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金字招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原标题: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金字招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人民网兰州2月18日电 (高翔)2013年,国务院批复支持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以下简称“华创区”)。9年来,甘肃省华创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创了新的发展局面,甘肃作为中华民族重要文化资源宝库的独特优势深度发挥,华创区“金字招牌”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2019年,中央启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其中,甘肃省涉及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甘肃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华创区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统筹谋划、一体推进。
近期,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和甘肃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十四五”规划》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保护规划》《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保护规划》。对此,甘肃省政府新闻办2月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华创区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李润强,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陶正茂,甘肃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田学功共同介绍了三个《规划》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特色亮点以及华创区和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情况。
李润强介绍,“十三五”时期,华创区正处于攻坚建设期,建设目标更加聚焦夯实基础、补齐短板,整体提升全省文化发展水平。经过五年建设,总体目标已基本实现。“十四五”时期,甘肃省提出到2025年完成华创区建设规划任务,全省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展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完善,文化产业得到长足发展,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基本建成,华创区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高地、特色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基地、服务“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的典范,为甘肃省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省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是推进华创区‘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关键之年,部分重点工程将启动实施,一些先期开展的工作会初见成效。”李润强说,今年甘肃省将主要围绕凝心铸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文物和文化保护传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文艺精品创作、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建设、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华夏文明研究发掘、专业人才队伍建设9个方面确定主题、开展工作,并研究提出了20项重点亮点工作,明确了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
重大项目方面,推进敦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基地、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二期)和敦煌研究院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建成开放甘肃省简牍博物馆,启动甘肃省博物馆扩建工程;开工建设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中心重点文化工程;建设河西走廊国家文化遗产线路;加快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启动凉州会谈纪念地建设项目;持续做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10个在建项目建设,新开工6个以上中央支持项目;申请武威汉代医简文化园创建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研究发掘方面,启动编纂出版《甘肃文化史》(分12类)《西北通史》《河西走廊通史》《华夏文明在甘肃》(续)《中亚与丝绸之路文明研究丛书》《敦煌通史》(文学卷、方志卷)《甘肃长城文化研究资料汇编》《甘肃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成果;推动《陇右文库》系列编纂工作;创办简牍学研究学术性刊物;推动“考古中国”重大考古项目,争取庆阳南佐、张家川圪垯川、礼县四角坪、天祝吐谷浑唐墓等考古项目取得新进展。
重要活动方面,办好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第十一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办好2022(壬寅)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等重大文化活动;办好“外国人看甘肃”活动,打造甘肃文化“走出去”战略新名片;落实《甘肃省国际友好城市工作发展规划》(2021-2025),办好甘肃省友城工作4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打造敦煌画派、敦煌舞派、敦煌书法等文化品牌。
甘肃是名副其实的长城资源大省,长城遗迹总长度达到3654千米,占全国近五分之一,居全国第二,境内长城修筑时间主要集中在战国秦和汉、明三个时期,分布于11个市州、38个县区。
在中央《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中,甘肃省显示度较高。其中,18处“万里长城”形象标识段中甘肃共有3段,分别是河西走廊明长城(甘肃镇)、甘肃临洮—宁夏固原段、甘肃敦煌—金塔段汉长城,入选数量位居全国15省第二名。
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面,先期开展的战国秦长城临洮段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就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保护规划》中的一项目重点内容,目前主体已基本建成。其他重要长城资源也结合周边自然风光、地域文化等提炼了不同的建设主题,确定了丰富的展示内容,甘肃省将逐步启动相应项目建设。
“今年将主要推进白银市索桥堡长城遗址公园项目、汉明长城高台段项目建设。预计还将启动嘉峪关和玉门关2处核心展示园、张掖‘甘凉咽喉’风景道示范段等项目建设,力求长城公园各重点项目按时按期启动,保质保量建设。”田学功说,除各重点建设项目外,甘肃省还将持续围绕保护传承工程、研究发掘工程等组织开展各类与传承弘扬长城文化有关的学术活动、文化活动,推出一批精品展览,出版《甘肃长城资源调查报告》《长城文学与文学长城》等成果,不断丰富和深化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内容,进一步提升甘肃长城文化影响力,争取将甘肃打造成为全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典范,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甘肃境内长征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在全国15个长征沿线省份中排名靠前,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点省份,全省现有长征类不可移动文物79处。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对保护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彰显甘肃红色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推动甘肃省文化高质量发展,推进文化强省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保护规划》,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一条长征文化主题线和北上胜利会师、奔赴陕甘革命根据地为主题的两大长征文化片区。在全省范围内重点打造以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南梁革命根据地旧址、哈达铺会议旧址为代表的9大建设保护节点。规划了“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区,通过实施“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宣传教育”六大基础工程,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
按照《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保护规划》,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分三个阶段进行:重点建设阶段(2020-2021年)、深化推进阶段(2022-2023年)和全面提升阶段(2024-2035年)。近期实施期为2021—2025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计划2023年底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相关新闻
- 2022-02-19甘肃省加快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项目建设
- 2022-02-18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金字招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 2021-12-25玄玉时代:华夏文明的曙光
- 2021-11-29《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十四五”规划》印发 甘肃擘画文化强省建设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