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重走西北角】守正创新的“踏石”之旅——访兰州新区和盛堂制药技术总监吴希军

2025-07-08 10:37 来源:中国甘肃网

  开篇·黄土之上启新程

  2012年,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年轻的吴希军没有挤向考研、考公的独木桥。在和盛堂制药的实习经历,让他笃定地将目光投向了兰州和盛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吸引他的,是那份专注于研发的氛围和潜力。

吴希军在化验室(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现任研发总监吴希军回忆说:“当时技术研发中心人手紧缺,我从药事管理、药品注册这些基础工作开始接触研发。”他加入的时机,恰逢和盛堂制药响应政府号召,搬迁至尚在建设初期的兰州新区。他与这家企业,共同成为了这片热土的拓荒者之一。

  见证·从探索到繁盛

  十年光阴流转,吴希军不仅完成了从研发“小白”到技术骨干再到研发负责人的蜕变,更亲历了这家企业的发展与巨变。

  2015年元月,新和盛堂正式落地投产,成为了兰州新区第一家通过新版GMP认证并投产运行的生物医药企业。在研发方面,和盛堂制药开始了“摸着石头过河”、寻找核心竞争力的艰辛探索。和盛堂制药通过调整生产经营销售策略、引进产业基金等方式迅速将企业拉回正轨,企业迈入快速发展期。

  2013年,和盛堂制药成立兰州和盛堂药物研究院,提出“科学家合伙人制”,先后与沈阳药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依托“特色中药复方配伍与新药研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开展古代经典名方“百合地黄汤”和国家保密配方中药福康片等品牌的开发和产业化,助力陇药产业升级。

  变迁·映照企业成长

  吴希军清晰地见证了和盛堂制药的成长与发展。“最直观的不同就是研发资源的极大丰富。”他说:“技术复杂度更高,挑战更大;团队协作方式更系统、更高效;尤为重要的是,可用的研发资源——无论是先进的设备、更充足的资金支持,还是汇聚的人才队伍,都远非当年可比。”他特别提到,如今研发团队的规模已是当年的三倍有余,这不仅仅是人数的增加,更意味着研发能力的体系化建设。这些显著的变化,清晰地映射出和盛堂制药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找准方向、形成特色、步入发展快车道的坚实足迹。

和盛堂制药生产车间 杨心怡/摄

  如今,和盛堂制药已开启规模提升与力量夯实的进阶征程。生产规模上,和盛堂制药已拥有全省最大的颗粒剂生产线,年提取能力达5000吨,2023年启动颗粒剂产品二期生产线及提取车间二车间建设,新车间建成后颗粒剂产能将扩充40%—50%。产品体系上,和盛堂制药拥有七大现代化剂型共35个品种,覆盖成瘾治疗、呼吸科、儿科、内科、外科等80%治疗领域。市场规模上,和盛堂制药突破传统市场模式,构建数字化营销矩阵,让产品的曝光范围和市场触达面得到有效拓展。

  内核·“守正创新”的实践要义

  “守的是中医药的正统与根基。”他说:“核心在于把中国独有的、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宝贵文化资源和理论体系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根脉。‘守正’体现在对传统组方精髓的深刻理解和尊重,确保其核心药效的延续。”

  “创新则是赋予传统以新生。”吴希军解释道,就是将传统中药的优势与现代医药技术充分融合。比如:运用现代化的剂型技术提升患者依从性和疗效稳定性,或者在药材种植环节,摒弃原始的方式,采用现代生态种植技术,保证原料的道地性和可持续性。”他形象地比喻道:“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东西,也需要用符合时代需求的方式、现代的药物剂型呈现出来,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走向世界。”

  归途·“踏石”路上的共生共荣

  若用一个词概括自己在和盛堂制药的十年科研旅程,吴希军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踏石”二字。

  “这是这段旅程最贴切的写照。”他动情地说,“十年‘踏石’之旅,我从一个懵懂的新人,到如今深入参与研发工作,是和盛堂制药给了我成长的平台和机会。”这条路并非坦途,“摸着石头过河,有深潭,也会迷茫”,但每一次“摸石”“踏石”的尝试,都伴随着宝贵的经验积累和能力提升。

  “如果把我与和盛堂的关系比作一个家庭,”吴希军深情地说,“那么和盛堂就是那个坚实的支柱。它给了我勇敢去尝试、去探索的勇气和空间,提供了宝贵的容错机会,让我在实战中学习成长。这份培养,让我受益终身。”个人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在这“踏石”之旅中,紧密交织,共生共荣。

  吴希军的“踏石”之旅,是和盛堂制药的中药科研工作者坚守与创新的缩影。他们的每一步前行都踏在传承精华的基石上;他们的每一次探索都指向守正创新的未来。和盛堂制药将继续以“踏石留印”的坚定步伐在中药现代化的征程中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作者夏鹏宇、蔡雯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张艳彬、秦冬雪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