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红色光影·敦煌行”: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穿越千年,共绘“一带一路”璀璨明珠新篇章

2024-08-01 10:57 来源:中国甘肃网

  这个暑期,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红色光影·敦煌行”社会实践团队,踏上了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他们的目的地,正是镶嵌在河西走廊西陲的璀璨明珠——敦煌。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行走,更是一场文化与历史的深度对话,一次心灵与古韵的激情碰撞。敦煌,这座古老而又神秘的城市,自古以来便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四大文明在此交汇融合,东西方文化在这里激荡出绚烂的火花。“红色光影·敦煌行”研究生暑期实践团队,重走古丝路,追寻那些被风沙半掩的历史足迹,再探古敦煌的无限魅力。

  启程敦煌:开启千年文化探索之旅

  7月15日,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红色光影·敦煌行”暑期实践团队满怀激情与期待,正式从兰州启程,踏上了前往敦煌的实践旅途。此次暑期实践,不仅是一次对古老文明的朝圣之旅,更是一堂将专业知识与文化传播紧密结合的实践课程。

  “将敦煌文化带回来、传出去”,这是“红色光影·敦煌行”暑期实践团队此行的核心目的。实践团队计划通过实地考察,身临其境,身体力行的感受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团队成员们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运用镜头语言,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以视听的形式记录下来,让更多人能够跨越地域的限制,近距离地感受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团队成员们还提到:“在探索与记录的过程中,会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对敦煌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与解读。”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挖掘出更多鲜为人知的文化故事,让敦煌文化的魅力得以更加全面、生动地展现给身边的人。

  本次“红色光影·敦煌行”社会实践活动,是对敦煌文化的一次深情致敬,也是研究生学子们文化使命担当的一次生动实践。团队成员们表示,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用心去感受、去记录、去传播敦煌文化,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观敦煌文化创业园:千年文明的活力绽放

  7月16日,“红色光影·敦煌行”团队参观了敦煌文化产业创意园,开启了一场关于传统与现代交融、历史与未来对话的文化探索之旅。进入园区,团队成员们便被融合了传统敦煌元素与现代设计的系列文化产品吸引。从精致的手工艺品到前卫的数字设计,每一件作品都仿佛在诉说着敦煌文化的古老传说与现代创新的和谐共生。在这里,古老的壁画图案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它们通过艺术家的巧思与设计,跃然于时尚服饰、家居饰品、文创产品之上,以全新的形式走进现代人的生活,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在园区负责人的引领下,团队成员观看了创意动画短片《敦煌传奇》。这部动画短片以视听为媒介,将敦煌的古老传说与现代审美融合,通过富有创意的叙事手法,呈现出敦煌独特的地域风采。探访敦煌文化产业创意园,令团队成员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在园区欣赏到艺术家高山老师的美术作品。高山老师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敦煌文化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画作中既有对敦煌壁画中经典元素的再现,又有对现代审美理念的融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团队成员们在欣赏这些美术作品时,纷纷赞叹高山老师的才华和匠心独运。

  通过此次参观,团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敦煌文化在数字化发展中的创新性表达。他们意识到,敦煌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历史遗产,更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文化现象。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敦煌文化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与各种现代元素相融合,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团队成员周倩表示:“此次参观敦煌文化创意产业园让我们对敦煌文化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用镜头记录和传播敦煌文化的决心。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将会有更多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敦煌文化会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探访敦煌博物馆:穿越时空的千年文化之旅  

  7月17日,“红色光影·敦煌行”实践团带着对古老文明探索的无限向往,参观了历史悠久的敦煌博物馆。在这里,团队成员见证了敦煌千年的文化积淀,更在敦煌博物馆宣教处主任、金牌讲解员荣红梅女士的引领下,体验了一堂深刻而生动的历史文化课程。

  荣红梅女士深耕敦煌文化传播工作30余年,渊博的文化知识素养和独特的讲解风格,将实践团成员们带入了一个个历史场景之中。她首先为大家讲述了张骞“凿空”西域的壮举,正是这位伟大的探险家,用勇气和智慧,将古代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瑰丽想象变成了现实。成员们在荣红梅女士的讲解中,仿佛听到了悠远的驼铃声,看到了张骞在风沙中前行的身影,感受到了那份跨越千山万水的坚韧与执着。 随后,荣红梅女士又带领大家走进了悬泉置遗址和汉简文化的世界。她详细讲解了悬泉置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时,也揭示了汉简这一珍贵历史文献背后的故事,让成员们对汉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在荣红梅女士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还领略了从汉代至二十世纪初敦煌地区的考古发现与辉煌历史。从精美的壁画到珍贵的文物,从古老的图案到现代的展览布局,每一个展厅都仿佛是一个时间的窗口,让成员们能够穿越时空,与不同时期的敦煌进行生动对话。特别是当荣红梅女士讲到“封狼居胥”“三兔共耳”“浪漫飞天”等经典成语背后的故事时,成员们更是被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所深深吸引。

