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西北角】景泰:红枸杞铺就“红火”致富路
走进景泰县草窝滩镇长城村,道路两侧一片片枸杞树规模种植着,树上挂着指甲盖大小的枸杞,鲜艳欲滴。
“这里已经收过一茬果实了,但整个采收期要从六月中旬持续到十月下旬。”景泰县玉杰农贸有限公司经理郭升明介绍,枸杞不仅是他们公司的支柱产业,也是整个景泰县的重点产业。
景泰县草窝滩镇长城村的枸杞地 梁妍 摄
枸杞种植:红果子带动热经济
景泰县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枸杞种植是这里的致富产业。
“到了枸杞采摘季,需要上千人来工作。”郭升明望着不远处的枸杞树说道。
从种植、培育、采摘再到加工、销售,枸杞产业一直都需要人力的投入。2007年,玉杰农贸有限公司与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合作建成千亩“黄河石林”枸杞种植基地后,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路子。由于基地面积大,采摘时需要大量的人工,所以每到枸杞的采摘季节,公司就会招聘周边的农户帮忙采摘,并以日结的方式支付工资,给农户们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
郭升明摘下一粒小拇指节大小的红枸杞放在掌心,他笑着说:“这个就属于大果,能卖到80块钱一斤,次一点的就差不多是60块钱一斤,收益还是不错的。”这样看得见的好收益也带动了周边不少农户加入,纷纷种起了枸杞。
为了能让枸杞种植真正形成产业化,带动更多枸杞的个体种植户增收,2008年,景泰县以玉杰农贸有限公司为龙头组建了田园枸杞经销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将枸杞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农户自身增收和当地经济发展。
热风循环:实践产出新技术
2012年,为了进一步提高枸杞的品质,提升产品的销量,玉杰农贸有限公司投资700万,和甘肃农业大学合作研制枸杞热风制干线,但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农业生产中,理论并不是总能完美地匹配实践。玉杰农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宝库回忆,他们按照专家提供的方法对枸杞进行烘干制作,但是都失败了,损失了十几万元。后续研发中,通过一点点摸索试验,最终成功通过热风循环的方式制作出了枸杞的热风制干线。
枸杞的热风制干线每天能制干新鲜枸杞6万斤。除此之外,他们还引进先进的配套设施,建成新鲜枸杞清洗、脱蜡、制干、除梗、分级、色选、包装的流水线。
依靠着这些新技术、新设备,玉杰农贸有限公司形成了种植、加工、售卖的一条产业线,不仅加工公司的枸杞,也能加工周围个体种植户的枸杞,通过技术提升了枸杞的品质,从而增加了枸杞的销量。
农户晾晒的枸杞 梁妍 摄
硬核宣传:演唱会、自媒体齐上阵
景泰的枸杞品质好是不争的事实,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
2017年,借着“中年危机”“保温杯”的热点,景泰县副县长周春材专程赶赴北京黑豹乐队演唱会的现场,在场馆里拉起了“甘肃景泰枸杞,保温杯必配”“甘肃景泰枸杞祝黑豹演唱会成功”等横幅宣传景泰枸杞,还向演唱会现场的歌迷们赠送小包装枸杞样品,一时间走红网络。
官方的宣传势头正劲,民间的宣传也不甘落后。玉杰农贸有限公司在网络平台上开设了账号,经常分享一些枸杞种植、采摘的视频。
不仅如此,公司也很注重品牌效应。“这是我们自己的品牌黄河石林。”在玉杰农贸有限公司的会客厅里,孙宝库向来访者介绍。创建品牌也是为了打出名气,让宣传更有着力点。“黄河石林”牌枸杞也在各大农产品交易会、博览会上抓住机会迅速扩大了知名度。
道路两旁,农户们晾晒的枸杞装在竹簸箕内整齐地排列,红彤彤地连成一片,一颗颗红果子铺就了“红火”的致富之路。
(作者胡祎婷、梁妍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级研究生;指导教师郭翠玲、阎瑾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 2024-07-23【重走西北角】张万昌:与墨相伴的耕读人生
- 2024-07-24【重走西北角】何正杰:继古融今意 锉凿传非遗
- 2024-07-23【重走西北角】木雕非遗传承人马国新:三十余载一刀一刻镂光阴
- 2024-07-23【重走西北角】耄耋老人王西光:一支毛笔 一生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