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甘南州为群众提供“零距离”法律服务 把法庭搬到村民家门口(法治聚焦)
原标题:甘肃甘南州为群众提供“零距离”法律服务
把法庭搬到村民家门口(法治聚焦)
本报记者 付 文
“牟法官,去年你们帮我找回来的那头母牦牛下崽了,谢谢你!”不久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二级法官牟思琼收到了临潭县石门乡某村牧民才让发来的好消息。
“太好了!以后再遇到纠纷,要相信法律,千万不能冲动。有什么困难请随时跟我联系。”收到短信,牟思琼随即回复道。
2020年10月的一个雨夜,才让在转移牧场时,两头牦牛不慎走失。去年7月,他不经意间发现自家牦牛出现在扎西家的牛群中。他前往索要,遭到扎西拒绝,才让无奈只好报警,但因为时隔太久,派出所一时也无法查清真相。
才让于是将扎西起诉到法院。然而,因缺乏证人和确凿证据,法院一审驳回了他的诉讼请求,才让随即上诉。
“他家丢的两头牛,一大一小。”牟思琼告诉记者,经过将近一年的饲养,即使是最有经验的牧民,也只能辨认出成年牦牛,要认出小牛绝非易事。
通过认真细致的走访调查,牟思琼找到了关键证人——一名给牦牛看过牙的兽医。之后,她告知扎西:如果才让和兽医能辨认出来,就必须返还牦牛。考虑到案件的复杂性,牟思琼决定把法庭设在牧场。
去年冬天,牟思琼和书记员、法警等一行4人,冒着严寒跋涉3个多小时,赶到临潭县石门乡某村。他们先和扎西一起,把在牧场吃草的牦牛赶回围栏;又让法警分别带着才让和兽医“背靠背”辨认。
看到才让和兽医指认的是同一头牦牛,扎西不得不认账归还。“当时,他们两家互不相让,一见面就吵,火药味儿很浓。”牟思琼回忆。
为了进一步化解矛盾,牟思琼把才让拉到一边劝解:大家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乡亲,扎西给你养了将近一年的牛,能否适当补偿?
才让也很大度,主动拿出800元作为代养费用,双方握手言和。以往,类似案件需要双方当事人多次在州里与住处间来回奔波。“牧民们生活在草原上,来回一趟很不方便,有的人不会说普通话,还要找个翻译。”牟思琼说,现在变当事人跑腿为法官下基层,极大减轻了群众负担。
甘南州山大沟深、地广人稀。为方便当事人,甘南州各级法院把巡回审判车开进牧区草场、将审判法庭搬到群众门口,让法官多跑腿、让当事人少跑路,节约了当事人的时间、精力、财力,有效减轻了诉累。如今,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迅速、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
去年6月8日上午,在流顺镇居民杨小刚家中,国徽高悬,气氛庄重。此前,杨小刚因醉酒驾驶发生翻车事故;取保候审期间,又因病先后两次手术,行动不便。临潭县人民法院将审判庭“搬”到其家中开庭。经审理,杨小刚对指控事实、罪名及量刑建议均无异议,审判员常秀芳按照刑事速裁庭审程序当庭宣判:判处拘役3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
庭审现场,吸引数十名邻居围观。“到当事人家中庭审,既彰显了法律权威,同时也体现了法官的温情一面。”临潭县人民法院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对所处地理位置偏僻和交通不便的当事人,法官带案带法进村入户,面对面以案释法,实现“审理一个案件、宣传一部法律、教育一片公民”的普法效果。
为了“零距离”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甘南州各级法院同时在各行政村(社区)设立法官驻村(社)联系点,组织法官定期轮值,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诉讼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与此同时,甘南州法院实行“小前台、大后台”的诉讼服务模式,实现了“走进一个厅、事务一站清”,减少了当事人参加诉讼时处理不同诉讼事务跑腿的次数。
“在具体案件中,驻村法官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解法律条文,从源头上化解矛盾、调解纠纷,实现就地解纠纷、矛盾不上交。”甘南州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毛胜利表示,对调解成功的案件加强诉调对接和司法确认,确保矛盾纠纷“案结事了、案结事好、案结人和”。
通过“零距离”服务,近3年来,甘南州实现司法确认案件数量、结案率、调解率、撤诉率“四上升”,上诉率、信访案件“两下降”。
近年来,甘南州法院不断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加强信息化手段运用,通过线上线下一体融合调解新平台为群众解纷止争。截至目前,当地已全面实行网上立案,并且实现跨域立案服务全覆盖,建立了就近受理申请、管辖权属不变、数据网上流转的联动办理机制,实现了就近能立、多点可立、少跑快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当地许多案件在网上办理,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线上办案”使群众足不出户获得便捷诉讼服务,同时也让法官办案提质增效。
(文中涉及当事人均为化名)
《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24日 第 10 版)
相关新闻
- 2022-02-24甘肃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 2022-02-22甘肃酒泉:戈壁滩上果蔬绿 雪山脚下番茄红
- 2022-02-23【甘快看】成县镡河乡:“百里画廊”扮靓美丽乡村“颜值”
- 2022-02-23【甘快看】甘肃庆阳大抓项目 建设陕甘宁区域性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