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重走西北角】兰州新区西槽村:以“三变”改革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2025-07-09 16:16 来源:中国甘肃网

  如今的兰州新区中川镇西槽村,已步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阶段。对村党支部书记柴克喜而言,当前的核心任务是产业升级和治理优化。

  “一户一策”与“雨露计划”:瞄准需求的帮扶

  西槽村将“一户一策”作为帮扶工作的核心。柴克喜介绍,他们建立了一套识别和动态帮扶机制,严格执行“三审三公示”制度——经过村民小组初评、村委会审议、乡镇审核三级程序,结合入户核查与民主评议,最终确定帮扶对象并在政府官网公示。“村里制定了涵盖家庭收入、劳动力结构、致贫原因等多维度的量化评分体系。”柴克喜说:“力求识别过程公平透明,减少人为因素影响。”

  针对脱贫户的发展需求,西槽村提供了多种支持。例如,每户可获得5万元无息贷款,用于发展种养殖或小商业,部分农户在中川小镇做起了餐饮生意。村里还根据村民的技能特点对接就业岗位。“比如,有驾驶证的,我们就帮忙联系运输单位;普通劳动力,就协调物业公司的保洁、保安岗位。”柴克喜解释道。

  西槽村落实“雨露计划”,为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脱贫家庭子女提供1500元资金补助。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在户籍地申请,补助资金分春、秋两学期通过“一卡通”直达家庭账户,2024年春就有四名学生接受补助。

  “三变”改革与文化传承:壮大集体经济的实践

  2019年,西槽村抓住“三变”改革的契机,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入股了兰州新区新中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由兰州新区管委会控股,是一家以从事租赁业为主的区属国企。从2020年开始,村集体每年除稳定的保底分红外,若企业盈利村民还可获得额外分红。柴克喜提到,截至目前,新中实业累计为西槽村发放股金分红超过420万元,且村里每年都会举行分红发放仪式。

西槽村喜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丁玥/摄

  在柴克喜的提议下,村集体开始探索文化产业。2024年3月,西槽村以集体经济资金注册成立了兰州新区喜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肩负起传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狮子登杆”的责任。公司在中川小镇建设了“狮子登杆”非遗展馆,展中陈列着传统演出道具并播放“狮子登杆”表演实录,促进了这项非遗文化的传播。自成立以来,喜乐文化公司已承接文艺演出12场次,“狮子登杆”演出4场次。不仅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也为参与表演和组织的村民提供了新的增收渠道。

  “1+1”结对帮扶:村庄协作的模式

  中川镇元山村位于西槽村东北侧,属于机场改建的未拆迁保留村,而西槽村则是拆迁安置村。柴克喜分析了两村的互补性:“元山村有土地资源和农业产业基础,西槽村则具备拆迁安置后的资金优势和更广泛的市场信息渠道,这为合作打下了基础。”因此,两村开展了“1+1”互助帮扶。

  这种模式结合了“专职化书记党支部+非专职化书记党支部”的特点。两村党支部建立了党建联盟,管理层互相交流经验,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共享党建资源,力图通过沟通协调,助力两村在经济上得以发展。柴克喜设想,西槽村借助元山村的土地优势,参与其特色农业发展。西槽村通过村党支部纽带,为元山村提供市场信息,或投入资金、人力参与产业项目,帮助其农产品拓展销路。

  从精准帮扶到“三变”改革,从非遗产业到村际协作,西槽村正努力锻造产业、治理、人才与文化多维提升的持久动能。其立足自身条件、整合外部机遇、探索特色路径的实践,激发了乡村内生动力的培育与可持续机制的构建。

  (作者高艺菲、王诗妍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本科生,指导老师张艳彬、秦冬雪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