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甘快看】老物理学家60年的手稿因何“迷人”

22-03-28 19:42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编辑:马瑞芝

  开栏的话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展望2035年,我国将建成出版强国,创新活力充分激发,优质内容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出版服务大局服务人民能力凸显。锚定建成出版强国远景目标,尤为需要出版人秉持“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的工作理念,打造更多新时代出版精品,进一步提升出版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本报今日起开设《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出版精品故事》专栏,敬请关注。

  “我这一生问心无愧,因为我这一辈子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奉献给了我的研究生们!”在弥留之际,段一士拼尽全力颤抖着写下这句话。

  段一士是谁?

  他是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兰州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奠基人。

  从事理论物理科研和躬耕讲坛的60年间,段一士先后提出了很多理论新发现,并把这些享誉海内外的理论留在了2000多页的手稿中。这些言简意赅、化难为易、一语道破而不失深刻内涵的手稿,在我国理论物理学创新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

  2019年7月,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兰州大学出版社通力合作、精心打磨而成的《段一士手稿(6卷)》正式出版。跨越60年的物理学手稿以影印出版形式原貌“复活”,让更多人领略到了段一士身上所蕴藏的科学家精神。

  段一士先生手稿(扫描件)。兰州大学出版社 供图

  这就是一部出版精品的价值。

  这套包括《拓扑规范场论》《广义相对论和引力规范理论》《规范场理论》《额外维》《宇宙学》《超对称和共形场论》的物理学手稿,荣膺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一举填补了“甘版”图书在该奖项上的空白。

  段一士留下的这套手稿究竟为何“迷人”?这套手稿的出版对精品图书打造又有怎样的借鉴?近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通过对话每一位参与者,“解码”这套手稿的不同寻常。

  杨振宁说:“你们不容易,有些工作水平较高,世界水平,在国外也拿得出来”

  要说这套手稿的故事,还得从段一士的传奇人生讲起。

  1927年,段一士出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要拯救中国,唯有靠科学知识才能实现。”1947年,弱冠之年的段一士抱着科学救国的强烈愿望,考入南京大学物理系前身金陵大学的物理系,这里也成为他追逐人生梦想的起点。

  1951年6月,段一士以南京大学理学院第一名的成绩完成学业并留校任教。两年之后,在新中国第一批派遣留苏学生考试中,他同样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莫斯科大学录取。在留苏之前,他还考取了著名科学家钱三强的研究生,但钱三强鼓励他赴苏留学,将来为新中国事业贡献更大力量。

  在异国他乡求学的4年时间里,段一士不仅在有限的时间里系统学习了量子场论、粒子理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前沿问题,还提出了任意自旋场的广义协变方程,也是最早提出引力规范理论者之一。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苏联科学院院士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赞其为“最聪明的中国青年”。

  1957年,学成归国的段一士在建设大西北的感召下,毅然来到兰州大学,从事群论、量子场论、粒子物理和广义相对论等课程的教学,以及拓扑场论的研究工作,并一手参与创办了兰州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

  20世纪60年代,段一士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新的广义协变守恒定律,克服了爱因斯坦、朗道等人的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准伽利略坐标系的严重缺陷,这后来被国际物理学界称为能量动量守恒定律的段一士表述。20世纪70年代,段一士和其学生葛墨林(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国际上首先提出规范场论中的规范势可分解和具有内部结构的理论,并广泛应用于宇宙学、凝聚态物理、额外维理论、微分几何与拓扑等领域。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20世纪70年代初第一次回国后,听说中国西北有人在搞规范场理论研究,大感惊诧。1977年夏天,杨振宁专程来到兰州大学,在听完段一士关于规范场和磁单极的报告后,连连称赞其理论“妙,真妙,妙极了”。杨振宁说:“你们不容易,有些工作水平较高,世界水平,在国外也拿得出来。”

  20世纪80年代,段一士应邀赴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做访问教授期间,又首次提出并建立了Φ—映射拓扑流理论,成为国际拓扑规范场理论的一个重要进展。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昌璞说,规范场后来证明是整个高能物理,特别是关于描述夸克的过程中一个主流,而那个时候的规范场理论在中国是空白。

  2010年,孙昌璞院士(左)访问段一士先生(中)。兰州大学出版社 供图

  “影存定义的是形式,手稿定义的是内容,名师名作定义的是内容地位”

