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桃李 ——平凉市教育改革发展综述
原标题:春风化雨润桃李 ——平凉市教育改革发展综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从人口大市到教育大市,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从“上学难”到“上好学”,从资源匮乏到均衡发展……“十三五”期间,平凉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千方百计增加投入,深入推进改革发展,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实施教育惠民工程,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平凉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站稳人民立场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为了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平凉市县两级政府坚持将教育支出作为公共财政的保障重点,切实做到社会发展规划优先考虑教育,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比例”逐年提高。
“十三五”期间,平凉市财政性教育投入总量达22.6亿元,累计投资42.95亿元,争取中央和省上项目资金24.72亿元,新建、改建学校1203所,实施各类项目1541个。编制完成“全面改薄”项目规划,共有1082所中小学校进入项目规划,总投资约20.98亿元。随着校安工程和“全面改薄”项目的实施,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实现了最好的建筑在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
在大力改善学校基础条件的同时,平凉市积极顺应互联网大变革、大发展、大融合的历史潮流,把发展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均衡化和教育初步现代化的必要手段,以“三通两平台”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为重点,自筹资金搞建设,争取项目促发展,在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优质资源开发与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平凉市累计有2084所学校(含教学点)接入宽带网络,网络覆盖率达到100%。率先实施“光纤进班”计划和全光网校园改造,先后有550所学校10427个教室接入百兆光纤,占所有教学班的87%,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均实现100兆以上的光纤接入。累计建成多媒体“班班通”教室10010个,占实际教学班数的105.8%。建成市、县、校互联互通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覆盖城乡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逐步缩小了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为偏远农村孩子开启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16年以来,平凉市共补充教师4262名,教师队伍数量不断得到补充。2017年,通过考核招聘和考试招聘将符合条件的973名县聘代课人员聘用为公办教师,彻底解决了代课人员不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为乡村教师人均发放每月不低于400元的生活补助,从职称评审、评先选优等方面为乡村教师进行政策性倾斜,增强了农村教育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保障起点公平 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给儿童创造成长的乐园,是民之所盼,更是国之重托。面对由来已久的幼儿“入园难”问题,平凉市持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城乡幼儿园扩量提质工程。通过新建改扩建公办园、资源向农村倾斜,积极挖潜扩增量、规范小区配套园,调整办园结构、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等措施,为增加适龄幼儿入园机会、缓解“入园难”提供了基本保障。
2016年以来,平凉市累计投资4.05亿多元,新建、改建幼儿园543所,农村幼儿园覆盖率由5.9%提高到52%,贫困村幼儿园覆盖率达到63%,乡镇中心园和有建园需求的贫困村实现了全覆盖。同时,评估认定116所普惠性民办园。目前,全市共有幼儿园866所。其中,公办园城区85所、镇区178所、乡村603所,民办园118所,形成了以公办为主体,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格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42.7%提高到93.7%,在园幼儿达到6.82万人。
“教师要领着孩子走,不能牵着走。通过持续培训,教师逐渐把视线从教案移到孩子身上,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平凉市幼儿园园长张瑞琪说,近年来,平凉市幼儿园大力推进园本课程建设,确定了阳光体育、快乐体育、智慧体育等办园特色,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在实施幼儿园扩量的同时,平凉市聚焦保教质量提升,着力打造“优质园”。在每年开展的教师培训提升工程中,以国培、省培计划为重点,持续更新教师理念。同时,还通过开展园本教研、课题研究、区域活动等,挖掘乡土文化资源,自制玩教具,凸显学前教育新亮点。
为了建立科学保教的长效机制,平凉市广泛开展园长论坛、技能大赛、优质课观摩等活动。邀请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省内外高校专家调研指导、开展培训,推广先进办园理念和管理经验,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推动常规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平凉市建立了片区指导帮扶工作机制,开展“送教入园”“跟班带教”“岗位练兵”等活动,带动帮扶薄弱幼儿园迎头赶上。目前,全市共创建省级示范园7所、省级一类园23所,评估命名市级示范园和标准化幼儿园587所。
“以前在家一直围着孩子转,不能外出上班。幼儿园实行日托制之后,孩子中午在幼儿园吃饭、休息,我也有时间出去干一些零活了。” 泾川县城关镇茂林村村民张俊梅说。
为了减少孩子接送次数,让农民腾出手来脱贫致富,平凉市在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先行先试工作中,大力推进农村幼儿园“日托制”建设,对所有新建和改建的幼儿园,全部按标准配备了厨房、盥洗室、寝室、保健室等,并采取招录、转岗、招聘等多种渠道,配齐了教职工,改善了办园条件,提升了办园水平。
聚焦短板弱项 推进城乡教育“齐步走”
“有学上”还要“上好学”。近年来,随着平凉中心城市北扩、东拓、西展,中心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十三五”期间,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数增加近2万人。城区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义务教育“大班额”、学前教育“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等问题日益凸显。
平凉市崆峒区西大街小学是地处老城区中心地段的一所优质学校,每个班60多人,“择校”问题让这所学校不堪重负。2013年,市区两级政府启动中心城市学校布局优化调整,先后建成基础教育学校3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8000多个。
2018年,平凉市委市政府启动平凉一中新校区建设项目,将原校址划拨平凉四中,平凉四中原校址划拨崆峒区西大街小学。同时,新建了一大批公办幼儿园和小区配套幼儿园,进一步优化了中心城市教育布局,形成了平凉中心城区教育“新地图”。
同时,各县、市也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静宁县建成教育园,庄浪县、华亭市、崇信县等县(区)都新建、改扩建一批城镇学校。城镇教育资源大幅增加,全市义务教育城镇化率超过50%,一半学生在城镇接受义务教育,增强了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
与城镇学校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农村学校生源锐减,逐渐呈现出“空壳化”趋势。
为此,平凉市教育局制定出台《关于扶持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意见》,提出要研究探索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促进小规模学校由“小而弱”“小而差”向“小而强”“小而优”转变。经过多年改革探索,涌现出了以崇信“小班化”教学、华亭“新型复式教学”、泾川“联校走教”、静宁“远程互动教学”等为特色的办学经验。全市农村小规模学校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实现了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的战略突围,培育了良好的农村教育生态。平凉市被列入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
