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笃行海天阔 转型发展谋新篇——兰州市红古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综述
原标题:奋楫笃行海天阔 转型发展谋新篇
——兰州市红古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综述
红古马门溪龙雕塑
农村环境干净整洁
村民在合作社劳作
宝方10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
红古区生态治理已显成效
窑街煤电公司海石湾煤矿
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置项目
红古区寿光农业产业园
川海大桥是兰西城市群的重要通道
全景
五载春秋,五易寒暑。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红古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红古区发展进程中溢彩生辉、闪光动人的五年。
五年来,在党中央和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红古区按照“1542”总体发展思路,探索走出增长与转型良性互动、发展与生态相得益彰、经济与社会协调并进的发展路径,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顺利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全区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效。各兄弟县市不止一次感慨:“红古区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潜力大。”
红古正处于历史新方位上,站在前所未有的发展平台,也面临着矛盾愈发凸显、机遇挑战并存的发展现状。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红古该如何继续前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继承和创新十一届区委“1542”总体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打造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和甘青区域合作创新发展示范区”总体目标,深入实施产业强区、开放活区、生态立区、富民安区、依法治区战略举措,加快建设活力、精致、幸福、美丽新红古。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将为今日红古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指出明确方向。
预计2021年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8.8亿元,年均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5.47亿元,较2016年的2.6亿元翻了一番;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7034元、24958元,均是2016年的1.5倍,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五年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这些数字背后,承载着全区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展现出红古蓬勃发展、跨越发展的新态势。
推进经济转型
在攻坚克难中实现新突破
“作为土生土长的窑街人,从前我们有对比感和失落感。现在,这里的天也蓝了,山也绿了,我们只有幸福感、自豪感和获得感。”近日,在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窑街矿区散步的朱金山告诉记者,这几年,窑街的变化特别大,让他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过去因窑街地区煤炭开采、运输、煤场二次扬尘,废渣、灰渣等无序堆放,以及煤层气体大量排放,使窑街地区大气、水源、土地等污染严重,当地百姓幸福指数偏低。2011年国家发改委批复红古区为资源枯竭型经济转型城市,开始了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生态转型发展之路。据悉,窑街沉陷区生态治理项目在主体布局上以生态绿化治理为主,按照“林中有园,园中有林”设计主题,在园路和广场旁边配置部分园林景观,为广大居民提供休闲健身场所。项目完成后,在红古区窑街沉陷区形成绿色屏障,实现整体生态环境的明显好转。而窑街沉陷区的改造和振兴,正是红古区近年来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大力优化经济结构的缩影。
五年来,红古区以质量效益为中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生态产业、现代服务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主攻方向,持续推进八大产业链延伸壮大工程,实施了总投资625亿元的宝方10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甘肃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置等重大基础性、引领性项目322个,建成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世界最大炭素制品生产基地,打造了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等8个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成功举办了采摘节、乡村旅游节等品牌活动,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0比52.4比41.6。预计2021年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8.8亿元,年均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5.47亿元,较2016年的2.6亿元翻了一番;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7034元、24958元,均是2016年的1.5倍,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五年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尤其在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方面,红古区积极承办了甘青两省跨省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联席会议,加快实施了总投资5.1亿元的湟水红古段水污染综合治理、湟水—大通河交汇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一批重点项目,在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的重要指示精神上展现了红古作为。
