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郊区工作办全力以赴抓紧抓好春季农业生产
原标题:抢抓春季农业生产 确保粮食稳产保供
我市郊区工作办全力以赴抓紧抓好春季农业生产
中国甘肃网3月22日讯 据嘉峪关日报报道(记者 潘霞 通讯员 周丽丽)为深入落实2022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力抓好2022年粮食安全工作,市郊区办坚决扛起维护粮食安全任务,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粮食安全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第一要务,多措并举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切实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种粮效益,做到稳责任、稳面积、稳产量,确保夏粮丰收,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市郊区办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粮食稳产增效。从年初开始,市郊区办负责人多次调研三镇春耕备耕情况,及时了解农民种植意向及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判本年度农业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明确今年的粮食生产任务和发展目标。通过开展农作物种植意向摸底调查,分解落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任务,督促指导三镇开展春耕生产各项工作,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行动、早落实。确保完成2022年三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4万亩以上,其中小麦计划种植面积1.9万亩,粮食产量预计达到3万吨。
巩固特色产业提质效。以“服务城市、保障城市、富裕农民”为目标,持续推进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细化粮食生产目标任务,落实产业链链长制,加大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在保障粮食安全基础上,以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为方向,打造“精细蔬菜、高效制种、经济林果、现代畜牧业、都市休闲农业”5条产业链,建设“蔬菜、制种、饲草”3个基地,规划“特色养殖、优质饲草、设施农业、精品林果、精细蔬菜、休闲康养、文旅观光”7大产业园区。发展西瓜、胡萝卜、马铃薯等特色优势种植产业,积极培育精细蔬菜、经济林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增加以番茄和辣椒为主的时令蔬菜、制种和甜叶菊等经济作物以及胡麻和油菜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不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积极引导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截至2月底,三镇畜禽饲养量37万头/只/羽,存栏31.2万头/只/羽,出栏5.8万头/只/羽,充分保障农副产品稳产保供。
储备农业物资抓春耕。做好春耕种植摸底工作。大力宣传国家种粮惠农政策,普及种粮好处和粮食安全重要性,讲解粮食新品种和种植新技术,积极引导农户利用作物倒茬和闲散土地,增加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万亩以上。
据播种面积和种植结构摸底调查,三镇2022年农作物预计播种面积9.37万亩,其中:小麦、玉米主要粮食作物4.91万亩,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1.44万亩,各类制种2.4万亩,林果及其他0.62万亩。做好物资储备。为保证春耕农资市场供应稳定,及时掌握化肥、农药、地膜、种子等春耕生产农资储备和价格情况,加强同农资供应部门的沟通衔接,提前做好农资储备调运,目前共调运储备各类化肥9350吨、农药22吨,供应充足;储备调运玉米种子40吨,小麦种子126吨,地膜130吨,占春耕需求量的80%以上。根据农资供应需求,部分缺口农资仍在陆续调入,确保春耕生产农资供应及时充足。从农资市场调查情况看,全镇春耕生产所需种子等农用物资储备充足,化肥价格涨幅超过20%,其他物资价格平稳,涨幅不明显。
突出产能提升稳供给。严格落实基本农田、粮食功能区必须种植粮食作物政策要求,严守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开展撂荒地整治,对2021年“三调”耕地未耕种核查排查开展回头看,落实撂荒地复垦复耕,着力提升粮食生产空间。积极引导农户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农业保险参保政策的宣传,全面落实三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发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订单种植,探索实施小麦“耕、种、防、收”全环节作业,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开展田间管理强服务。加强春耕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服务。针对农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一对一”技术指导。做好病虫害预防工作。对农资经营销售点农药品、化肥等农用物资加大巡查检查力度,防止过期、违禁等有害农业物资流入市场危害农业生产,及时做好日光温室内作物育苗、作物生长期间病虫害预防指导工作。做好农机具检修保养,联合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拖拉机及驾驶员检审验工作,确保春季农业生产顺利开展。强化农技培训,以党员冬训为契机,组织三镇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12期,培训人数800人次,发放农业技术资料及图书2000余份,进一步加强农民在发展思路、市场信息、种籽质量以及机械化作业等方面的引导。
相关新闻
- 2022-03-221-2月嘉峪关市工业经济 发展稳中有进
- 2022-03-18嘉峪关市将开通15条航线
- 2022-03-18嘉峪关市邮政快递行业疫情防控措施持续升级
- 2022-03-18嘉峪关市3人获评甘肃省“最美家政人”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