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西北角】“爬出来”的韧劲:兰州新区百林科新材料有限公司贾新明与他的团队
凌晨,兰州新区百林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依旧灯火通明。生产总监贾新明与一群二十出头的年轻技术员围在调试中的自动化设备旁,讨论声在空旷的厂房里显得格外清晰。这一幕,是百林科创业路上的寻常景象,也是贾新明口中“甘肃人精神”最鲜活的注脚。
内蒙戈壁的“拓荒者”
2010年,贾新明毕业后,怀揣着对技术的热忱,进入了一家位于内蒙古的国内顶尖制药企业工作。“当时学校同批去了100多人。”贾新明回忆道。
面对陌生的环境和繁重的技术升级任务,许多人因偏远艰苦而陆续离开,贾新明却选择留了下来,仅用一个月时间,他就掌握了公司的相关技术,凭借扎实的编程、制图功底,他主动投入对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改造和工艺优化之中。
“我们当时是国内制药自动化领域实实在在的拓荒者。”贾新明的话语中带着自豪。他和团队在关键制程上引入自动化控制,显著提升了生产良率和整体效率,为这家制药巨头奠定了技术领先优势。从一线技术员做起,他在那片远离繁华的戈壁上,默默扎根了整整十一年。

百林科团队为兰大新闻院师生介绍公司情况 张阳/摄
“爬出来”的辉煌:自主创新与自动化发展
2021年,一个重要的契机降临。贾新明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怀揣着对生物制药核心材料国产化的使命感和对家乡甘肃的深厚情结,毅然回到兰州新区,加入了一支仅有12人的初创团队,成为了百林科兰州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初创成员。他们的目标艰巨而清晰,研发制造用于生物制药关键环节的层析分离高性能材料,并实现高度的自动化生产,当时这在国内尚属空白领域。“大家虽然都有行业相关经验,但面对层析材料的自动化研发制造,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零经验。”贾新明坦言起步的艰难,“我们是国内第一家敢这么做的”。
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循,没有完善的设备可用,一切从零开始。这支探索中的团队,硬是凭着过往积累的深厚技术功底和一股不服输的拼劲,在兰州新区这片热土上开始了破冰之旅。从设备图纸的设计绘制,到生产线的搭建调试,再到工艺参数的无数次优化,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心血与汗水。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短短数年,这支扎根西北的团队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们实现了层析材料生产流程高达85%的自动化水平,这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更显著降低了成本。
更核心的突破在于百林科实现了生产设备的完全自主研发与制造。“设备开发和管理是我的本职。”贾新明坚定地说:“我们深知,要不受制于人,要实现真正的国产替代和领先,核心装备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正是这份执着,让百林科的产品在国产层析材料领域,无论是自动化生产程度、产品稳定性还是综合性价比,都走在了行业前列,打破了国外巨头的长期垄断。
谈及这段历程,贾新明说:“百林科能有今天,真的是大家一步一个脚印,‘爬出来’的!”朴实的语言背后,是无数个攻坚克难的日夜,是面对未知时的不懈探索,是团队用坚韧意志在国产高端生物材料领域蹚出来的一条新路。

百林科新材料有限公司一角 张阳/摄
年轻的力量:吃苦是底色,拼搏是基因
走进今天的百林科兰州团队,扑面而来的是蓬勃朝气。
贾新明介绍,公司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仅29岁,他说:“吃苦,是这个团队的最主要和最明显特质;拼搏,是这群年轻人天然的底色”。这份“吃苦”与“拼搏”并非空谈,为了突破一个技术难题,团队成员可以连续数日吃住在实验室,通宵达旦进行测试和数据分析,无论生产过程中遇到何种突发困难,团队总会第一时间扑到一线,想尽一切办法确保按时、保质将产品交付到客户手中。
贾新明自己也不例外,他常常和年轻生产员工一起,奋战到凌晨时分,“一起解决生产线上的突发状况,真正打成一片”。这份与团队同甘共苦的真情,让贾新明在惊讶于年轻人毅力的同时,也深感欣慰。“我们团队里甘肃籍员工占多数,踏实、能干、吃苦耐劳,这就是甘肃人的精神,也是兰州百林科能够扎根成长、不断发展的基石。”
兰州新区:无可替代的腾飞支点
“兰州新区以及整个兰州的地域因素,对百林科而言是无可替代的。”贾新明的语气充满肯定。“从地图上看,兰州就是中国的几何中心”,贾新明用手比划着说:“在这里画一个圆,可以轻松覆盖全国东西南北。这是我们巨大的物流优势。在兰州新区生产的产品,能够高效快捷地发往全国各地客户手中”。同时,“兰州新区为我们提供了安全、规范的化工园区和现代化的标准厂房,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贾新明表示,兰州新区积极布局生物医药产业,营造良好区域产业生态,这一系列天时地利人和的优越条件,是百林科选择在此深耕并快速发展的坚实底气,也真正实现了企业与地方相互成就、携手并进。
“尤其是刚刚投入运营的T3航站楼,极大提升了对外交通的便利性。我们公司距离中川机场非常近,车程不到半小时。这不仅极大方便了全国乃至全球客户、合作伙伴前来考察交流,提升了业务沟通效率,也让我们生产的高附加值产品能够通过便捷的航空物流,快速送达世界各地。”贾新明还特别提到了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的枢纽作用。
写在最后:在西北播种生物制造的明天
贾新明的故事,是一个坚守、回归与创新的故事。
从内蒙戈壁十一年的技术深耕,到加入兰州百林科初创团队实现自动化生产和核心设备自研突破,每一步都烙印着奋斗者的足迹。
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成长史,更是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产业升级战略背景下,高端生物制造国产化浪潮在西北腹地澎湃涌动的缩影。
贾新明和百林科的年轻团队,正以“甘肃人”特有的踏实、坚韧和创新锐气,在兰州新区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奋力书写着中国生物医药核心材料自主可控的新篇章。
他们的目标清晰而坚定,当一架架满载着百林科产品的航班从中川机场腾空而起,飞向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市场,这幅由汗水与智慧绘就的产业画卷,正在古老的陇原大地上徐徐展开,其势如虹,其志凌云。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级研究生张阳、赵蕴涵;指导教师秦冬雪、张艳彬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 2025-07-07【重走西北角】致敬科学脊梁 传承奋斗精神 兰大新闻学子参观国家科技传播中心
- 2025-07-07【重走西北角】兰大新闻学子走进快手集团 共话新媒体时代变与不变
- 2025-07-07灵台:民生“答卷”暖心窝!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 2025-07-07灵台:多维发力促发展 肉牛产业谱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