  整个讲解过程中,荣红梅女士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情感的交流。她以生动的语言、深刻的文化思考,将敦煌的历史脉络、文化特色及艺术成就娓娓道来,让实践团成员们在参观敦煌博物馆,观看文物的同时,身临其境,彷佛通过敦煌馆走进了一个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时代。大家纷纷表示,“这次探访敦煌博物馆的经历让我们受益匪浅,不仅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更激发出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之心。”

  巍巍学府,院梦未来:敦煌泥板画绘制之旅

  跟随“红色光影·敦煌行”实践团队的脚步,7月18日,团队成员们走进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敦煌学院不仅承载着传播知识的重任,更是发扬莫高精神、戈壁精神、胡杨精神和红柳精神的重要阵地。这里,是学习与传承敦煌文化的圣地,也是艺术创作与研究的璀璨舞台。

  进入敦煌学院,团队成员就被学院浓厚的敦煌文化氛围吸引。首先,团队成员们观看了由学院教师陈国文原创的文物保护动画片《千年彩塑》。这部动画短片以现代数字技术为媒介,以敦煌壁画为灵感,通过动画人物的形象、动人的音乐和富有创意的叙事手法,生动讲述了壁画中的故事,让团队成员在轻松愉快的视听观赏中就领略到了敦煌壁画的独特魅力,加深了文物保护的意识。观看后,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深受启发,表示要向陈国文老师请教学习,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用视听传播的方法更具体、更直接地诠释出敦煌壁画的深刻内涵。

  紧接着,团队成员欣赏了由敦煌学院舞蹈专业学生表演的舞蹈《藏身》。这场舞蹈以敦煌文化为创作源泉,通过舞者们的精湛技艺和深情演绎,传达了对敦煌文化的热爱与敬仰。舞者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彰显出表情艺术的感染力,让团队成员产生强烈的艺术文化共鸣。

  在参观完由学生原创设计的系列文创产品后,团队成员迎来了此次敦煌学院站的重头戏——亲手绘制敦煌泥板画。在敦煌学院王丽丽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开始了这场别开生面的艺术体验。王老师首先为团队成员介绍了作画所需的矿物质颜料和泥板的制作过程。王丽丽老师分享到,仅是制作所用的泥板就需要经过绷麻布、刮泥板、修复泥板表层较大的裂纹、刷高岭土和淡胶矾水等繁杂工序。通过王丽丽老师的现场教学与讲解,团队成员们对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了解了制作工序的繁杂和制作者的辛勤付出后,团队成员们不禁对这份文化遗产充满了敬意。

  随后,成员们开始亲自动手绘制。虽然同学们都是第一次接触泥板画,但大家都满怀热情,认真听讲,仔细操作。在近七个小时的绘制过程中,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享受着创作的乐趣。即使在绘制板画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每当看到自己的作品逐渐成形,那份成就感和满足感便油然而生。通过这次体验,我们不仅深刻体会到了泥板画绘制的辛苦与不易,更加感受到了敦煌壁画与敦煌文化的珍贵与伟大。

  此次敦煌泥板画绘制之旅不仅是一次艺术的探索与体验更是一次艺术的熏陶与对匠人精神的情感升华。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对敦煌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之心,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敦煌夜市:城市烟火气的生动写照

  7月18日晚,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来到著名的敦煌夜市,感受敦煌这座城市独特的城市烟火气息。随着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敦煌的夜生活悄然拉开序幕。在这个充满历史韵味与现代活力的古城里,走进夜市,仿佛回到千年前的丝绸之路。五彩斑斓的灯光与各式各样的摊位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食物香气,从传统的羊肉串、驴肉黄面到现代的特色小吃,每一种味道都让人垂涎欲滴。实践团队的成员们穿梭在人群中,通过直播,现场与线下形成互动,与更多人一起感受生活的烟火乐趣。团队成员们品尝着敦煌地道的美食,不仅满足了味蕾的享受,更深刻体会到了敦煌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除了美食,敦煌夜市还是一个展示当地手工艺品和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如敦煌特色的剪纸、刺绣、泥塑等,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实践团队的成员们与摊主们亲切交流,了解这些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和背后的文化故事,感受到了敦煌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在夜市的深处,还隐藏着一些富有特色的文化表演。如传统的敦煌舞蹈、乐器演奏等,这些表演不仅展示了敦煌的艺术魅力,也让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敦煌文化的独特韵味。成员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些珍贵的瞬间,打算带回去与家人朋友分享这份来自敦煌的惊喜与感动。

