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重走西北角】李锋锋:坚守27年 将一碗普通面条做成了“汇通面”金字招牌

2025-07-09 16:02 来源:中国甘肃网

  “老李,两大一小,小的不要辣子。”

  “没问题!随便坐,马上就做好!”

  傍晚六点,李锋锋刚出摊,就有老顾客坐在他的摊位前等待他做汇通面。汇通面是一种陕西干拌臊子面,该名称源于咸阳人习惯说“到汇通吃面去”,最终以夜市所在地“汇通”而得名。李锋锋作为最早一批卖汇通面的人,亲眼见证了该小吃从鲜为人知到成为咸阳广受欢迎的特色美食。

李锋锋经营的摊位 程金霞/摄

  “不求多赚钱,只想陪家人”

  1970年出生的李锋锋是一名下岗工人,为了谋生,他曾像无数漂泊者一样走南闯北,开过出租车,也驾驭过大货车穿梭于各省之间。虽然能挣到不少钱,但长期的聚少离多,让他与妻子的隔阂越来越深。

  “有一次我从广东回家,我给她说从远处看大海可以看出三种颜色,她完全不知道,只能默默地听着我讲,那时候我就意识到不能再外出闯荡了,不然家就不像是家了。”李锋锋抽着烟,回忆道。于是李锋锋决定回家做生意,放弃在外打拼。

  归家之初,面对生计的重新选择,李锋锋也经历过迷茫,思来想去,他决定按照父亲的意愿,就做一碗简单的面食。“我家老爷子当时就对我说,‘陕西人,胃里装着的,魂里牵着的,就是那一碗面。甭想太复杂,你就支个小摊,踏踏实实把这碗面做好。’”李锋锋说。

  父亲的话语像一颗定心丸,契合了李锋锋内心想要守在家人身边、安稳营生的愿望。于是,从1998年开始,两元一碗的汇通面,成了他新生活的起点。

  “坚持小事,终能成功”

  刚开始,李锋锋和妻子两人共同摆摊。他们从下午五点开始出摊,直到路灯全都熄灭后,他们才收拾摊位回家去。由于是第一次卖面,他们并不知道需要准备多少食材,有时候和了很多面,炒了很多臊子,但最终只卖出去两碗面。

  除了食客较少、食材准备不恰当外,过长的劳动时间也是他们最艰难的挑战。李锋锋凌晨五点回到家后,休息四五个小时就要开始准备食材了。由于没有机械化的工具,他们只能手动削土豆、和面。等到所有食材准备完成后,他们又要开始出摊卖面了。为了节约时间和金钱成本,李锋锋和妻子常常只吃一顿饭。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和我爱人坚持在外卖了三个半月的面,中间没有休息过一天,即使有几天雨大到淹过我们的脚踝,我俩也没有在家休息,依旧出去摆摊卖面了。”

  除了要养家糊口,食客也是李锋锋坚持下去的动力。最让李锋锋高兴的是,在他这儿吃面的顾客中,10%的都是老顾客。不仅与他同龄的顾客在这儿吃,这些顾客的后代们都会在李锋锋这儿吃面。得到一家三代人对他的认可,李锋锋觉得卖面似乎也没那么累了。

  李锋锋的儿子李超在大学毕业之后也跟着父亲开始摆摊卖面,如今他也坚持了十二年。“我爸特别能吃苦,直到现在,他也坚持从傍晚六点卖到第二天凌晨四点,每个月他只休息两天。刚开始我也觉得累,觉得特别辛苦,每次快要放弃的时候,看着我爸还在坚持,自己又咬咬牙忍了下去,没想到也坚持到现在了。”李超说。

  从1998年两元一碗的汇通面到如今的九元一碗,从当初一天卖两碗到现在一天至少卖出三百碗,从过去夫妻两人摆摊卖面到现今雇佣三人共同卖面,李锋锋用二十七年的坚守,将一碗普通的面条做成了响当当的“汇通面”招牌。

李锋锋正在制作汇通面 程金霞/摄

  日复一日,风雨无阻,正是这份对“小事”的执着,让他从最初的举步维艰熬到了今日的红火兴旺。看着如今络绎不绝的食客,李锋锋感慨道:“这就是坚持的力量。就算是一件小事,只要认准了、干下去,时间总会给你答案。”

  “九元一碗的面,得值九元”

  当问及李锋锋的经营理念时,他直言要以食客的满意为前提。即使是在生意最差的时候,李锋锋也从未在原材料上缩减,他一直坚持使用新鲜材料。

  咸阳市汇通商贸有限公司的书记宋团兴说:“李锋锋家的汇通面口碑特别好,之前我买了几碗他家的面条请朋友吃,我都没说是哪家店,朋友吃了一口就知道是他家的。李锋锋肯钻研,他家的辣子调得特别香。”

  李锋锋家汇通面的味道并非是一层不变的,他会根据食客的反馈不断改进面条的味道。在炎热的夏天,他会将味道调得稍微清淡些,而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又会稍微调得辣一点,帮助食客驱寒。

  如果有食客不满意面条的软硬度或是臊子的味道,重新按照食客的要求再煮一碗。李锋锋从不计较得失,他认为食客花了九元,就应该让食客感受到他这九元花得值得,这样赚来的钱才会让他觉得心安。

  除了面条的质量,李锋锋也特别注重服务态度,他时刻以食客的满意度为前提。“李锋锋家的回头客特别多,很多时候他一上摊,就有许多人坐在他的摊位前,等待他做汇通面。还有些老顾客一家三代都会在他这里吃。”负责汇通夜市摊位管理的阎钊科长如是说。

  暮色渐浓,汇通夜市的灯火次第亮起。

  “再来一碗不?”李锋锋用围裙擦着手,朝刚放下筷子的老顾客笑道。 

  “行!那给我再做一碗打包带走。”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级研究生张莉、程金霞;指导教师张博、张华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