而在农业的转型升级上,红古区更是先行一步,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和都市农业。五年来,红古区守牢国家粮食安全生命线,落实全市乡村产业“1368”发展计划,发展壮大兰州农发循环农业、大有现代有机示范等8个农业产业园区,建成了千亩“寿光”设施农业、中植10万头生猪等“四千五万”种养殖基地,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数量是2016年的1.2倍,农业产业化率达55%以上。“在都市农业和现代农业方面,红古区在全市的作用是引领式的,它们的效果也非常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优化城乡布局
在精建细管中呈现新面貌
“好长时间没来海石湾了,感觉像是变了一个地方。最后还是看到了熟悉的马门溪龙雕塑,才找回了熟悉的感觉。”2021年“十一”长假期间,白女士一家从青海自驾游玩回来途经红古,想在红古吃晚饭,2004年曾在红古区工作过3年的白女士自告奋勇要带路,结果差点迷了路。“总的感觉,红古的基础设施真是越来越好了——海石湾的城市气息越来越浓了,红古的马路也越来越宽阔,高层建筑和高档住宅小区越来越多,让曾经在红古工作过的我都有点认不出来了。”白女士在朋友圈里发文。
“红古现在是我们兰州市区的后花园,尤其是它与青海接壤,现代农业和都市采摘很有名,这里的草莓、西红柿和西甜瓜尤其好吃,环境也不错。我们周末经常来这边的农庄游玩、采摘和用餐,这里的新农村建设很不错。”经常带着家人来红古花庄及青土坡的农家乐玩耍的李先生说。李先生家住西固,开车到红古花不了多少时间,于是红古的农家乐就成了他与家人周末出游的首选。海石湾镇的变化和红古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正是红古区坚持全域统筹发展、持续优化功能布局、夯实城乡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精建细管的重要体现。
五年来,红古区以建设“精品红古”为总牵引,按照“一心两翼一带”城镇发展布局,实施了总投资28.2亿元的污水处理、路网建设、棚户区改造等一大批基础配套补短板工程,川海大桥、团结桥、滨河路中东段全面建成通车,京藏高速海石湾收费站连接道路改扩建、兰西客货运综合枢纽中心、山台地道路等重大互联互通工程加快实施,历史性完成红古全境客运班线绿色公交化改造任务,建成区面积拓展到7.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6.1%,城市发展框架体系基本形成。新建农村公路里程突破270公里,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20个,被评为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高标准完成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37项问题的整改销号,推动实施湟水-大通河交汇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一批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达到18.5%、90%,湟水河流域生态秀美品质之城日益彰显。
在基层治理方面,红古区集中开展了以环境治理、风貌整治、秩序规范等为重点的提质提标行动和“十大”精致项目建设,实施棚户区、老旧小区和“三不管”楼院改造项目47个,打造北山公园、华龙广场、精品街巷等精致点位26个,优化智慧停车泊位2100多个,惠及群众8万多人;完成采煤沉陷区修复治理2200亩,千亩荒地变身城市“绿肺”,成功迈入国家级园林城市行列。尤其是区财政连续四年累计投入资金8700万元,在全区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走出了环境治理新路子,塑造了城乡一体新形象。
一条条为经济发展、为群众谋利益的幸福路、致富桥在广袤的红古川纵横交错,富饶美丽的现代化新农村盛满了乡亲们发自内心的笑靥,生态修复区的面貌在逐年恢复……红古大地上,一幅城市靓、粮仓满、百姓富、乡村美的瑰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强化区域合作
在提档升级中焕发新活力
2018年3月,国务院批复《 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将兰西城市群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甘青两省相继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为兰西城市群建设擘画蓝图、提供遵循。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红古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遵循“川海同城、沿湟一体、民海一域” 思路,积极抢抓兰西城市群建设机遇,全力打造甘青区域合作创新发展示范区。
“红古区地处兰州至青海、西藏交通大通道的咽喉位置,是兰西城市群主轴的中间节点,是甘青融合发展的关键区域。当前,兰西城市群建设进入战略实施阶段,随着‘大兰州’和‘大西宁’加快建设,兰西呈现相向发展趋势,红古建设城市群节点城市的战略位势进一步凸显,这为红古节点城市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和政策机遇。”在2019年7月举办的兰州市红古区打造兰西城市群节点城市发展规划专家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城镇发展研究院主任、研究员欧阳慧表示。
面对这样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亟待转型升级和寻找新的经济支撑点的红古区又怎会错过?五年来,红古区争取市上出台《关于支持红古区打造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的意见》,协同民和县制定《红古区打造兰西城市群节点城市发展规划》《红古-民和创新发展先行区规划》,谋划凝练了生态保护、基础互联、文旅融合等合作共建项目209个,构建了跨区域联动机制15个,兰西城市群“组合型”节点城市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线上线下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建成,累计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01项,下放198项,服务事项承诺时限压减72.6%。全面完成新一轮党政机构、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窑街地区行政区划调整等多项重大改革任务,累计减免税费19.4亿元,各类市场主体突破1万户,新招引产业项目180个,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全面建成西部“城市矿产”工程技术中心、方大炭素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县域经济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尤其是在产业聚合方面,红古区充分利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 “四大” 国家支持政策,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98亿元,撬动社会资本360多亿元,实施产业培育、城市更新等重点项目594项, 夯实深入合作发展基础。