2016年10月,第二届全国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年会在平凉召开,总结推广平凉经验,形成了共建“小而美、小而优”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平凉共识”。2017年12月,在全国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现场会上,崇信县作为全国4个先进典型地区之一,通过现场播放视频方式分享了小规模学校办学和小班化教学的成功经验,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2018年,平凉市整体实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做强职业教育 让学生拥有出彩人生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十三五”期间,平凉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市战略和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大政府统筹,不断扩大教育规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升办学层次,构建了“市办高职、县办中职、市县统筹、中高职一体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新格局。
2017年,平凉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陕甘宁三省区职业教育高地”的目标要求,确立了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产教融合发展高地、职业教育扶贫高地、青年学生就业创业高地的工作思路。各职业院校加强对外交流、校企合作、通用技术培训以及就业创业实践。先后建成“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4所、“国家级重点学校”6所、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1所、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2所。庄浪、静宁两县成功创建全国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
职业技能大赛是衡量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5年来,在全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中,平凉市始终保持着全省前三名的成绩,2017年、2018年连续获全省总分第一名。在初中毕业生持续减少、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断萎缩的情况下,平凉市职业教育的规模、质量不断提升,中职学校每年招生稳定在1万人左右,在校生规模稳定在2.4万人左右,教育质量和影响力处于全省领先位次。
职业教育是教育精准扶贫的最有效手段。近年来,平凉市依托职业院校整合精准培训基地87个,培训2.19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453人。各职业院校持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紧贴市场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广泛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发挥职业教育助推脱贫攻坚职能。先后与大型企业签订订单式学生996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195人。全市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持续保持在98%以上,在教育精准扶贫脱贫中“大显身手”,不仅增强了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更实现了“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
孙永哲是大金空调(上海)有限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在泾川县职教中心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后,他成为大金空调(上海)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后被选派往日本大金总部研修一年。回国后,他被任命为大金空调(上海)有限公司制造车间组长,月收入1.2万元,不仅在县城给父母买了楼房,还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王伏帅毕业于静宁机电工程学校园艺专业。在她的帮助下,父亲的苹果园得到了精细化管理,种植效益稳步增长。她还为家里建起了反季节油桃和杏子种植园,当年家庭收入增加4万元,成为村里首批脱贫的贫困户。
……
在平凉,还有许多通过就读职业学校,最终走向成功的典型案例。这充分证明了职业教育也能造就优秀人才,职业教育也能成就人生梦想。
提升教育标杆 高等教育高歌猛进
2015年6月,平凉医专晋升为本科院校,更名为甘肃医学院,成为省属全日制医学类本科院校。五年来,甘肃医学院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建立健全育人机制,围绕我省发展重大战略需求,构建教育教学体系和专业体系,初步建成合格的医学本科院校。本科专业增加到8个,成人教育增加3个本科专业,构建起全体系现代医学教育的专业发展格局。
紧扣学科、专业、课程、课堂、教材、实践教学等内涵建设关键环节,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完善课程建设标准。先后引进线上课程218门、虚拟实验项目171个;启动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建成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6个教改项目荣获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近年来,甘肃医学院立足建设合格医学本科院校目标,按下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进键”。不断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大纲、编写本科专业课程标准,构建起适应医学教育发展的课程体系和平台。
“十三五”期间,甘肃医学院累计招生本科生7561人,专科生5275人,生源质量稳步提高。此外,甘肃医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认真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形成了全院“人人关心毕业生就业、人人促进毕业生就业”的良好工作氛围,整体就业率平均在90%以上。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9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抗疫一线。作为平凉市确诊病例集中收治定点医院,有效救治8名确诊病例,并全部治愈出院。
建于2016年的平凉职业技术学院是平凉首个高等职业院校,整合了平凉工业中专、平凉师范、平凉农校、平凉体校4所中职学校办学资源。依托各中专学校的专业优势,开设了教育、医学、管理工程、建筑工程、经济管理、机电工程、生物化工等7个系和思政、体育、艺术3个部,附设体育运动学校和附属中专,另有附属医院和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两个实体,共开设30个专业,在校生8300多名。
近年来,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秉承“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的理念,引导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成事业”。先后建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大型实习就业基地,与海尔、美的、甘肃建投、民生银行等3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合作办学关系,实行订单式培养,保证学生稳定就业。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大学生电商创业孵化基地,成立大学生创业体验先锋团,引领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创业热情。
本版文:陈振念 陈斌
相关新闻
- 2021-09-09平凉庄浪县:编织手艺能致富 帮扶车间促增收
- 2021-09-07平凉市委书记周伟在民营企业调研时强调 优化发展环境 激发创新活力 加快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2021-09-06平凉:政务服务转变让群众“办得成事”
- 2021-09-02平凉华亭——乡村有魅力 振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