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西北角】诚信为本 厚道为先——解锁内江美食幺姑拌菜成功的地域精神密码
“我们不要求数量,必须要求质量。”幺姑语气坚定。
在四川内江,有这样一位女性,她用一道道拌菜串起了跌宕起伏的创业路。她就是曾海燕,幺姑拌菜的创始人。

幺姑拌菜简介 邱逸/摄
跌宕中跋涉:幺姑的创业韧劲
“刚开始很艰难,三起三落,做生意打倒了爬起又打倒,很不容易。”曾海燕的创业过往,布满荆棘。1990年代,国企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很多人被“推”入市场,幺姑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最早,她在坝坝头推车摆摊,天黑前收摊,挣的是街坊零嘴钱。后来,她推车换过地方,也换过行当,从服装、水果到火锅,创业之路几经起落,直到把坝坝头的味道搬进铺面,才有了“幺姑拌菜”四个字。接踵的挫败,淬炼出这位女性的筋骨与意志:“有很多困难,很多次都想放弃,最难的时候所有事情都是亲历亲为,一手一脚做起。”这份近乎执拗的韧性,在跌倒处一次次挺直腰杆的力量,正是内江人骨子里那份不服输的硬气。
食材为基:用“实在”筑牢品质防线
内江人重“实在”,厌弃虚浮。曾海燕做生意,将这“实在”二字奉为圭臬。她对食材近乎苛刻,铁律便是“食材要好,要求新鲜”。为了践行这一原则,她多年坚持亲力亲为,每日凌晨雷打不动地奔赴批发市场,用一双慧眼精心挑选每一份原料。这份执着背后是巨大的付出,长期的辛劳奔波让她落下了脚痛的毛病,甚至需要依靠针灸缓解。如今,虽不能事事亲临一线,但她建立了严格的流程,由信任的员工开车按她的标准采购。员工买回来的菜,她必亲自查验,不合要求的一律退货,采购者也会受到相应处罚。久而久之,在批发市场里,“幺姑拌菜”的名号成了品质要求的代名词。只要摊贩听到是“幺姑”要货,就知道必须拿出最好的东西。曾海燕对此有她的坚持:“我从不跟老板们讲价,我的要求只有一个,东西必须保证品质最好!价钱,你按好的来定。”
她对食材采购自成一套管理方法,店里不同烹饪方式所需的肉类,她坚持分门别类,从指定的优质供应商处采购。卤肉、炒肉、红烧肉各有专属的供货点。这套体系看似繁琐,实则是她的智慧。一旦食材出现问题,能立刻精准溯源到具体的摊位,确保快速解决问题,绝不连累其他环节。
这份对高品质的追求,也延伸到对员工的严格要求和流程规范上。员工的操作直接关系到菜品的最终质量和顾客的信任,因此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标准和操作规范。她说:“我们不要求数量,必须要求质量。”在曾海燕的拌菜店里,每一道菜都是用心制作,从源头选材到最终出品,环环相扣,严格把控,确保顾客舌尖上的美味与安心。这种对细节的较真,对内江人来说,就是对事物的认真态度和对顾客最实在的负责。

“幺姑”曾海燕 邱逸/摄
诚信为金:从街坊信任到城市名片
曾海燕的拌菜之所以广受欢迎,除了极致新鲜和高品质的食材,贯穿始终的诚信更是金字招牌。她坚持“任何时候都不得跟顾客掺假,十一是十一,十二是十二。”这种明码实价、童叟无欺的经营之道,经年累月赢得了顾客的深度信任和口口相传的好口碑。
这份坚持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年轻的时候开一个店,觉得还比较轻松,”她感慨道,“现在三个店来回奔波,确实累多了。”一个店打烊后,她常常要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家店检查、盯流程,每晚忙到三四点才能休息是常态。“我不要求赚多少钱,”曾海燕语气坚定,“但至少员工的工资必须按时发!很多员工都是从疫情那时候就跟着我,风里雨里一起扛过来的。我要对他们负责任,要撑起这个店。”这份对员工的承诺,如同她对食材和顾客的诚信一样,是她事业大厦坚实的地基。对品质和诚信的坚守,以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是她从未动摇的底线。
“要和顾客交心,生意是生意,事情是事情,人情是人情。”道出了她独特的经营哲学。
在内江,人们热情好客,讲究人情味。曾海燕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生意上的往来,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这种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让幺姑拌菜不仅仅是一家餐馆,更是内江人民热情好客的象征。
这份对诚信与人情的坚守,在接待远道而来的外地游客时,体现得尤为鲜明。曾海燕深知,自己的小店也是内江递给八方来客的一张名片,“希望自己开这个店要给内江带来好的印象”。因此,面对陌生的外地游客,她秉持着同样的真诚与原则:“外地游客来,更要让他们吃得舒服、放心,”她强调道,“我的原则是从来不乱算账,顾客吃多少就是多少,诚信是做生意的关键!”在她看来,对每一位顾客,无论是熟识的老街坊还是初来乍到的游客,她都要对价格负责,对菜品负责。明码实价才是赢得长久信任、塑造地方好口碑的根本。
一碗地道的幺姑拌菜,不仅传递着内江的美味,更传递着这座城市“重信守诺,实在待人”的品格,让远方的客人从舌尖暖到心间,记住内江的“好味道”与“好名声”。

幺姑拌菜三店夜晚生意火爆 王藤菲/摄
烟火里传承:内江精神的生动注脚
这份对品质的执拗、对诚信的坚守、对人情的珍视,让工商街上的老店成了内江一处活生生的地标。曾海燕的创业史,映照出内江精神的坚韧内核。纵使前路坎坷,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总能重新站稳脚跟。那一碟碟色泽鲜亮、滋味醇厚的拌菜,早已不仅是舌尖上的享受,更是内江人性格密码的传递——在生活的油盐酱醋里,始终贯穿着对实在的追求、对信誉的看重、对情谊的珍视。
曾海燕用她半生的跌宕与坚守,勾勒了一个血肉丰满的内江人物侧影,也提供了一个理解这片土地精神气质的生动切口。她的故事无需宏大叙事。那一锅翻滚的老卤、一勺精准的调料、一句真诚的问候,便是对内江精神最平实也最有力的诠释。
幺姑拌菜在这方小小的天地,也将继续承载着内江人的期许与生活滋味,在岁月的长河里,笃定地飘香。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王藤菲、曹静、邱逸;指导老师王强、张维民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 2025-07-16【重走西北角】青石为纸 内江梯坎上的活态城市传记
- 2025-07-16【重走西北角】范驰英与她的糕点摊:二十六年守住一座城的舌尖记忆
- 2025-07-16【重走西北角】竹丝绕指传千年——陕西非遗传承人王红侠的瓷胎竹编“守艺”路
- 2025-07-15【重走西北角】政策赋能+技术攻坚 兰州雅本制药见证西北中试产业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