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文明生根蓄力 兰州生机勃勃

22-03-24 09:27 来源:兰州日报 编辑:洪煜然

【专题】打造都会城市 构建精致兰州

  原标题: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常态化——

  文明生根蓄力 兰州生机勃勃

  “这条路我扫了好几年了,现在的兰州人越来越爱干净了。”问及兰州成功晋级全国文明城市和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变化,在城关区环卫所工作了五年的范师傅连连称好。他负责的路面,是南滨河东路南河新村小区附近的一段。这里老旧小区云集、教育资源集中,再加上道旁十几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范师傅的感慨,是广大市民对于兰州城市面貌发生变化的最直观的印象。

  的确,如今漫步金城的大街小巷,文明城市的靓丽风景跃然眼前,平坦通畅的道路,先进完善的基础设施,秩序井然的交通路口,随处可见的“志愿红”,点点滴滴勾勒出这个春天最温馨的画面。兰州市正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龙头,以人民为中心、以创文惠民生,全面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常态化。这个城市正在用行动证明,文明一旦扎根,就会产生无限动力与勃勃生机。

  群众在哪里

  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你点单我派单,你有需求我有专业”。区中心摇旗,各所、站点响应,通过“自主点选抢单”活动的持续推进,让灵活、小型、持久、专业的志愿服务项目“飞进寻常百姓家”。每周五9时30分,都有一份特殊的“菜单”在西固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微信群新鲜出炉,“菜单”包含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便民服务等六大类70余条志愿服务项目,而这样的志愿服务是打破地域局限的,“只要在西固区范围内,任何社区都可根据居民需求‘下单’,任何社区都可以‘接单’,每次‘菜单’刚刚上线就被瞬间抢空。”西固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

  而这些,只是兰州市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升行动的缩影。近年来,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如春芽破土、生机勃发,不仅是宣讲党的理论、化育文明新风的坚强阵地,更是保障民生、服务群众的特色平台。

  社工委显身手

  基层治理现成效

  “万和城有一名老人急需药品,哪位社工委委员可以送药上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城关区火车站街道红山根东路社区的社工委微信群里,每每有这样的一份“任务清单”一经发出,立即会被群里各位委员们“哄抢”。“这次疫情,社工委委员、志愿者、驻守干部和退役军人发挥了很大作用,解决了很多困难,他们是社区基层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红山根东路社区书记马小蓉说。

  2021年8月,城关区出台《城关区建立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的实施方案(试行)》,在全市率先启动建立社工委,打造资源共享、多元力量参与的基层治理共同体,以打通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427个社区已全部建立社工委,共吸纳社工委委员6046名,其中社区“两委”成员1789名、“两代表一委员”414名、退役军人441名、社区民警271名、非公经济组织负责人373名、社会组织负责人303名、物业企业负责人524名、业委会成员77名、乡贤和热心居民468名、其他人员1386名,初步构建起了党工委引领、社会化共建、社区化共治、邻里式共享的城市社区治理新模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社工委单位积极参与其中,发挥自身优势,将群众所需送到“家门口”,以“无缝对接”的方式将文明实践的种子扎根于群众服务工作之中。

  做好民生实事

  提升文明创建温度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一直以来,兰州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努力让每一位兰州市民过得更幸福。2021年,借助如火如荼的党史学习教育的契机,兰州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兰州人民解决了一批民生实事。

  为了让群众买的房子顺利拿到不动产权证,全市上下不遗余力解决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期待许久的房本终于要办下来了。”今年65岁的张先生已在雁西路鑫亿城小区入住十多年了,这些年没房本这件事一直是全家人纠结的难心事。“最近小区贴出了办理房产证的通知,这可是实实在在解决我们心头的大事。”目前,我市继续全力开展“登记难”问题化解,采取“证缴分离”“证改分离”“证审分离”等方式,综合施策加快化解进度,截至2021年底,已完成首次登记化解住宅18.5万套、转移登记化解住宅14.7万套。

  城关区还在此项工作中采用了“社工委+小兰帮办”团队服务模式,组织委员开展全覆盖、无死角走访,了解群众所求所想,切实掌握社情民意,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发挥“小兰帮办”团队优势,研究解决重点项目登记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帮办代办事项实行挂图作战,针对不同群体,推行“代办、帮办、登门办”服务,确保责任到人,一办到底。

