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大美乡村新蓝图——定西市安定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原标题:绘就大美乡村新蓝图
——安定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安定区鲁家沟镇南川新村(安定区委宣传部 供图)
香泉旱作农业示范区农机作业收获马铃薯(曹应森 摄)
安定区蔬菜产业基地一角(安定区委宣传部 供图)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丁陆军 通讯员 裴彦林
近年来,定西市安定区举全区之力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打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组合拳”,“两不愁三保障”全部实现。累计投入资金62亿元,建设农村供水管网200公里,改造农村电网2635公里,硬化村社道路1819公里,改造农村危房3.9万户,敷设光缆4700公里,“自来水、动力电、水泥路、安全房、宽带网”成为群众美好生活的“幸福标签”,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安置点上的新变化
今年56岁的丁乾是安定区石泉乡“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户,因在家族排行老三,街坊邻居都叫他“丁老三”。搬迁之前,他家住在山庄村丁岔社,基础条件差,生产生活条件比较恶劣,就地发展难度大。2017年8月,享受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丁乾一家,告别了老家的破旧瓦房,搬到石泉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家6口人住进了上下两层103平方米的大房子。
搬迁之后,丁乾被推介到家门口的微型薯繁育产业园就近就业,妻子姚金莲为乡村公益岗位人员。他的儿子和儿媳则在兰州务工。尽管年龄比较大,但丁乾的工作热情丝毫不亚于年轻人,由于丁乾工作踏实认真,不久被二期网棚经营主体金鳞种业负责人聘用为场地管理者,每月给3000元固定工资。一年下来老两口务工收入达4万元以上。
“以前去石泉上街要花一个多小时才到,现在来去不到10分钟就能到家,比以前方便太多了。”说起现在的生活,丁乾难掩喜悦。在家门口上班,出行也方便,孙子到上学的年纪还能在附近读书,他没有什么烦恼了。
丁乾的生活是安定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过上新生活的2.7万人的缩影。五年来,安定区投入大量资金,530个安置点基础配套、后续扶持实现全覆盖,形成“扶贫产业园+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搬迁经济发展模式。香泉陈家屲安置区入选“全国美丽搬迁安置区”。
现在,安定区易地搬迁点养老、托儿、教育、医疗在群众家门口都能解决。搬迁群众正用勤劳的双手,播下希望、洒下梦想,在新的家园里创造美好幸福新生活。
海旺家园,冬日暖阳透过窗户洒向假发工作室的每个角落,工人们坐在工作桌前,手里的钩针挑着细细的发丝在头套上来回穿梭。不一会,一缕缕发丝已经整齐地“织”在了模型上。海旺家园住户张艳艳因为照顾孩子,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偶然间看到朋友圈好友转发的海旺家园假发工作室的招聘信息,内心激动的她决定试一试。
“工作时间比较自由,能接送娃娃,感觉挺好的。”张艳艳介绍,做一个假发需要三天时间,一个假发工费150元,一个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
像张艳艳这样在家就近就业的,只是安定区“半边天”灵活就业的一个缩影。
“我2018年在旺盛农牧公司打工,工资每月发放正常,同时还能兼顾家里面的活,我觉得在这个地方打工特别好。”
通过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项目,成功应聘到甘肃天茂盛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工作的大学生刘汶颖,毕业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看到家乡这几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一心一意为家乡建设做起了贡献。
多年来,安定区以就业帮扶为抓手,以发展种养殖特色产业为着力点,紧盯脱贫、边缘易致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目标,输转贫困劳动力12.3万人次,建成就业扶贫车间65个,开发公益性岗位7685个,让群众“就业不出村、挣钱不离家”。消费扶贫、生态扶贫、光伏扶贫有力拓宽增收渠道,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8970元。
同时,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定点帮扶单位鼎力支持、无私援助,帮扶干部驻村入户、奋战一线,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倾情助力,构建了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17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1万户11.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谱写了“战胜贫困、圆梦小康”的精彩篇章。
产业融合发展中的新农村
汩汩的洮河水流淌在安定区的村村社社,昔日“种一坡,收一车”的荒山秃岭,如今变成了“菜满地、薯满坡、草满山”的绿色梯田,“苦瘠甲天下”的黄土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今年种了5亩芹菜、2亩多包菜,毛收入12万元左右,除去成本,净收入8万多元,家庭人均净收入近3万元,按今年的菜价行情,好着呢”。谈起依靠蔬菜产业发家致富的经历,内官营镇先锋村村民牟世成高兴得合不拢嘴。
五年来,安定区蔬菜种植面积达18万亩,蔬菜恒温储藏能力达14万吨,安定冷凉蔬菜畅销全国,叫响了“陇中蔬菜大县”品牌。截至目前,1600多家新型经营主体与7万农户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供应链金融“蓝天模式”成为金融服务产业、助力脱贫的成功范例。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安定区实施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乡村振兴攒足发展后劲。马铃薯产业“提效”发展、草牧产业“提速”发展,蔬菜产业“提质”发展,开展新品种新模式试验示范,建立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5万亩,新增设施蔬菜200亩,新建冷藏库12座,销售额达25亿元。
今年以来,安定区聚力巩固脱贫成果,拓展推进乡村振兴。强化防贫动态监测帮扶,为2248户8494名监测对象精准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1369户5225人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创新金融支持产业发展,“农商快贷”整村授信、“乡村振兴贷”启动实施,发放惠农贷款38.6亿元;全省首个大规模生猪“保险+期货”项目实施,产业发展风险防控体系更加完善。
同时,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改造户厕1万座,配置垃圾收集设施2500 个,创建清洁村庄85个。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改造升级农村电网365公里,硬化产业路313 公里,农村饮水稳定供应,新增危房全部消除,完成21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一镇九村”示范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强化协作帮扶,争取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资金8135 万元,实现消费帮扶1.8亿元,脱贫成果得到有效巩固提升。
安定区委副书记、区长贾文举告诉记者:“今后五年,安定区要围绕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持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要突出规划引领,推进乡村建设。突出园区发展,促进产业振兴。全面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扶贫资产监管、村集体经济壮大等工作,积极发展农产品初加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多元化增收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脱贫基础更稳固、成效更明显。让安定区的三大优势特色产业实现品质提升、规模扩量、效益倍增,力争产值突破200亿元,带动农民人均产业收入达1万元以上”。
相关新闻
- 2021-12-13定西市安定区:农机深松为土地“舒筋活骨”
- 2021-11-26定西市安定区税务局:学党史办实事深入化解“登记难”
- 2021-11-23打好“双减”组合拳 守住教育主阵地——定西市安定区教育局落实“双减”工作综述
- 2021-11-12戴超在安定区调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