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重走西北角】一碗面的半城记忆:内江蔡氏夫妻的守味之路

2025-07-16 17:51 来源:中国甘肃网

  清晨五点,内江市东兴区太白路蔡氏牛肉面的店门准时开启,店内的灯光照亮了门前的石板路。夫妻俩的一天,就在烧肉、备菜的熟悉节奏中开始了。

周师傅与蔡阿姨 张颖/摄

  蔡阿姨亲手调配汤料,周师傅则张罗面馆,负责经营与迎来送往。三十年来,他们拒绝任何添加剂与冻肉,坚守着最原始与本真的态度,守住蔡氏牛肉面的独特风味。

  蔡氏牛肉面的每一缕鲜香,凝结着顾客对于牛肉面的独特味觉记忆。牛肉只用当日的鲜肉,汤底调制不使用任何添加剂,独家定制碱面条,糊辣椒火候恰到好处,成就了蔡氏牛肉面的品牌。

蔡氏红烧牛肉面 张颖/摄

  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蔡氏牛肉面始终坚持用最传统的原料,以保留住内江牛肉面最传统的风味儿。

  “我们的汤底更鲜、更健康,都是用最传统的方式制作。”周师傅说道。

  这家从2010年搬到太白路的面馆,已经有十五年的时间,老板和很多老顾客都处成了朋友,这是超越买卖的亲近感。

  周师傅说:“太白路这个路口很偏,但是很多客人还是会开车过来吃。”店里源源不断有顾客来吃面,周师傅手中清理着当天要用的蔬菜,眼里关注着门口进来的顾客,嘴中还要招呼顾客并询问吃什么,同时不断给后厨传话,“二两牛肉,一两牛肉不要香菜、一两牛肉加臊子”。

  周师傅与蔡阿姨今年都58岁了,他们在考虑退休的事情。“我们两个准备退休了,但是我的客人喊我们不要退休,他还是习惯这个味道。”周师傅与蔡阿姨也明白客人们的心意。为了继续把蔡氏牛肉面这份独特的风味儿延续下去,周师傅说,“到时候找一个关门弟子来传承”。

  目前,除了找一个关门弟子,周师傅已经收过100多个徒弟了。“收徒弟还是想把我们内江牛肉面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店里光顾的顾客说:“这家牛肉面的味道和别家不一样,辣椒更糊,更香,很好吃。”对于蔡氏牛肉面的顾客来说,徒弟也许能传承下去这份味道,但是这对夫妻与顾客的亲近感和情感可能再难以延续。

  面对网红来店里拍视频,周师傅总摆摆手。“一般的网红我不喜欢他来。因为有些网红,他是收费的,他就不管你好不好吃,只要他收了费,他都会说好吃,我不喜欢这种。”周师傅说得很实在。而对于官方媒体的报道,他能记清每一家媒体的名称,“给我们做宣传的最多是政府部门或是官方媒体,内江电视台、内江融媒体等”。

周师傅在后厨备餐 张颖/摄

  蔡氏牛肉面承载着内江人记忆中的老手艺和老味道,在自媒体时代,网红追求的爆款和流量,会把需要精耕细作的传统手艺,拍成三分钟快餐教程,把凝聚乡愁的独特味道,变成浮夸的打卡背景板。蔡氏夫妻想要的不是一时的流量,而是让这份传统能被正确理解、长久记住。

  这碗面,连接着内江人的过去,也联系着未来。

  对蔡氏夫妻而言,守味30年,守的不是一门生意,而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这里有清晨街道上的烟火气,有街坊的笑谈,更有对抗浮躁的勇气。当快餐文化试图抹平所有味道的差异,这碗面的存在,恰是在说,有些记忆,值得用半生去守护,有些风味,已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级研究生张颖、张子涵、王心茹;指导教师张维民、王强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