  无论是段一士生前,还是去世以后,学界和出版界对他的手稿出版一直呼声不断。

  “在段先生八十华诞庆祝活动上,孙昌璞院士说段先生的笔记特别宝贵,一定要想办法出版。”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量子研究室副主任任继荣回忆说,“那是我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听到有科研人员呼吁出版段先生的手稿。”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杨捷补充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马中骐此间也提出能否尽快协助段先生,把他的讲义整理出版。

  任继荣告诉记者:“2010年,我到美国哈佛大学去做访问学者前夕,段先生让我把他的一些手稿和我记的一些电子笔记,带给菲尔兹奖获得者、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丘成桐先生。当丘先生看完后,他当面跟我说:你们应该想办法把段先生的讲义手稿出版。”

  段一士去世当天晚上,时任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的罗洪刚来到段一士家里,曾师从段一士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希国(已故)和罗洪刚聊及讲义手稿的情况,希望考虑出版。

  “那是我第一次进到段先生书房。书房里门口右手边一排不高的书架上,整整齐齐地摆着段先生生前手写的一本本讲义。李希国抽出一本翻给我看,当时很震撼!”罗洪刚回忆说,“当时闪现在我脑子里的念头就是要把段先生所有的手稿逐页进行扫描,留档保存并为出版做好准备。料理完段先生的后事,我们就开始了相关准备工作。”

  2018年4月,兰州大学出版社董事长李永春,兰州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雷鸿昌和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张国梁3人与罗洪刚商讨出版手稿的事,“没谈几分钟,就把这个事敲定了”。

  任继荣说:“那时,兰州大学恰好开始每年一度的教材出版申请工作。不久,手稿出版被兰州大学列为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教材建设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并把当年该项目经费的六分之一给了段先生手稿的出版。”

  几乎在同一时间,由兰州大学出版社策划的“兰州大学名师名作旧稿影存出版工程”获批,并被列为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引导专项文化传承与创新项目重点内容之一。《段一士手稿(6卷)》就成了这项出版工程的“开山之作”。

  张国梁认为:“影存定义的是出版形式,手稿定义的是出版内容,名师名作定义的是内容地位。”

  “希望段先生的科学家精神能通过出版实践完美体现”

  随着相关准备工作的顺利推进,扫描工作也逐渐展开。

  “当时,兰州大学出版社希望将手稿拿到外地去完成扫描,以保证出版质量。但我们觉得,段先生的手稿太宝贵,加之都是绝版的东西,要是中途发生意外,确实担当不起。”任继荣说,“后来,经过我们双方的再次磋商,最终确定由我们手稿整理团队的6人分别根据手稿内容,并结合各自的研究方向,一边扫描一边整理。”

  对2000多页理论物理学手稿逐页进行高保真扫描绝非易事。在对手稿进行扫描的那一个多月间,任继荣和同事杨捷、王永强、刘玉孝、魏少文、赵力等6人,几乎每天都要干到凌晨。为了最大程度保证手稿原貌,每一页扫描文件都在100MB以上。

  由于段一士生前在平时的科研和教学中习惯用活页纸,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以及授课侧重点的不同,相同内容可能有不同的讲法。在整理校对中,任继荣等人还发现,手稿存在内容重复、序号不连续、个别笔误等现象。这些成为扫描整理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但为保证手稿出版后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扫描整理过程中,任继荣等6人一边认真梳理核对,一边逐页编码,对个别笔误还做了更正。

  此外,扫描整理工作还面临着另一种挑战。由于保存条件、纸质等原因,部分手稿已经发黄发黑、字迹变暗。兰州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王永强说,扫描这部分手稿,一个人不行,得两个人相互配合,延缓了进度。

  “整个扫描核对过程,他们前后进行了半年多时间。正是他们的努力,为后续的出版工作打下了基础。”张国梁说。

  当手稿扫描文件出现在已经从事图书编辑出版工作30多年的雷鸿昌、张国梁两人面前时,他俩既兴奋又有压力。兴奋的是手稿扫描文件的精良程度,有压力的是怎么样打造成精品。张国梁说:“我们当时的想法就是要穷尽所有心力,把段先生的这套手稿做成精品,也希望段先生的科学家精神能通过出版实践完美体现。”

