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西北角】咸阳袁家村:“新村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袁家村地处陕西关中渭北的九嵕山脚下,隶属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穿过悬挂“袁家村”牌匾仿古门头,一条笔直道路向里延伸,62栋关中特色建筑错落排布,门前显眼的编号标注着它们的序列。白瓷砖外墙搭配着青砖灰瓦屋顶,勾勒出独特的关中风情。砖石夯墙、瓦片交织,浓郁的“关中味”扑面而来。而赋予这份风情持久温度与崭新活力的,是一群在此扎根的“新村民”。他们从五湖四海而来,带着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新的理念,融入这片古老土地,共同唤醒传统村落的新生。

袁家村仿古门头 白寒冰/摄
赤忱而来:在老村落扎下生活的根
陕西汉中人祝代宁是袁家村中众多“新村民”中的一员。两年前,她与丈夫辞去杭州的工作,为了能和在村里经商的父母朝夕相伴、让孩子在亲人环绕的环境中成长,一家人回到了袁家村。选址时,村委会结合其民宿与茶馆的业态定位,推荐了主街56号这处既临主干道又不失静谧的院落,并协助对接老屋改造。最终,他们将这方天地精心打造成融合关中文化与新中式风格的空间,于此安家。
“袁家村有浓厚的关中风情,而且有着一群志同道合的‘新村民’,这正是我向往的生活。”祝代宁说,闲暇时,大家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她乐于将客人处成朋友,熟客进门便能热络拉起家常。夏日夜晚,一楼的几张方桌成了喝茶纳凉的惬意角落,她常坐下来与天南海北的客人闲谈,不少人因此成了每年专程来小住的老友。
在袁家村的日子里,祝代宁种花、泡茶、经营民宿、陪伴孩子成长,还通过短视频分享乡村日常。“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实,希望能有更多人看到关中乡村生活的美好。”她说。
来自上海的游客周先生对此深有感触,“这里底蕴深厚、人情味浓,住得舒心,我已经来了三次了,来了还想再来。”

祝代宁与客人进行交流 白寒冰/摄
包容扶持:让新活力在乡土生长
袁家村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浓郁的关中风情与人情味,更在于它对新村民的接纳、包容与支持。袁家村馥芳斋鼻烟壶的工作人员介绍,鼻烟壶第五代传承人朱峰正是看中这里的氛围与传统工艺的契合,经与招商管理处对接后,顺利在此开设店铺。
店铺位于新开发街区,加之鼻烟壶单价较高、制作周期长,初期经营压力较大。为此,村委会直接免收了店铺租金,为这门老手艺在新土壤成长提供了缓冲空间。
为了丰富村里业态,袁家村始终积极欢迎并扶持有新创意、新理念的“外来者”投资这片热土。对于像朱峰这样有潜力的初创项目,村里会采取多种方式给予扶持,帮助经营者站稳脚跟。
“好商户,是培养出来的。”袁家村村委会副主任王琪说。商户盈利前免收租金,盈利后租金收取也根据经营状况动态调整,灵活减免。

7月6日袁家村小吃街游人如织 白寒冰/摄
双向成就,共谱乡村振兴新篇
源源不断涌入的新村民,为袁家村注入了蓬勃生长的活力。如今,袁家村已直接带动3000余名新村民就业,辐射周边上万名农民实现增收。越来越多追梦者带着干事创业的热情,从“外来者”转变为“袁家村人”,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既找到了温暖的归属感,也开辟出事业的新天地。
“我们希望新老村民携手,打造以乡村生活为核心的休闲旅游综合体,将袁家村塑造成‘关中民俗体验地’的金字招牌。”袁家村副主任郭洪江表示,“在党的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将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探索一条破解三农难题、实现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陈梦娇、2023级博士研究生白寒冰;指导教师张博、张华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 2025-07-09【重走西北角】非遗“狮子登杆”点亮西槽村 文化传承与集体经济共舞
- 2025-07-09【重走西北角】兰州新区西槽村:以“三变”改革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 2025-07-09【重走西北角】从“厂区人”到“社区人”:锦华社区用“情”化解老职工心头“疙瘩”
- 2025-07-09【重走西北角】李锋锋:坚守27年 将一碗普通面条做成了“汇通面”金字招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