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重走西北角】黄土高原上的“玫瑰硅谷”:兰州新区智能温室绽放“智慧农业”新光彩

2025-07-08 16:43 来源:中国甘肃网

  仲夏时节,一排排银白色文洛式智能温室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玻璃幕墙内,娜欧米、粉红雪山等38个品种的鲜切玫瑰竞相绽放,环境控制系统实时调节温湿度,水肥一体化装置根据作物需求自动供给养分……这座占地45万平方米的“玫瑰工厂”,正以全新的种植模式,为西北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技术创新:打造玫瑰生长理想国

  4号智能温室依托PRIVA温室控制系统,打破自然条件的限制,构建出了一个精密的“玫瑰生长生态系统”。PRIVA系统如同温室的大脑,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着光照、二氧化碳、湿度、温度等关键环境参数,并根据预设的最佳生长模型进行自动调节。补光灯的开启时长、天窗的开合角度、灌溉系统的水量,都由系统精准计算,甚至能根据实时接收的光照量自动调整灌溉量,将温度波动控制在0.5度的精度内。“以前种花,要看老天爷脸色,现在有了智能温室,我们就像有了金钟罩,风霜雨雪都不怕,一年四季都能种出最好的玫瑰。”兰州新区农投集团花卉产业基地工作人员李新望着眼前一片生机勃勃的玫瑰,感慨地说。温室对环境的精准控制,为玫瑰创造了理想的生长条件,实现了真正的全天候、全季节生产,让每一朵玫瑰都拥有卓越的品质。

兰州新区4号智能温室系统 丁玥摄

  模式创新:构建全链条产业体系

  4号智能温室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在于其创新性的生产运营模式。它摒弃传统花卉产业“看天吃饭”的被动模式,建立从品种选育、标准化生产到冷链物流、精准营销的完整产业链。基地采取“双测试”模式,每年引进10个新品种,先在引种试验温室进行初测,再在4号智能温室的生产区内进行复测,筛选出最适应本地环境的品种,大大降低了新品种推广的风险,保证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兰州新区4号基地测试品种 丁玥摄

  新品种测试后,温室便启动“从枝头到指尖”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从采摘到预冷、包装、运输,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采摘后的玫瑰经包装后进入毛花库进行预冷处理,将温度迅速降至5度左右,再进入成品库进一步降温至3.5-4.5摄氏度,通过全程冷链运输,确保鲜花在48小时内送达长江以北的16个前置仓,覆盖南京、郑州、昆山等地区,最大限度地保持鲜花的新鲜度。“有了冷链和前置仓的保障,运输过程只是拉长了时间,而没有温度的变化,鲜花就如同睡着了一样。”兰州新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李宗俊一边检查着即将发货的玫瑰,一边介绍。

兰州新区4号基地工人采摘加工花束 丁玥摄

花卉打包后进入温室基地冷库 丁玥摄

 工人将冷库放置的花束运输 丁玥摄

  理念创新:智慧农业赋能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农业实践方面,温室构建了全闭环水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内部水循环装置实现灌溉用水零排放,不仅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循环利用,更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显著提升养分输送效率,真正践行了种植不与自然争水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品牌营销上,基地根据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审美偏好进行市场细分,依托抖音、小红书、淘宝等自媒体平台进行差异化营销。李宗俊介绍,“年轻群体偏好浅色系花卉,中老年群体更倾向经典正红色系,据此在不同的电商平台进行差异化产品推广,有效提升客户转化效率。”这种文化赋能与数字化营销的结合,既拓展了甘肃花卉的市场覆盖面,也形成了可复制的农业品牌推广模式。

  “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智能温室就是我们践行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李宗俊说。4号智能温室作为集技术、模式、理念“三维创新”于一体的智慧农业标杆,以精准化生产确保品质稳定,以数字化管理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以品牌化运营拓展市场价值,不仅重新定义了花卉生产的效率与品质,更以“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鲜活的方案。智慧农业并非遥不可及的未来概念,而是可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现实生产力。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级研究生丁玥,指导老师张艳彬、秦冬雪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