  正是在“精品出版”理念加持下,《段一士手稿(6卷)》的出版工作,成为雷鸿昌、张国梁那一年的主要工作任务。整个出版过程不仅精益求精,而且对纸张、封面等材质的选择也是相当“苛刻”。如今,按照1∶1比例全彩影印出版的《段一士手稿(6卷)》,码放在一起超过半尺,独具匠心的仿皮封面显得庄重而典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段一士手稿(6卷)》的每一个出版环节却是“化简为繁”。在做好出版内容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编辑人员通过对手稿的反复核对梳理,提炼出了章、节、目等,体现了编辑对精品图书出版的综合能力和职业情怀。

  因疫情原因,《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第一排左一)的线下采访不得已转到线上进行。线上采访截屏

  “提炼这些实际上是整个出版过程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考验的是编辑的真功夫。这些元素不仅让版式更加好看,也具有助读的作用。”张国梁告诉记者,“我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希望通过《段一士手稿(6卷)》的出版实践,来否定‘影印出版没有编辑含量’的片面说法。”

  雷鸿昌把这种创造性实践总结为编辑力的体现和编辑含金量的集中反映。他说:“创新影印出版形式,让更多人一睹手稿原貌,良好的编辑力是不可或缺的,需要出版编辑人员在手稿扫描、内容梳理核对、图片处理等环节下足功夫。《段一士手稿(6卷)》最大的成功之处概括而言就是出旧如旧。”

  “这六卷本手稿是段先生一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主要结晶,再现了段先生的科研历程及深邃思想,影印出版非常有意义。”葛墨林说。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傅利斌表示,《段一士手稿(6卷)》是历经数十载磨砺铸就而成的佳作名著。这套书以手稿的形式出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作品的原始信息,再现段先生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和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

  兰州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文瑞表示,《段一士手稿(6卷)》的成功出版,是兰州大学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一个积极的探索,也为“兰大精神”注入了时代内涵,对进一步讲好兰州大学故事起到了促进作用。

  如今,这套凝聚着段一士毕生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手稿,不仅让更多人有幸一睹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大家风范,更是对段先生科研教学精神的一种传承。

  今日快评

  唯有情怀不可辜负

  兰州大学出版社根据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段一士教授的讲义手稿编辑出版的《段一士手稿(6卷)》,是一部充满了情怀的巨著。

  段一士扎根西部60年,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编著20余门理论物理基础和前沿课程的教材和讲义,饱含着一代科技工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蕴含着他们扎根西部的奉献和创造,展示了朴素的爱国情怀。

  《段一士手稿(6卷)》是段先生毕生心血的结晶,也处处彰显出出版工作者对职责使命的坚守和弘扬。正如该书责任编辑雷鸿昌、张国梁所说:“我们当时的想法就是要穷尽所有心力,把段先生的这套手稿做成精品,也希望段先生的科学家精神能通过出版实践完美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在致人民出版社成立100周年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出版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为人民出好书理念。《段一士手稿(6卷)》的出版和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是科技和出版的有机结合,这部书,让读者从中更直观、深刻地了解段一士先生的理念和思想,让他的精神在更广大的人群中扎根、弘扬,这也是科技工作者和出版工作者高尚情怀的完美呈现。

  如今,出版业正奋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把出版精品奉献给人民,这种情怀,是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永远值得出版人坚守。(本报评论员)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甘肃本土纪录片《寻找雪豹》将在央视首播 甘肃本土纪录片《寻找雪豹》将在央视首播
  • 兰州新区7条公交线路恢复正常运营 兰州新区7条公交线路恢复正常运营
  • 兰州市商贸物流企业积极应对疫情防控 兰州市商贸物流企业积极应对疫情防控
  • 甘肃省印发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甘肃省印发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 应对新冠变异毒株大家要做好三件事 应对新冠变异毒株大家要做好三件事
  • 甘肃省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 甘肃省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
  • 兰州市加大特种设备检查力度 兰州市加大特种设备检查力度
  • 甘肃省发布报考指南解答相关政策 甘肃省发布报考指南解答相关政策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金昌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共建幸福河
2   金昌市“数字政府”成功上线
3   酒嘉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
4   科研人员在136Nd中观测到原子核的横向
5   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主导 产学研用深度
6   用心用情精准服务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7   联合国粮农组织与甘肃省农科院签署谅解
8   2022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预选赛暨甘肃省
9   “甘肃省冶金及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10   锻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兰州市
11   甘肃省公航旅集团一季度工程建设实现“
12   甘肃本土纪录片《寻找雪豹》将在央视首
13   2022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 运动训练、
14   甘肃首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经核
15   兰州消防做好森林火灾防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