在产业协同方面,实施宝方10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强链延链项目65个,积极布局生态产业,推进实施油页岩综合利用、井下绿色充填开采等一批节能环保、清洁生产项目,培育形成煤基循环、有色冶金、高端炭素、城市矿产、新型建材、生物科技、有机循环农业7大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发展“含绿量” 持续提升。按照“组团发展、抱团做大”思路,通过开展招商引资合作、产业协同布局,推动区域内资源要素双向流动,企业产供销有机衔接,重点谋划了“飞地”(隶属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产业园、炭素产业研究院等项目,加快两地经济一体化进程。在农业合作方面,红古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与民和县共建湟水河高原特色农牧业示范区,积极谋划实施万亩高原绿色蔬菜基地、万亩青贮玉米饲料种植产业园等特色农业项目,共同打造甘青“菜篮子” 基地。在文旅融合方面,红古区发掘古生物遗迹、民族宗教、马家窑文化等资源,谋划川海智慧游客集散服务中心、红古区文旅创意街、河湟体育休闲农庄等项目,与民和县联合规划建设河湟文化博物馆、地质馆、图书馆、体育馆、民俗演艺馆、城市展览馆、文化艺术中心等“六馆一中心”,打造“河湟龙城·土族圣地·兰西驿站”旅游合作品牌。
产业的聚合促进了两地之间的联系,也为兰西城市群建设提供了实质上的保障。当前,红古区正在举全区之力全力打造甘青区域合作创新发展示范区,这同时也是贯彻国家相关方针政策、加快实现红古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之举。
坚持人民至上 在共建共享中实现新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
“原来看病要走好远,医疗条件也差。现在家门口就是医院,看病挂号到诊治一个小时左右就能结束,太方便了。”华龙社区的张建平说,离家10分钟不到的卫生院,对74岁的他来说非常方便。
“从矿上下来,我家的生活没了着落。但是,政府帮助我们发展了生态农业,现在我承包了几亩地,种上了花卉、蔬果,搞起了种植、采摘、吃饭、休闲于一体的农家乐,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曾经在矿上打工,现在开起了农家乐的赵俊才高兴地说。
“这次兰州疫情暴发,我们积极响应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伍,参与村社区疫情防控,协助做好健康码、行程码查验、信息核对、体温检测、秩序维护、入户登记等工作。党带领我们致富了,我们也要在关键时刻回报社会。”来自红古区红古镇红古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张阿姨说。此次兰州疫情发生后,红古区全区7个文明实践所、56个文明实践站、340余支志愿服务队,以及辖区各志愿服务组织、各级各类文明单位闻“令”而动,迅速将疫情防控指令落实到全区200多个基层文明实践点。截至目前,全区共计4200多名志愿者身穿红马夹,活跃在城区、村镇的大街小巷、交通卡口、居民小区,织起了一张覆盖城乡的志愿者疫情防控网络。
……
这些,都是红古区居民的所见所感,也是他们真实的生活改变,同时也是红古区委区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倾力改善群众生活的具体体现。五年来,红古区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累计投入资金38.6亿元,办结民生实事122件。保障体系日益健全,新增城镇就业2.2万人,登记失业率平均在3.42%,城乡低保分别比2016年提高49%和136%,发放各类补助资金3.9亿元。教育资源不断扩充,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顺利通过验收,新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8所,新增学位2892个。筑牢全民疫情防控免疫屏障,完成新冠疫苗接种22.7万剂(次)。医疗水平持续提升,省人民医院按“5+3+N”模式托管区医院,荣获省级卫生城“两连冠”。平安红古升级加力,扫黑除恶、电诈打防、禁毒破案等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战果,妥善解决7271户房产登记发证、1072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民生领域历史积累问题,稳步化解政府性债务和隐性债务11.47亿元,有效处置防汛抢险救灾、非洲猪瘟疫情等突发事件,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涌现出了一批全国文明典型和先进个人,为全市成功获评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了红古力量。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固魂铸剑”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丰硕,打掉黑恶势力团伙6个,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这些民生工程,既收获了民心,也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坚持党建引领 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得到新加强
“多亏了纪委同志的谈话和提醒,让我们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这个工程的进度直接影响到了兰西城市群建设的开展。”红古区建设局相关人员表示。
事情是这样的:兰州市红古区和海东市民和县,位于兰西城市群建设的核心区域。2020年,连接两地的川海大桥、团结大桥相继建成通车,省际公交陆续投入运营,两地经贸、文化等交流更加紧密。而在此之前,数次停工的大桥曾经让两地纪检监察机关都感到头疼。
“我们当时接到反映后问询了相关部门,原来是因为施工手续不齐导致的。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和民和县纪委监委积极协调,共同敦促两地相关部门补办手续,数次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在最短期限内补齐手续、立即开工。问题解决后,施工顺利进行。”红古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而来自纪委监委的监督和提醒,只是红古区坚持政治建设统领,着力改善党风政风、全面从严治党的缩影。五年来,红古区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意识形态主流态势持续向上向好。大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探索创建了堡垒型、融合型、效能型、引领型“四型”党建品牌,全面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政治和服务功能。健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树起了能者上、庸者下,优者奖、劣者罚的鲜明导向,累计提拔使用和调整交流干部1329人次。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31件156人,省委巡视反馈60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成,实现了届内巡察全覆盖;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累计处置问题线索1082件,立案408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14人,全面从严治党螺丝越拧越紧。
