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丨扶着老人走,即为孝!
原标题:说文解字
扶着老人走,即为孝!
“百善孝为先”,中国自古是讲孝道的民族,在中国如果你不孝敬长辈,那就是品行上一大污点,差不多可以被定性为坏人了。孝是我们文化的表现,是构建血亲关系的一种特殊情感,传承数千年,称之为孝文化,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表现。
那么,“孝”这个字从字源上是如何表达敬重长辈之意的呢?
“孝”,最早见于金文,乃会意字。大家看看,早期金文中,“孝”由两部分组成:孝的上首画着个苍发弓腰拄拐的老人,老人的下首则是一个大头稚龄的小孩儿(子),小孩儿在老人的手下搀扶着老人走路,用扶持老人表达“孝”的原意。随着字形的演变,战国时的楚简“孝”字已经有了隶书的意味,再到秦简、汉帛书中的“孝”字直接继承了战国楚简孝的字形而来,把老人的头、发、身、手合并简化成一个“耂”(“老”字头),最后演变为汉魏隶书及今天的楷书形体。
东汉许慎的《说文》对“孝”字的解析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意思是,好好侍奉父母,承顺父母乃为“孝”。当然,这只是“孝”的基本义。作为中华伦理文化的核心,“孝”的内涵及对孝的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封建社会的数个王朝都宣扬“以孝治天下”,可见“孝”字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孝”在当今时代的内涵虽有变化,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没有变。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陈曙
相关新闻
- 2021-06-17《皇甫君诞碑》:欧阳询为甘肃的忠臣孝子而写
- 2020-12-15苏孝林的出路
- 2020-12-06武威非遗专著《凉州贤孝之“三十六记”》出版发行
- 2018-09-26经典传承 孝贤文化---甘肃省易经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兰州召开