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西北角】咸阳704社区赵亚莉:用心做“小事” 用情解“民忧”
七月的咸阳,暑气蒸腾,蝉鸣聒耳。在咸阳市秦都区704社区,一个身着红色短袖上衣、黑色阔腿长裤的身影格外醒目。她将头发挽的干净利落,步履匆匆却沉稳有力,这是704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赵亚莉。这份忙碌,她已持续了将近二十年。
704社区由原陕西华电材料总公司政策性破产改制而成,社区改制后,赵亚莉意识到社区需要的不仅是管理者,更是能凝聚人心的“主心骨”。她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创办社区食堂,成立“亚莉工作室”,改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将含饴弄孙的退休生活抛在脑后,毅然投身于基层社区治理的“深水区”。
聚沙成塔:激活“银发力量”共治家园
社区事务千头万绪,仅凭几名社区干部无异于杯水车薪。赵亚莉将目光投向社区912名离退休人员,这些熟悉厂情的老党员、老工友,是社区的宝藏。她挨家挨户走访动员,不久,由老党员、退休职工组成的“治安巡防志愿队”应运而生。红马甲们穿梭于28栋居民楼间,调解小摩擦于萌芽。
多年人力资源工作的经验,让赵亚莉擅长发掘社区“能人”。社区“党员先锋队”“能人服务队”相继成立,开展治安巡逻、“垃圾不落地”、关爱孤寡独居老人、临终关怀服务等志愿服务工作。
“临终关怀志愿队真的帮我解决了大问题。”社区居民周学盛老人去世后,丧事该怎么办,三个孩子拿不定主意。他们将救助电话打给了赵亚莉,赵亚莉得知情况后立即通知社区临终关怀志愿队,帮助子女妥善料理老人后事。
懂水电的检修公共设施,懂政策的解读文件,热心肠的照料独居老人。昔日厂里的技术骨干与管理能手,在社区舞台上重焕生机。

赵亚莉和志愿者为社区老人庆生。图为受访者提供
巧解矛盾:“防调结合”筑牢和谐根基
社区改制初期,财产纠纷、家庭不和、邻里摩擦层出不穷。每天都有居民来办公室找赵亚莉“评理”。长期的社区工作让赵亚莉深谙“防”与“调”结合之道,将矛盾化解在萌芽期是促进社区和谐的关键。
2019年,社区成立凝聚长期实践智慧的“亚莉工作室”,专门解决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赵亚莉办公室的大门向居民敞开,手机24小时开机,“有事找亚莉”成了社区居民下意识的习惯。
面对社区曾因病痛、夫妻失业而绝望的居民,赵亚莉十几次主动上门谈心,她的执着最终叩开了对方心扉,得知原因后赵亚莉立即联系心理医生为其疏导,并积极奔走为这对夫妇找到力所能及的工作。如今这位居民生活幸福,还时常主动帮助邻里。
“亚莉工作室”不仅是社区的矛盾终点站,更是居民谈心的“心灵驿站”。赵亚莉经常说,矛盾就像个疙瘩,你怕它它就硬,你用心去解,总能找到线头。“不怕磨”的韧劲和“敞开大门”的主动,是“亚莉工作法”的终极奥秘。

赵亚莉与居民谈心后拥抱。图为受访者提供
用心用情:当好居民的“小棉袄”
在704社区的老人口中,赵亚莉有个专属的称呼:“小棉袄”。这一亲切的称呼源于赵亚莉十年如一日为居民用心、用爱、用情的服务。
退休职工胡女士患尿毒症需每周透析三次,儿子在外地,孙女吃饭成难题。为了让胡女士安心治疗,赵亚莉自掏腰包为孩子办好社区食堂饭卡。社区老人使用智能手机有困难,赵亚莉便组织开展了智能手机公益课堂,居民们踊跃参加。在课堂上,一位老人对赵亚莉说:“现在我们也能发微信、抢红包了,真好!亚莉,真是谢谢你哟!”
社区基础设施老旧是居民生活一大痛处。赵亚莉积极协调物业翻修道路、道牙,清理粉刷楼道外墙,铲除恼人的小广告。新建含羽毛球场的休闲广场,解决了困扰高层居民多年的夏季水压不足问题。赵亚莉曾经的工友,87岁的孙阿姨告诉记者:“她是社区老人的‘小棉袄’,也是年轻人眼中的‘大家长’。”

赵亚莉与社区治安人员交流工作。图为受访者提供
文化润心:让“老社区”焕发“新活力”
当“安居”逐步实现,赵亚莉敏锐地意识到,滋养心灵才是社区焕新的关键。她动员文艺骨干组建多支文体队伍,迅速带动了秧歌、腰鼓、太极拳、门球等十数支队伍如春笋涌现。
随着居民精神需求的日益增长,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在她心中萌发——在社区办一所老年大学。面对陌生领域,赵亚莉开始密集调研学习,四处寻求支持。2016年4月,咸阳市老年大学704分校在居民热盼中挂牌成立。
704分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如今已开设朗诵、小秦筝、国画等30个专业,共45个班级,生源辐射周边多个社区,老人们在家门口圆了“大学梦”。2025年春节,由赵亚莉担任总策划和导演的“载歌载舞迎新春”——2025咸阳社区春晚成功举办,为社区居民送上了一场文化盛宴。

赵亚莉在咸阳社区春晚现场大合影。图为受访者提供
如今,66岁的赵亚莉,依然穿行在704社区的楼宇巷陌。“居民需要我,我身体还行,就继续干。我在这里站好岗,大家的心就安了。”704社区先后获评“省级文明社区”“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多项荣誉,赵亚莉则荣膺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咸阳市优秀党员、咸阳好人等荣誉称号。
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赵亚莉奔忙的脚步从未停歇,这位老党员用近二十年光阴,写下党心连民心的动人注脚。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5级硕士研究生杨妍雪,2024级硕士研究生张琛、袁静;指导教师张博、张华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 2025-07-08【甘快看·重走西北角】“焊”筑匠心连千桥:张慧与博睿重装的双向奔赴
- 2025-07-08【重走西北角】黄土高原上的“玫瑰硅谷”:兰州新区智能温室绽放“智慧农业”新光彩
- 2025-07-08瓜州:“小红果”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
- 2025-07-08金塔:生态健康农业育“绿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