  敦煌夜市,是敦煌城市烟火气的生动写照,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在这里品尝了各类特色地方美食、欣赏了手工艺品、观看了文化表演,更重要的是,我们走街串巷,深入了解了敦煌的夜生活和文化氛围,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独特的认为情怀和当代活力。

  一泓清泉漾大漠 鸣沙山畔光影舞

  7月19日,“红色光影·敦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满怀激情地前往鸣沙山,开启一场与自然共舞、与文化共鸣的体验之旅。

  随着日出的号角与直播的开始,金色的阳光如同细密的金线,穿透云层,洒满鸣沙山,整座鸣沙山都被温暖而明媚的橙黄色所拥抱。网友们通过云端,与现场的我们一同沉浸在这份震撼人心的美景之中,仿佛打破时空界限,亲眼见证了鸣沙山日出的风华与震撼。

  午后,阳光愈发炽热,但这并未阻挡住团队成员们对敦煌文化的热爱与追求。我们换上了精心准备的飞天与西域公主服饰,仿佛化身为穿越时空的使者,漫步在鸣沙山的怀抱中。镜头里,一张张充满创意与文化底蕴的照片与视频应运而生,不仅捕捉了团队成员们对敦煌文化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与体验,更将这份古老的文化遗产与现代摄影技术完美融合,让飞天形象与西域风情在光影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夕阳西下,天空渐渐换上了温柔的橙红色外衣,实践团成员们又为大家献上了一场温馨而感人的日落与万人星空大合唱直播。在这场演唱会中,既有《奢香夫人》《最炫民族风》《当》等青春激昂、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也有《我和我的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激发爱国情怀、振奋人心的歌曲。歌声在鸣沙山间回荡,鸣沙山成为了最佳的艺术舞台。此外,演唱会还融入了无人机表演、光影秀等现代科技元素。在光影的变幻中,月牙泉、骆驼、莫高窟九层楼、九色鹿等众多敦煌元素逐一登场,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这些元素在光影的交织中相互融合、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生动而绚丽的敦煌画卷。

  本次鸣沙山的体验之旅不仅让团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敦煌文化的魅力与底蕴,更通过新媒体传播的方式将这份大漠风光,文化遗产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给了广大观众。这场别开生面的拥抱自然、追寻文化之旅成为团队成员难忘的经历与宝贵的财富。

  世界瑰宝莫高窟:穿越时空的艺术之旅

  7月20日“红色光影·敦煌行”实践团的成员们来到世界文化遗产的殿堂——莫高窟,展开了一场深入探索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与文化交流的非凡旅程。莫高窟,这座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的佛教艺术宝库,自公元366年起,历经多个朝代的连续建造,直至元代方止。其现存洞窟735个,壁画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彩塑数量众多,每一幅壁画、每一尊雕塑都是中国古代艺术家智慧的结晶,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实践团首先抵达了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观看了球幕电影《梦幻佛宫》。这部采用18米直径、500平方米超大球形荧幕和鱼眼镜头拍摄的数字电影,以3D场景和360度视角全方位展示了莫高窟七个经典洞窟的壮丽景象。数字技术让古老的壁画和塑像仿佛“活”了过来,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两千年前的佛国世界,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震撼与美丽。

  随后,实践团成员们乘坐大巴前往洞窟实地参观。步入洞窟,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莫高窟的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题材内容著称于世。从佛教徒的虔诚祈祷到外国僧侣的传教足迹,从胡服商人的贸易往来到农民狩猎耕作的市井生活,这些壁画不仅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展现了古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交流碰撞的辉煌篇章。在莫高窟的壁画中,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教史迹故事等题材丰富多样,它们以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传达了佛教的教义与智慧。同时,壁画上飞天的轻盈飘逸、佛陀的慈悲庄严、乐舞的欢快热烈等艺术元素也让成员们叹为观止。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古代艺术家们高超的技艺和创造力,也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游览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有幸采访到了敦煌研究院的讲解员李亚萍。她从业16年,以专业的知识和热情的态度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莫高窟的历史与现存文物概况,并着重强调了莫高窟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作为敦煌文化的学者,李亚萍还为大家提供了关于文化学习与传播的有效途径与建议,鼓励大家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此次莫高窟之行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领略到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魅力与博大精深,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与深远影响。更激励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千手千眼》:艺术与坚韧的交响乐章

