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 2024重走中国西北角 >> 河西线

【重走西北角】王东堂:“烤”出红火人生

2024-07-26 17:35 来源:中国甘肃网

  夜幕尚未垂落,王东堂的烤坊内已人声鼎沸。顾客们品尝着风味独特的烤串和香气四溢的主食,美食的香味与欢乐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尽管夏日炎炎,店外的座位仍座无虚席,门口更是排起了等待入座的长队。 

  在店主王东堂心中,做烧烤只有坚持追求最好的品质与味道,与顾客“双向奔赴”,才能真正地做起来、长久地做下去。正是这种思想让他的烤坊从三十年前凉州市场里的小烧烤摊变成如今已经开设九家分店的大烧烤店,更在今年荣获武威市特色美食大赛的第三名。

  熊熊炭火照亮创业之路

  早年,王东堂远赴内蒙古以盖房子为生。一个冬天,王东堂的大哥发觉做烤肉有商机,就帮王东堂联系了一位新疆烤肉师傅。王东堂跟随师傅当了半年学徒,从切肉、串肉、剔肉到烤肉,进行系统的学习。

  “这段经历深深影响着我这三十年的烧烤事业。”回忆往事时,王东堂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岁月。 

  1992年,熟练掌握了烤肉技术的王东堂觉察到了市场的机遇,很快在凉州市场开起了自己的第一家烧烤摊。王东堂和二哥一起经营着烧烤摊,他的妻子与母亲帮他们切肉、穿肉串,大哥晚上下班了也来帮忙,一家人一起支撑着他把生意捯饬起来。

  2009年,王东堂在北京学习后,和二哥商议扩大烧烤店规模。回到凉州后,王东堂当机立断在市场外开了烤坊。

  烧烤店建立之初,并没有王东堂想象中的生意兴隆。原本的经营烧烤摊的方式并不适配于经营店铺,收入并没有显著提高,但店面的房租、水电等成本却远远高于从前。当时,王东堂将刚从北京学习的麻辣烫和烧烤搭配在一起售卖,本想以此提高收入,谁知客人不增反减,进一步让生意走向“严冬”。

  “串串不同”点燃食客味蕾

  面对困境,王东堂在认真观察、反思后,意识到虽然烧烤和麻辣烫都有热的属性,但并不互补,所以不能相得益彰,而主食和烧烤则是一对互相补充的“好搭档”。于是,他就在烧烤店里加入了臊子面和香头子,让顾客不必再到别的地方购买主食,在一家店完成“晚餐夜宵一条龙”。经过这一改变,店里的生意果然好了起来。

  但光有经营方式是做不好烧烤店的,烧烤店的重点还是烧烤。为了做出好的烧烤,王东堂每年至少外出两次去学习各地的烧烤经验,并融入武威特色让烧烤味道更好、卖得更俏。

  “烧烤的质量就是我们店的命脉。我们必须亲力亲为,必须不断学习提升。”王东堂的儿子现在是店里的经理,管理着所有店面。自打他记事起,就开始帮助父亲穿肉串。长大后,他就陪着父亲一起外出,不断开发新的菜品。

  2021年,王东堂推出了自制酱香牛肉,一经出售,就成为了店里的爆款菜品。

  “只要聚餐,都来这里。”二十多年的老顾客雷先生和高先生吃着烤串笑着说道。

  网络营销助力大“烤”

  第一家店面做大后,王东堂开始在凉州区开分店。2018年,第四家分店开业后,王东堂发现,四家分店的味道不统一。于是,他就着手把调味标准化,依据精确的克重和毫升量进行配比。

  为确保品质稳定以支持更多的分店,烤坊与固定的供货商签约合作。每天早上八点,精选食材被准时送达中央厨房。在这里,员工们如同流水线作业一般分工明确:有些员工专注于切割肉品,有些则专注于肉串的制作……每周,负责各环节的员工会接受专门的培训,确保出品标准化。

  在实施标准化流程之后,王东堂凭借充足的信心在兰州开设了三家分店。他怀揣着宏伟蓝图,期盼能够逐步扩展至全国各地。

  要把店铺做大做强,自然也少不了营销。近年来,有许多美食店铺依托互联网的营销,把名声打了出去,摇身一变成为“网红餐厅”。

  可在王东堂心里,互联网营销却是心头之痛。“如果我们早一点注重互联网营销,我们会做得更好。”王东堂懊悔地说。三年前,王东堂后知后觉地开始在网络平台上做宣传,但效果并不理想。

  “起初我不看好互联网营销,对它不以为然。”王东堂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道,“跟不上这个时代,就会被时代淘汰。”

  即便互联网营销尚未给店铺带来显著的影响,王东堂还是一直在坚持探索互联网营销。王东堂的儿子发现,自兰武高铁通车后,武威的客流量很明显地增大了。他们抓住机会,开张了第六家分店,让店面“靠近互联网”做大做强。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本科生王炜煌,2023级本科生王珊珊,2023级本科生常洁;指导教师郭翠玲、肖明珊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