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西北角】从“厂区人”到“社区人”:锦华社区用“情”化解老职工心头“疙瘩”
走进咸阳市秦都区西华路的锦华社区便民服务大厅,“七彩锦华 汇心服务”八个红色大字醒目地悬挂在温暖明亮的墙面。墙体左侧,数面锦旗整齐排开,底色鲜红,上面用金色丝线绣着“为民排忧情深似海”“为民办实事关怀备至”等居民题赠的字句。此时,一位听力不佳,声音洪亮的老人正在服务台前询问:“这事儿盖章,该去哪儿办?”一旁的工作人员耐心地放慢语速、提高音量,逐一解答所需材料和办理步骤。
锦华社区的前身是西北橡胶厂为职工集中建设的规模庞大的家属院,在国企改革浪潮中逐步转型为城市社区。这类社区目前普遍面临退休老职工多、老龄化问题突出,以及小区基础设施老化、物业管理矛盾频发等历史遗留难题。然而,锦华社区凭借其独特的治理思路和实践经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法:一是组建“锦囊调解团”,专啃物业纠纷、邻里矛盾等“硬骨头”;二是用“交心”的沟通方式,化解居民心里的“疙瘩”;三是建起“记忆墙”、办好养老事,让老职工们在新社区找到归属感。

锦华社区便民服务大厅 张佳鑫/摄
锦囊团:锦囊妙计化纠纷
作为破解矛盾难题的关键力量,“锦囊调解团”由社区工作人员、“一专四兼”(专职网格员、党员队伍、法治队伍、物业队伍、志愿者队伍)、“五老人员”(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模范、老教师)和楼栋长组成,他们的“锦囊”里装着化解邻里纠纷、协调困难救助、调解物业矛盾的妙计。

“锦囊团”调解工作机制展板 张佳鑫/摄
近期成功平息的一场因“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气、物业)改造引发的“糊涂账”风波,便是其治理效能的生动体现。矛盾的起因是物业公司基于成本压力,提出小幅上调公摊电费。然而,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拼凑式”建设导致公摊计量混乱:路灯东亮西灭、电梯运行和临街商铺接电路径不明……这些多年积累的问题,让小小几毛钱的涨幅点燃了居民的质疑。
矛盾僵持不下,物业无奈求助于社区。锦华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迅速介入,一方面组织居民座谈听取诉求;另一方面联合国家电网核查年度公摊电量数据,并居民逐一展示、解答疑问。经社区牵头进行核算与沟通,结果表明现有公摊电量计算依据难以精准对应具体设施。最终,物业公司收回涨价决定。一场潜在的风波,在社区有力的证据调取与耐心协调下,得以妥善解决。
交心法:巧解心结融隔阂
在社区调解矛盾多年,调解员们摸出来最重要的一条工作经验就是“交心”。社区内的大量居民都是西北橡胶厂的老同事、老熟人,有的甚至几代人同住,对西北橡胶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化解纠纷的重要润滑剂。“邻里街坊间能有什么深仇大恨,更多时候争的只是一口气。”调解团深谙此道,他们采取分头策略,做“情绪出口”,耐心倾听双方倾倒所有委屈。待其情绪宣泄趋于平复,再居中传达彼此不易,引导体谅。
这种“情”字诀在解决一起棘手的下水管道纠纷中效果显著。因“三供一业”施工遗留及居民配合问题,一楼一位老住户因独自承担管道维修费心生积怨,后当楼上邻居管道堵塞,希望借用其已更换的新管道时,他坚决拒绝。调解团敏锐洞悉管道的“堵”源于“心结”而非费用,通过反复上门、倾听委屈与真诚道歉,最终消融邻里隔阂。同时,调解团还广泛吸纳过去在厂里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劳模、老技术骨干加入调解队伍,利用他们几十年来积淀的深厚人情纽带解开大小“疙瘩”,将“小社区”凝成“大家庭”。

锦华社区荣誉墙 张佳鑫/摄
归属感:暖心举措筑新家
调解邻里矛盾是修复社区情感的基础,但对于从西北橡胶厂福利区转型而来的锦华社区而言,居民从“厂区人”转向“社区人”的身份适应与归属感重建,才是更深层的治理关键。
作为国家“一五计划”布局的首批重点企业,西北橡胶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在此落户扎根。其福利区秉承当时的老国企政策,由厂方统一保障职工基本生活所需。随着国企改革剥离社会职能,福利区于2019年被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成立锦华社区,实行暖气、水电按面积、分户计费的商业化运营模式。“厂里不管我们了!”许多老职工心理上难以接受这份转变。
当这些承载着几十年厂区记忆和福利依赖的老职工被“甩”向社区时,接棒者深感责任重大。“厂里把他们交给我们,我们就得稳稳接住!”锦华社区的党总支委员韩巍说道。为重建老职工归属感,社区在院落中央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四面记忆墙,展示西北橡胶厂的历史影像: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充满活力的文体活动剪影等。这些承载集体记忆的画面,帮助老职工重温共同岁月,增强社区归属感。

西北橡胶厂历史照片墙 张佳鑫/摄
为进一步丰富和便利退休职工的生活,锦华社区推出多项适老服务:开办社区老年大学;免费开放棋牌室、舞蹈室等活动空间;设立健康服务站,提供免费中医诊脉、肩颈理疗按摩和艾灸;运营社区食堂,专供符合老年人口味与健康需求的餐食。这些实实在在的服务,让将青春献给西北橡胶厂的老职工们,在退休后依然能感受到像“家”一样的踏实依托。
这也印证了“七彩锦华”这一社区名称的寓意。韩巍表示:“老一辈建设者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社区要帮他们度过多姿多彩的晚年。”
对社区的党员工作者们而言,宏大的初心使命,就落实在“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的日常行动里,体现在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让居民安心舒心的点滴成效中。这些平凡岗位上的微小实践,就是初心最真实的体现。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5级硕士研究生张佳鑫、2022级本科生王云蕾;指导教师张华、张博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 2025-07-09【重走西北角】咸阳茯茶“链”动产业兴 千年技艺焕新生
- 2025-07-09【重走西北角】陕西礼泉县烟霞镇:打造“休闲农业”鲜活样本 唱响乡村振兴“田园牧歌”
- 2025-07-09【重走西北角】烈日下的“列车大脑”——调度员郭鑫护航中川北站“一带一路”物流枢纽
- 2025-07-09【重走西北角】咸阳704社区赵亚莉:用心做“小事” 用情解“民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