“下一步,我们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红古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展望五年新愿景
绘就红古新蓝图
未来五年,红古区将紧紧围绕“打造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和甘青区域合作创新发展示范区”总体目标,深入实施“项目兴区、开放活区、富民安区、依法治区”战略举措,全力打造充满创新活力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交通物流基地、生态文明基地、文化旅游基地、融合发展基地,加快建设活力、精致、幸福、美丽新红古。而围绕实现上述奋斗目标,红古区也将着力在六个方面实现大突破。
突出产业转型,着力在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发展质量上实现大突破。工业方面,红古区将坚持做大做强高端炭素产业链,丰富完善煤基循环产业链,延伸打造有色冶金产业链,创新拓展生物科技产业链,拉伸延长“城市矿产”产业链,大力拓宽新型建材产业链。农业和三产方面,红古区将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创意农业等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高端品牌农业和精致特色农业。在现有的园区产业基础上,红古区将着力在壮大园区和项目支撑上下功夫,“要坚持抓实项目,盯紧抓实总投资1171.3亿元的264个重点项目。”红古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在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发展动能上实现大突破。围绕石墨新材料、循环经济、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红古区将力争使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在推动节点城市建设方面,红古区也将着力促进红古、民和两地产业协作互惠互利、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享共用,推动节点城市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尤其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我们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巩固拓展‘四办四清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帮办代办等改革成果,推动落实不来即享、非禁即入等各项惠企政策落地,高水平优化政务服务。”红古区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聚焦统筹融合,着力在提升功能品质、建设精品红古上实现大突破。实施海石湾城区品质提升工程,建成京藏高速海石湾收费站连接道路改扩建和京藏高速张家寺出入口等互联互通工程,全面启动窑街地区改造提升六大行动,把窑街地区打造成全市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样板,打造个性化、专业化、品牌化的红古河湟康养小镇、花庄都市田园小镇、平安工业小镇……城市建设、精细管理、美丽乡村、城乡融合的美好蓝图跃然纸上。
坚持生态优先,着力在推动绿色发展、改善环境质量上实现大突破。全面加强黄河上游湟水河大通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确保“十四五”末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以上……这些既是红古区在未来的努力方向,同时也是该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要用好碳达峰、碳中和形成的倒逼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红古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促进共建共享,着力在增进人民福祉、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上实现大突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认真办好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实事,让广大群众在发展过程中拥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红古区一直在坚持的事情。“未来五年,我们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以上,实现各类技能培训2.6万人,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水平,着力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兜底救助体系、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织密织牢全区群众保障网络,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红古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加强平安建设,着力在创新治理体系、维护安全稳定上实现大突破。未来五年,红古区还将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区,提高社会治理水平,防范化解经济、金融、社会、保密等领域风险,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预防和应急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符合实际且有效的区域经验和模式。
舵正风满立潮头,行稳致远展宏图。在历史长河中,五年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在红古发展进程上,这五年却镌刻下如此多的烙印,值得我们去珍藏、去铭记,激励我们再努力、再奋进。下一个五年,广大红古人民将按照省市委的部署要求,振奋精神,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顺利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加快建设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和甘青区域合作创新发展示范区而努力奋斗!
相关新闻
- 2021-11-22兰州城关安宁各街道社区推行“小兰帮办”便民服务平台获居民点赞
- 2021-11-22解决市民“头”等大事 兰州市城关区理发店复工了
- 2021-11-22@兰州市城关区初中生 11月22日-26日“名师在线”课程安排来了
- 2021-11-22兰州市西固区教育局全面督查各校恢复线下教学及疫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