  教育问题涉及千家万户,也是群众格外关心的民生话题。去年以来,兰州继续实施为民办实事扩大教育资源项目建设,新建、改扩建学校10所。其中幼儿园6所,小学1所,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教育园区1个,增加学位1.3万个。同时,市政府下拨校车服务全覆盖工程市级补助经费678.22万元,统一购买校车专营公司提供接送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校车服务车辆122辆,实现了市辖三县五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校距离3公里以外的中小学生免费乘车上下学。

  崇德向善构筑精神文明新气质

  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征途中,我市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动辐射作用,组织开展一系列选树典型活动,讲述金城榜样的善举故事与道德之美,在群众中掀起一波波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热潮,在一次次的心灵洗礼中为精神文明加码、赋能。

  针对城市薄弱环节,兰州组织实施了“十大突破行动”“十大提升行动”“一月一主题”整治活动及多次专项整治活动,城市文明实力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得到明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大幅提高。

  餐馆内,“适量点餐、杜绝浪费”“文明用餐、节俭惜福”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光盘公筷成为新风尚;小区内,垃圾分类持续推进,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大街小巷,交通秩序井然,乘客自觉排队上下公交车;“礼让斑马线”融入市民自觉行为,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文明城市的实践者、拥护者。

  志愿服务常态化成为文明之城的靓丽底色。无论晨光熹微还是夜幕降临、刮风下雨或是烈日炎炎,这座城市的街头,总有一道道红色风景,为步履匆匆的人们带来暖意,为需要帮助的行人递上援手。兰州市志愿者深入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服务项目更加广泛、活动形式也更加多样。截至目前,全市共登记注册志愿者总数68.7万余人、志愿服务组织5218个,发布志愿服务项目28452个、累计总时长770万小时、有志愿服务时间记录人数36万余人,这一抹耀眼的“志愿红”也使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凝聚起友爱互助、向善向上的强大能量。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兰州将继续坚持把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作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全力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之城!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魏 婷 刘 超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身残志坚的郭淑芳与爱同行37年 点一盏灯,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 身残志坚的郭淑芳与爱同行37年 点一盏灯,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
  • 高温下的坚守,让世界变得更“透明” 高温下的坚守,让世界变得更“透明”
  • 甘肃: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服务费和新增药品临时性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甘肃: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服务费和新增药品临时性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 政策“大礼包”助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甘肃“1+2”中小微企业帮扶政策文件解读 政策“大礼包”助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甘肃“1+2”中小微企业帮扶政策文件解读
  • 任振鹤在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上强调:盯关键强责任抓落实 再坚持再加压再提速 以严紧细实的工作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坚固防线 任振鹤在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上强调:盯关键强责任抓落实 再坚持再加压再提速 以严紧细实的工作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坚固防线
  • 【甘快看】【小康路上看老乡】甘肃静宁:“粮田”变“良田”丰收有保障 【甘快看】【小康路上看老乡】甘肃静宁:“粮田”变“良田”丰收有保障
  • 【世界气象日】气象站为何一天两次放飞“大气球”?甘肃气象专家告诉你 【世界气象日】气象站为何一天两次放飞“大气球”?甘肃气象专家告诉你
  • 兰州市城关区:社工委委员当好疫情防控“五大员” 兰州市城关区:社工委委员当好疫情防控“五大员”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复试3月下旬开
2   2021年兰州市共追回冒领养老金402万元
3   兰州市永登县多措储备调运农资确保供应
4   兰州市已规范处置医疗废物594.03吨
5   搭建平台吸引人才 专项经费扶持创新
6   “五个一”措施确保防控工作有序高效
7   隔离不隔爱 服务尽精微 兰大社区驻守
8   甘肃省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医疗服
9   为引起前女友和警方关注多次报假警 兰
10   有关奥密克戎 甘肃省疾控中心帮你梳理
11   兰州西固警方打掉三层电诈贩卡团伙 捣
12   兰州市青联开展委员联系社区活动
13   无症状感染防治须知
14   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
15   绿色通道方便就医 网格防控筑牢屏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