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农业的大棚春秋——“乡村振兴看酒泉”系列报道之二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成军 王甜 王倩
丁海没有想到,荒凉的戈壁滩变成了他和村民的“聚宝盆”。
作为土生土长的肃州人,在丁海的印象中,六分村曾经一度是“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的光景,人们的收入多靠外出务工。
没想到短短几年,这片黄沙遍布的土地上,一座又一座日光温室拔地而起,成了戈壁滩上的“常驻民”。
走进酒泉市肃州区银达镇六分村戈壁农业产业园日光温室大棚,一颗颗拳头大小的火龙果垂挂在蔓条上,白色的火龙果花瓣层层叠叠,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鲜艳。
这是丁海发展旅游观光采摘农业的一个新思路——南果北种,让南方热带水果在北方戈壁滩上开花结果。
戈壁滩还能种热带水果?
刚开始,很多人都不相信,丁海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
2014年,丁海南下了解到,火龙果一次栽种可持续30—50年,其他热带水果也在20年左右。虽一次性投入大,但后期成本低,田间管理、人工成本都低于常规蔬菜,非常适合戈壁大棚种植。
说干就干,很快,丁海建起了2棚火龙果、4棚台湾青枣、4棚无花果及2棚香水柠檬。并就适应性、口感、产量等方面不断比对、分析、尝试。终于,丁海的大棚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季。
“无花果平均亩产1000斤,每斤能卖到25元,火龙果平均亩产5000斤,每斤能卖到39元,这些热带水果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果’。”丁海说。
南果北种发展的同时,丁海也经营着相对稳定的传统蔬菜大棚,至目前,包括热带水果、茄子、西红柿、葫芦等果蔬在内,丁海已在戈壁滩上建起了103座大棚。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自身发展的同时,2013年,丁海还筹资300多万元成立了肃州区荣鑫蔬菜专业合作社。帮助300余名社员搭建日光温室,无偿传授特色林果和蔬菜种植技术。
在他的带领下,附近几个村的日光温室种植规模达300余座。合作社采取订单农业的模式,重点种植热带水果和蔬菜,吸引周边地区居民观光采摘。先期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人均收入达3万元,合作社年利润达200万元,社员人均收入达40000余元,为当地农民致富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经过10多年不断发展,现在,银达戈壁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成为集“无公害蔬菜种植、农业科技推广、农民科技培训、新品种展示、休闲采摘、乡村旅游”为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
在丁海等一批致富能人的带领下,肃州区已建成总面积达2.5万亩的戈壁日光温室,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戈壁日光温室基地和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示范区。像这样的日光温室在银达乡就有1350座,参与农户127户,总收入达2300多万。
作为戈壁农业发源地,近年来,肃州区跳出资源桎梏,以科技赋能,以发展产业园区为支撑,以节水高效、绿色有机为根本,在戈壁上发展现代农业,在非耕地土地上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在人工大棚设施内打造中高端农产品,逐步把“不毛之地”变成了“产业宝地”,为这片沉睡千年的戈壁滩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为了丰富戈壁农业,下一步,园区还计划从养殖入手,不断探索创新,找出戈壁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相关新闻
- 2021-11-15甘肃省推动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初步建立起全链条现代产业体系
- 2021-11-10甘肃农业节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 2021-11-07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紧急部署寒潮天气防范应对工作
- 2021-10-29甘肃科技重大专项助力旱塬春玉米创吨粮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