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沉浸式”体验兰州新区之新 献智高质量发展
中国甘肃网9月22日讯 “逆势而上的兰州新区令人刮目相看,这是一座真正在白纸上绘出蓝图,在荒滩上建立的新城。”原甘肃省政协副主席邵克文看着眼前这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不禁发出感叹。9月17日,甘肃省委老干部局组织部分在甘离退休老干部实地踏访兰州新区。今非昔比的面貌,让参观者啧啧赞叹,更对这座崛起于荒滩之上的国家级新区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与期待。
曾被外人视为“先天不足”的困难和问题,在兰州新区近十年不懈努力拼搏和奋进发展中已然成为优势。兰州新区通过引大入秦工程,让灌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实现多元化供水格局,为当地后续发展提供充足水源支撑。凭借公、铁、航联网联通,建立起四通八达的网路,区位优势日益明显。兰州新区空间规划合理,为未来拓展提供了土地空间资源优势,有利于产业集群、重大重点项目的落地发展,同时保障国家重点民生发展策略——生态移民政策的实施与推进,区域人口聚集效应日渐显现。
“如今的新区有了人气,生机勃勃。新区有了希望,不仅是兰州的希望,也是甘肃的希望。举甘肃全省之力发展新区,心无旁骛地支持新区发展,新区必将有更好的发展,更新的面貌。”邵克文充满期望地说。
原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文仓退休之后,依旧勤学慎思,笔耕不辍。在他的笔下,曾用一首四言长诗《引大入秦工程颂》记录兰州新区的变化,全诗百二十句,诗中描绘了从过去“赤日炎炎、焦土裂唇”的秦王川大地,到今日“鸟唱枝头,鱼游水中”的现代新城发展与变迁。
如今再访兰州新区,姚文仓连用四个“新”来形容变化:新内容、新发展、新理念、新格局。高楼林立、青山绿水是新内容;引入高科技、名企强企落户是新发展;充分发挥土地空间充足优势是新理念;用战略眼光规划未来,成就国家级新区的明天是新格局。短短一天的实地踏访,让姚文仓看到一个翻天覆地的兰州新区。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命脉,企业是地方经济的支柱。兰州新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人事改革。争当甘肃社会经济发展的引领者。兰州新区推行专人保姆式全过程服务,只要企业来,符合条件便“一路绿灯”。在兰州新区,主动服务意识已经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中,一诺千金早已是习惯成自然。“想到不难,做到很难。”原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柯茂盛道出他所见所感。
“此行我抱着充电、加油的心愿而来,在这里满载而归。兰白都市圈的前景空间规划对我冲击最大。”柯茂盛说,因为兰州新区不仅对未来城市发展的空间拓展做出合理规划,更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兰州新区国土空间规划符合新发展理念,落实国家战略新要求,融入区域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和“大兰州”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助推甘肃高质量发展。
柯茂盛认为,编制好兰州新区国土空间规划可从根本上突破兰州主城区河谷壁垒和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不足的问题,可为兰州产业转型升级、主城区功能疏解提供有力“补位”,可为兰州强化省会功能、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加力“赋能”,可为甘肃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赢得主动、赶超进位提供重大机遇。
兰州新区紧盯国家赋予的四大功能定位,敢闯敢试、勇于创新、务实担当,必将在崭新而快速的发展领域与轨道上取得更大成绩,创造更多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