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要闻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喜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平凉:扬帆起航 推进平凉高质量发展

22-03-22 11:45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马瑞芝

  过去5年,平凉取得了哪些成就?

  五年来,坚持政治引领、培根铸魂,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引领发展的方向指引、全部工作的统揽主线、推进事业的根本遵循,先后召开13次市委全体会议、138次常委会会议,全面对标对表,学习创新理论,研究谋划工作,推动任务落实。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着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广大党员“四个意识”更加自觉、“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

  五年来,坚持厚植动能、做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加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平凉红牛、静宁苹果等传统产业加快升级,煤电化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十大生态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步提升。预计到年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46亿元,五年平均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7.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739元和10829元。

  五年来,坚持尽锐出战、精准施策,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累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70.4亿元,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实现,长期困扰群众的行路、吃水、住房、上学、看病等方面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富民增收产业不断壮大,贫困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全市40.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4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7县(市、区)脱贫摘帽,彻底解决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转入乡村振兴的历史新阶段,脱贫群众精神风貌得到重塑和升华,勤劳致富的信心更坚、心气更足。

  五年来,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党政机构改革、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国资国企改革有序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全面推开,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政务服务和投资环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对外合作交流进一步深化拓展,平凉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五年来,坚持统筹协调、融合发展,城乡一体化加速推进。县县通高速即将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平庆铁路、平凉机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自来水入户基本全覆盖,引洮二期骨干工程全线通水。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千家万户,中心城区和六县(市)基础功能不断完善,重点小城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华亭撤县设市,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6.8%。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建成了一批美丽乡村和清洁村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更新行动全面启动,一些制约城市发展的短板正在加快补齐。

  五年来,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3.8%,五年增长2.7%,获誉“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污染防治三年攻坚行动如期完成,中心城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地表水水质全部达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重点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整治,推动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

  五年来,坚持人民至上、普惠共享,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就业创业政策全面落实,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统筹城乡、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面持续扩大,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全面实现,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职业教育特色彰显。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救治水平持续提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常态化防控有力有效,守住了城乡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防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平安平凉、法治平凉建设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实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效明显。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不断健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军政军民团结局面不断巩固,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

  五年来,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建工作责任层层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坚持以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激励各级干部奋力担当高质量发展新使命,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了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的考验,树立了对党忠诚、担当为民的良好形象。县(市、区)、乡(镇)领导班子和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圆满完成。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加强政治监督,做好省委政治巡视和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部署开展10轮巡察,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的综合效应不断彰显。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人大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人事任免和代表作用有效发挥,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不断提升,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思想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群团工作持续加强,形成了心齐气顺、和衷共济的良好局面。

  未来5年,平凉打算怎么干?

  ——建设绿色平凉。坚持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底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绿色发展制度机制不断完善,跻身国家森林城市,建成海绵城市、国家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山水林田湖草塬系统治理一体推进,生态环境各项约束性指标圆满完成,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环境质量不断向好。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步伐持续加快,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速形成,平凉的天更蓝、地更净、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城乡更美丽。

  ——建设开放平凉。坚持把开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构建以机场、高铁、高速公路、信息网络为主干的开放通道平台,以高水平开放融入新发展格局。共建“一带一路”和对内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区域竞合、协同创新、人文交流层次显著提升,“双招双引”和东西部协作取得重大突破。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落实落深,科技、产业、制度、模式创新全面深化,人才活力、市场活力、发展活力竞相迸发,法治化营商环境、便利化创业环境进一步形成,陕甘宁三省(区)区域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凸显,成为全省向东开放的“桥头堡”。

  ——建设兴业平凉。坚持把兴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取得重大进展,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优势主导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能源化工基地、先进制造基地、旅居康养基地、“甘味”农产品基地建设实现新突破,“一县一业”特色更加鲜明,重点产业链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提高,民营经济占比进一步攀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前两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后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力争突破千亿,区域发展综合实力在全省进位提升。

  ——建设安宁平凉。坚持把安宁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更加牢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制度机制更加完善,应急、防灾、维稳能力全面增强,城市更具韧性、更为安全、更加精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显著提高,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不断巩固,民主法治更加健全,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公共文化事业、文体产业蓬勃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传承弘扬,文化魅力和城市气质更加彰显,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平凉成为一座温馨祥和、文明友善、令人向往的城市。

  ——建设幸福平凉。坚持把幸福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民生实事从“办得了”向“办得好”转变,旅游、文化、体育、康养、教育等幸福产业加快发展,城市宜居宜业宜游宜乐指数全面提升,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健康平凉建设迈上更高层次,城乡群众拥有更稳定的就业、更满意的教育、更完善的医疗、更公平的保障、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更大程度满足,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平凉成为人民的幸福城市、幸福的人民城市。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