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西北角】耄耋老人王西光:一支毛笔 一生的坚守
王西光老人正在为作品钤印 朱琪 摄
“我已经86岁了,还喜欢写字。”王西光说。
走进王西光的工作室,映入眼帘的便是铺满地的书法手稿。他身侧墙上挂满了的字画,面前堆叠的手稿,以及手旁放置的砚台装饰出一个挥毫泼墨的角落。
“喜欢的东西就要坚持”
王西光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与书法相关。
与书法结缘,是在王西光六岁的时候。那时,毛笔还是主要的书写工具。
“那时候人人都要学写字,一二年级的时候写大楷,三四年级之后写小楷。”王西光回忆道。
现今,毛笔字的实用价值减弱,艺术价值加强,写好书法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变多了,这是王西光没有预想过的。对他来说,书法是可以相伴的人生爱好。
从学校毕业后,许多人都放弃了写字,但王西光还坚持练习。
高中毕业,王西光考上了兰州大学植物系。迫于生计,他只度过了简短的半年大学时光,辍学回到家乡后,王西光以种地为生。困难的时候,没有纸和墨可以用,一张六分钱的油光纸都是奢侈的存在。即使条件再艰苦,王西光也没想过放弃过写字。
“用老毛笔蘸水,用手指,土上写一下,石头上写一下。”王西光用手指在毡布上比画着。以水为墨,以土为纸,就算每天练五分钟,对他来说,也是足够的。
他常常强调:“喜欢的东西就要坚持。”
在通渭,经过二十年的耕读,王西光考上了中学教师,被分配在通渭一中任教。
有了比较稳定的收入之后,他便常去逛新华书店,看到喜欢的书法帖就买下来。所谓“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颜欧柳赵等名家的作品他都要去临摹。
有学生回忆王西光:“那时候,一到课外活动,我总是跑到他的办公室,看他写字。我去的时候,他就会把刚写的墨迹未干的书法作品,挂到墙上,说这一笔是黄庭坚的,这一笔学的颜真卿的。”
王西光书法作品的独特风格,就是在这一笔笔的临摹中逐渐形成的。
后来,很多人来买王西光的书法作品。当书法作品能够变现时,王西光是很高兴的,这是王坚持已久的回报。
他从不夸耀自己写得有多好,只说自己坚持下来了。从爱好到专业,王西光跨越的不只是几十年。如他所说,他终于坚持到了胜利。
“我就是好学”
王西光不是在学校学习,就是在田间地头学习。“我就是好学,年轻的时候不怕吃苦。”王西光语气坚定地说。
在农村劳动的二十年中,王西光在农业社种菜,还能挤出点时间读书。他渴望知识,闲暇时候都用来看书,尽可能地多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四十岁考上教师后,王西光全身心投入教学事业中。
他说:“没有当过教员,要看参考书,看课文,入到那个行里面,不懂的就要赶紧学,学了才能赶上。”
对知识的渴求与获取,体现着王西光内心无限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用读书写字来充实自己的生活,是王西光热爱生命和生活的强烈表达。
“他是一个有信仰的人”
王西光很受学生的尊重和欢迎。“学问渊博,视野开阔”是学生对他的描述。
“一个好班主任能成就一个好学生。”王西光说。身为班主任时,他真切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生活情况。
已经退休了24年的王西光,仍能叫出许多学生的名字。他的学生有做工程师修建飞机场的,有考上注册会计师的,还有在铁路局工作的,在各行各业都散发着光芒。
“他们回到通渭就会来看看我。”王西光面带着笑意说道。
他曾经的学生杨光祖认为,王西光是一个世事洞明,很通达的人。学生时代王西光教他的几句话,带给了他精神世界的富足。杨光祖曾专门为王西光老师写过一篇文章,谈及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杨光祖多次提到:“王老师是一个有信仰的人。”
“看事物要往长远看”
豁达地看待事物,是王西光的性格特点。
这些年,即使在经济不富裕的时候,王西光还是义务地为通渭的一些寺庙写对联。“他低调,从不宣传自己,而且经常给人免费送字。”杨光祖的文章中这样描写王西光。
与王西光交谈时,他正在为作品署名,便主动提起自己的名字。他说:“家长给我起名是康熙的熙。”由于户口登记负责人不会写“熙”,就改做了如今的东西南北的“西”。
“这个名字改得特别好,人家都是晨光、东光,西光没人愿意要。”王西光讲有关名字的渊源时,面带着笑意。
这一声感慨似乎包含着满满的深意,片刻停顿时,他静静地看着自己的名字。
提笔写罢一首《感遇诗》之后,王西光提起纸张,念了出来:“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耄耋之年,王西光爱书法的本心坚定不移。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级本科生朱琪、康晶琪;指导教师谭泽明、李昕昕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 2024-07-22甘肃发布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 局地有雷暴或强降水
- 2024-07-22【陇拍客】临泽:夏季村晚奏响“乡村振兴曲 ”
- 2024-07-18【重走西北角】第十四届兰大新闻学子重走中国西北角定西小分队走进通渭开展采访
- 2024-07-19【重走西北角】第十四届重走中国西北角绵阳线接力采访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