”

  黄家庄村和冯湾村之所以能成为移风易俗的典范,不仅因为政策富有温情,更在于乡土文化的深厚传承。黄家庄村尤为典型,据村党支部副书记邸云峰介绍,黄家庄曾是明肃庄王朱楧的属地,几百年来,村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村里至今保留着数百年的姓氏祠堂,记录着先祖的谱系,也传承着祭祖的传统。邸云峰说:“我们村移风易俗改革的顺利推进,得益于良好的家风家训,民风本就淳朴,改变陈规自然就水到渠成。”

  黄家庄村与冯湾村的探索,悄然勾勒出榆中移风易俗的演变轨迹。黄家庄村红白理事会会长谈可欢坚定地表示:“我们村陋习少了,大家的思想觉悟提高了,改革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我们守住了文化传承,才有了今天的新风尚,老百姓都心甘情愿地接受。”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级本科生汉珏妙;指导老师李晓灵、李昕昕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