  7月20日傍晚,实践团的成员们有幸观赏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与甘肃省酒泉市敦煌文博投资有限公司联袂打造的大型情景音舞剧《千手千眼》。这场演出不仅是对敦煌文化的深情致敬,更是残疾人艺术家们不屈不挠、追求梦想的生动写照。

  《千手千眼》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经典的音乐舞蹈诗《我的梦》为灵感源泉,巧妙融合了敦煌莫高窟第3窟等珍贵壁画元素,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讲述了“妙善救父”这一流传千古的民间故事。舞台上,50名听障和视障演员用他们超凡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跨越了身体的局限,将音乐的韵律、舞蹈的柔美与多媒体的奇幻完美融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表演。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千手千眼》在舞台技术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尝试。通过引入先进的投影技术,实现了裸眼3D效果,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古老的敦煌壁画之中,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此外,剧情的细腻化处理以及新增的舞蹈片段《伽陵频伽》更是锦上添花,不仅丰富了故事层次,也让整个剧目更加流畅、引人入胜。

  在这场演出中,每一位演员都是主角,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泪水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韧精神。他们的表演不仅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对生命尊严的捍卫和对美好梦想的追求。实践团的成员们被深深打动,纷纷表示这场演出让他们对敦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对残疾人艺术家们的坚韧不拔表示由衷的敬佩。

  《千手千眼》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看到了艺术的无限可能,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伟大。这份艺术与坚韧的精神会激励更多的人勇敢追梦、不懈奋斗。

  《又见敦煌》:沉浸式的千年对话

  7月21日,“红色光影·敦煌行”实践团的成员们前往《又见敦煌》剧场,这不仅是一场观看演出的赴约,更是一次穿越时空、与千年敦煌历史深情对话的约会。

  《又见敦煌》以其独特的魅力,将历史的敦煌与现代的敦煌巧妙融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幅生动而鲜活的历史画卷。在著名导演王潮歌的精心策划下,该剧自2016年首演以来,便以其新颖的形式、深刻的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又见敦煌》是文化的盛宴,心灵的洗礼。

  走进剧场,实践团的成员们仿佛穿过时空的长河,来到了那个辉煌而又神秘的敦煌。在这里,他们“又见”了千年前的敦煌,见证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人物:发现藏经洞的道士王圆箓、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写下千古绝唱的诗人王维……这些人物在舞台上栩栩如生,穿越时空而来,与观众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又见敦煌》采用“流线式”空间体验方式,让观众在沉浸式的剧场体验中,与演员一同进入剧情,共同经历那些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观看演出后,实践团的成员们无不感慨万千,甚至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我们被剧中人物的命运所打动,为敦煌千年文化所感叹。”观看《又见敦煌》不仅是一次艺术的享受,更是一次文化的洗礼和心灵的震撼。行五十步穿越百年,行百步已穿越千年。《又见敦煌》是对莫高窟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的新传承,是对敦煌文化的生动弘扬。我们也相信,在更多人的共同努力下,敦煌文化在未来会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敦煌:千年生命的跃动与实践团队的深刻感悟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敦煌以它独有的方式,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无尽的韵味与深邃的内涵。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

  “红色光影·敦煌行”实践团的本次暑期实践,恰似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让我们有幸亲身感受到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了大漠风光的壮丽与苍凉,体会到了丝路精神的坚韧与开放。从人文、自然、历史、艺术等各个方面,都获得了深刻而生动的体验。在敦煌,实践团队亲眼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辉煌与沧桑。漫步在莫高窟的壁画长廊中,每一幅壁画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古代艺术家的智慧与才华。这些壁画不仅展现了敦煌的历史变迁,更传递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除了艺术层面带来的熏陶与震撼,实践团队还深刻感受到了敦煌的自然之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景象让我们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充满了敬畏。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丝绸之路的艰辛与伟大,那些曾经在这条路上奔波的商队、使者、僧侣们,用他们的脚步和汗水,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更重要的是,实践团队在敦煌的实践中,领悟到了丝路精神的真谛。那是一种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精神,是一种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推动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发展,也激励着现代人们不断前行、追求梦想。

  本次暑期实践对团队每一位成员而言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更在心灵上得到了洗礼和升华。敦煌这片神奇的土地,用它独有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了千年生命的跃动与不朽。而实践团队的成员们,也将把这份宝贵的经历和感悟,化作前行的动力,把在敦煌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与自身专业相结合,向更广泛的人群积极传播敦煌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敦煌、爱上敦煌,从而激发更多人对文化遗产,对中华文明的热爱与保护。

  撰文:周 倩 张雨芝 侯秀雨 荣 潇 郭 荣 张 丽 张 蕙

  图片:郭畅博 马燕飞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